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大凶残的香蕉病害,蕉农毫无办法?

 缘份再续 2018-07-23




1.香蕉细菌性枯萎病

一度被媒体夸大宣传为香蕉“艾滋”,造成香蕉价格恐慌性下跌,成功欺骗了多数消费和蕉农的无知,为最凶残香蕉病害。此病起源于莫桑比克,近年来开始在东南亚肆虐,毁坏蕉园无数,一旦中招,无药可解。

病害症状:

幼株受害,最嫩叶迅速黄化、萎蔫、倒塌,假茎木质部变色,全株迅速枯死。成株染病叶片萎蔫、变软、下垂,随后,由里向外叶片相继干枯、下垂,围在假茎周围似裙状。结果植株染病果实停止生长发育,畸形,变黑,皱缩,萌生的嫩吸芽的叶黯开裂,变黑色。假茎横切面维管束呈浅褐色、深褐色甚至黑色。置于水中,溢出灰白色或灰褐色细菌菌脓。从雄花序侵入的病株,一般不显症,等到结实时,雄花芽变黑、萎缩。

发病规律:

细菌在香蕉或羯尾蕉的病株、病残体、根颈等组织中越冬,能在土中存活18个月。通过吸芽、病果、病土和流水、修剪、移栽工具及昆虫等进行传播。该茵通过伤口侵入根系维管束,或由昆虫传带侵入花序维管束,然后沿木质部导管扩散至薄壁细胞,溶解细胞壁并继续繁殖、积累,引起维管组织病变,造成植株萎蔫。蕉园里根与根接触也可传播。低温降低或延缓病害发展,高温、强风有利本病的发生发展。

香蕉细菌性枯萎病不久定会危害到中国的香蕉产业,在问题发生前找出预防办法,并对蕉农进行基本防控知识普及非常重要。


2.香蕉黑疫病和疑似香蕉黑疫病

各蕉区偶尔发生的病害。为害叶片和叶鞘,叶片染病生近圆形、椭圆形,大小不等的黑色斑,病斑多时互相融合,全叶黑死。叶鞘染病,生不规则形黑色斑,向内扩展,致里面的叶鞘也变黑腐烂。故被业内人士鉴定为黑疫病,但一直未有权威科研部门给出专业鉴定结果,高温高湿环境下发生较多。蕉农曾尝试甲霜锰锌、霜脲氰、氢氧化化铜等药剂防治,效果差强人意。

每年9-11月发生非常普遍,主要危害叶鞘和叶肋,随着时间推移,病害向新叶发展,后期的会导致叶片干枯。通过对香蕉生长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存在多种问题。

若真有病菌存在,为何此病症与其他地区病症不同?若无病菌存在为何又出现叶鞘发黑症状?病菌到底是真菌还是细菌?

叶肋发白是主要症状,与叶鞘连接处变枯。有些新叶一抽出便是这样,像是在娘胎里就发育不正常,是不是很像早衰。

有些叶片白化问题不严重,但叶鞘变黑,让人不得不与“黑疫病”联系起来。

检查根系,主根保持完好,但二级根、三级根极少,并有少量根结线虫。

解决方案

(1)调理根系,腐植酸土壤改良剂+有机水溶肥;(2)病害防治加补充营养,霜脲氰+有机钙+磷酸二氢钾。

生理性问题为主因,解决营养生长问题,至少可以让新叶正常,但是否真有黑疫病菌,仍疑虑重重。

3.老挝香蕉“螺旋叶斑病”

开始出现在老叶,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向新叶扩展,后期会导致整片叶干枯,但危害不大,零星出现。病症与国内发现的叶斑病类型有所不同,据当地蕉农反应,该病在老挝较普遍。喷施丙环唑、苯醚甲环唑、烯酰吗啉等药均不奏效。

图中可以看出,下部老叶基本干枯,失去光合功能,新叶上布满了病斑。

同一株香蕉上出现三种不同的症状,可以确信为复合病害,第一张似黑星病孢子堆;第二张图主要危害叶肉部分,病斑呈不规则形状,隐约可以看见同心轮纹,既所谓的“螺旋叶斑病”,既判断可能是炭疽病危害叶斑病;第三张图处于叶缘,叶片有黄化症状,病斑疑似蕉瘟病。建议在配方中添加咪鲜胺,或异菌脲,或炭特灵可能会奏效。


农财网香蕉通团队

行情咨询与新闻报料:

小蕉君:18680487946(微信同手机)

李记者:lijinxi314

赵记者:zhaopp15876507123

商务洽谈请联系:

徐总监13512781822(微信同手机)

.....................................................

本文转自广西香蕉网。今日编辑:李金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