分享

郭沫若究竟有没有真才实学?

 昵称29638382 2018-07-23

郭沫若当然有真才实学,不仅有真才实学,而且是20世纪中国顶尖的学术大师。郭沫若在学术上,有这么几个方面的贡献。

首先,他是甲骨文研究的大师。20世纪前半叶,有所谓甲骨四堂的说法,也就是甲骨学最权威的四个人物。甲骨四堂,是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 甲骨学,是19世纪末叶兴起来的新学问。以前也发现了甲骨片,但是只当成药物来使用。19世纪末,人们发现上面的文字,然后就去释读,以此来研究商代的历史。商代的历史,以前只是从传世文献中知道,现在有了甲骨文,也就有了第一手资料。郭沫若1928年流亡日本,最开始根据传世文献研究古代社会,但很快就发现这些传世文献很多的写作年代是可疑的,用可疑的文献去研究历史,得出的结论也是可疑的。他想,必须要用第一手资料。于是他去东洋文库,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把甲骨文读懂了。他据此写作了《甲骨文字研究》,编辑《卜辞通纂》《殷契粹编》。他用甲骨断代、断片缀合、残辞互补等办法,解读出了很多甲骨片文字。从而将甲骨文的研究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据此,商代历史研究也就推进了一大步。现在我国最权威的甲骨文专家是复旦大学裘锡圭教授。他说,他只是比郭沫若多认识五个字。但是,郭沫若却比他的前辈多认识成百上千的字。这个功劳是特别大的。

其次,他是青铜器铭文研究的大师。他在研究甲骨文的过程中,开始研究青铜器铭文,写作了《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两周金文辞大系》《两周金文大系图录》《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等多部著作。青铜器铭文,宋代就被发现了。但几百年来,学者们只是把这些青铜器当成收藏品宝玩,没有当成有用的历史材料。郭沫若用标准器研究法,即找出一个有年代标识的青铜器铭文。然后根据花纹、文辞等,把跟这个标准器相似的放在一起,这样青铜器就得到归类。郭沫若对西周青铜器按年代归类,东周青铜器按国别归类。从而有效的释读它们,它们成为周代研究的有用史料之后,这就将古史研究大大推进一步了。

郭沫若在古文字研究和古史研究上的成绩是举世公认的。他在缺席的情况下,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当时中央研究院选出来的全国的院士只有81名。而郭沫若在政见上跟他们都不一样,郭沫若仍然当选,可见郭沫若的学术影响力。(王可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