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省会大剧院邀您一起欣赏哥德堡变奏曲——朱晓玫钢琴独奏会(图)

 昵称37972403 2018-07-24

巴赫的名字与他的钢琴作品在世界音乐爱好者中声名显赫,但中国乐迷却鲜有机会聆听巴赫整部作品的现场演绎,特别是几部长篇钢琴作品,即使在音乐氛围较为浓厚的北京、上海,巴赫整部作品上演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幸运的是,今年11月7日,山东省会大剧院音乐厅将上演一场巴赫钢琴音乐会,全场作品仅有一部—哥德堡变奏曲,演奏者是有着传奇经历的法籍华裔钢琴家朱晓玫。
今年6月21日,朱晓玫受邀在德国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的巴赫墓前演奏哥德堡变奏曲,一位来自东方、饱经岁月洗礼的音乐家,怀着虔诚的心,在巴赫墓前用音乐与巴赫对话,向这位音乐巨人致敬,迄今为止,获得此项殊荣的钢琴家绝无仅有。5个月之后,朱晓玫将来到山东省会大剧院,将弹给巴赫的音乐同样呈现在济南观众面前。
早在这场音乐会的筹备阶段,朱晓玫回国演奏哥德堡的消息早已在爱乐人士中不胫而走。这是一场让国内古典乐迷兴奋不已、翘首企盼的演出。意韵非凡的哥德堡变奏曲,颇具传奇的演奏者,跨越百年时空,走过万里河山,此刻在这里相遇,将巴赫的距离,与他的中国爱好者拉得如此之近。
哥德堡变奏曲是巴赫一部重要的钢琴作品。相传巴赫是应俄国驻德累斯顿的大使,一位伯爵之约。伯爵是音乐爱好者,由于患有严重的失眠症,就请他的乐手,也是巴赫的学生哥德堡为其弹奏乐曲催眠。巴赫从一段旋律出发,创作出30段变奏,加上一个重复,共32段,这部作品后来用哥德堡的名字命名,也就是著名的哥德堡变奏曲。这是音乐史上规模最恢宏的变奏曲,在这部由32个小段落组成的钢琴曲中,巴赫天才地构建了和谐、精致、妙趣的音响大厦,散发着无尽的音乐魅力。
哥德堡变奏曲开始并未受到重视,近八十余年来才越来越被人喜爱。这过程与数位有着传奇色彩的钢琴家有关。加拿大钢琴家格伦·古尔德是其中重要的一位,他的第一个录音和最后一个录音都是这部作品,两次演奏的反差成为爱乐人品味这部作品时不能回避的话题。而在诸多演奏家中,女性演奏家更为引人瞩目,例如第一个将哥德堡录制唱片的波兰大键琴演奏家兰多芙斯卡、美国钢琴家图雷克、加拿大钢琴家安吉拉·赫维特等等。
与今天在国际上声名鹊起的一些中国钢琴家不同,朱晓玫的学琴时代恰好是中国最动荡的年代,她曲折的音乐之路与成名经历充满了戏剧性和传奇色彩。

朱晓玫


朱晓玫生于上海,长于北京,5岁随母亲学琴,10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12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中断学业并被送到乡下接受“再教育”。在这段动荡的日子里,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练琴;文革结束后,于1979年考取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1980年,在小提琴大师斯特恩的帮助下,她得以赴美留学;1985年赴巴黎深造并获得演奏家文凭。
与一般钢琴家成名轨迹不同,她既未顶替名家演出又未获得过任何奖项。她从在教堂举办个人独奏会开始,凭借真挚朴实的演奏,逐渐被发现和认同。她行事独特,不愿举办过多音乐会,尤其对内涵深刻的作品,她总是在深思熟虑,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和酝酿,待作品准备成熟之后,才公开演出。虽然从未在国际乐坛上大红大紫,但她凭借着对巴赫作品的深入研究和令人折服的演奏技巧,赢得了国际乐坛的高度认同和乐迷的热烈追捧,以致她在欧洲的音乐会常常一票难求。
朱晓玫十分偏爱巴赫音乐,尤为钟情哥德堡变奏曲,并将其视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倾心弹奏25年,举办过200多场演奏会。时隔三十多年,这位年过花甲的钢琴家终于带着这部作品开启首次返乡之旅。在她眼中,西方音乐与东方文化是可以擦出美丽火花的,巴赫作品中的静谧、从容、平衡恰恰是中国人孜孜寻求的最高境界。
这是朱晓玫首次归国演出,除济南山东省会大剧院以外,朱晓玫还将在北京、上海、广州的公共音乐厅,以及香港和成都的音乐院校举行。在谈及为何在北上广之外选择古典演出市场相对较弱的济南,朱晓玫表示,她会选择音响效果好的音乐厅演奏,再者她希望尝试用她的音乐打动所有的人。对剧院来说,如何营造与国际演绎水准相当的音乐会现场将是比较严峻的考验。为此,院方特别制定全场统一的100元票价,将国际一线音乐会现场的门槛降到最低,并保证了同样票价,早购票的观众可以选到最好座位;同时剧院将做好入场前的告知与入场管理工作,确保营造良好的欣赏环境。
作者:房龙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