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氏倒馬針刺治療法與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之探討

 守一资料馆 2018-07-24
董氏倒馬針刺治療法與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之探討
 
 
一、馬丹陽天星十二穴的意義
馬丹陽祖師本名成義,字宜甫,後改為鈺,宋代抉風人,金代貞元年間進士,後學道於王重陽祖師,與其他六位師兄弟們號稱全真七子,其妻孫不二亦為七真之一。
馬丹陽祖師不但精通於丹道,亦精通針灸,其所流傳的天星十二穴歌,說明十二穴的主治功能與取穴方法,對於後代針灸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馬丹陽天星十二穴歌訣如下:
“三里內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承山配,太衛昆崙穴,
環跳與陽陵,通里並列缺;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訣,治病如神靈,準如湯潑雪,
北斗降真機,金鎮教開徹,至人可傳授,匪人莫浪說。”
1 “合擔用法擔”
所謂“合”,便是要二個才能合,即“偶”的意思,用於針灸上即為兩針的意思;所謂“擔”,便是挑的意思。故“合擔”即表示用兩根針挑。如此馬丹陽祖師此句歌訣:“合擔用法擔”真正的白語含意便是:“用合擔法,擔。”即下針時,若用“擔法”,即是用“合擔法”來“擔”。臨床運用取穴上,便是在同經上用兩根針下針,以縱向把這條經“擔”起來,達到治病的效果。
據此通則,馬丹陽天星十二穴的歌訣,便舉了幾個明顯的例子在前面:“三里內庭穴”,即在三里與內庭下兩根針,把兩穴所在的胃經擔起來;“曲池合谷接”,即在曲池與合谷各下一針,用此兩針把大腸經擔起來;“委中承山配”,即用委中與承山兩針,下在兩穴所在的膀胱經上。故只要了解此通則,在同一經穴上取兩穴,便可成為馬丹陽祖師所說的“擔法”了。
2 “合截用法截”
所謂“合”表示兩針;所謂“截”便是切斷的意思,故“合截”即表示用獨針來切斷,但取兩經各取一穴來合截,如此一來,馬丹陽祖師這句歌訣:“合截用法截”真正的白話含意便是:“用合截法,截。”即下針時,若是要用“截法”,便是要用“合截”的方式來“截”。臨床運用取穴上,即表示用兩根針,各在不同的經上,以橫向把這兩條經給“合截”起來,以達治病的目的。
據此通則,馬丹陽祖師便在其歌訣前舉了幾個例子來說明這個通則。例如:“太衝昆崙穴”即為截法的一個例子,太衝屬肝經、昆崙屬膀胱經,此截法運用於其上,便是在太衝下一針,昆崙下一針,用此兩針在不同經上“合截”此二經;另一例:“通里並列缺”亦即表示在屬心經的通里,與屬肺經的列缺,各下一針,以此兩針做為截法中的“合截”。
3 “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
故由“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此取穴通則,便可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在各經絡上自由運用,使治療的方法與效果達到最大。所以馬丹陽祖師便在此兩句通則後面接著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訣,治病如神靈,準如湯潑雪。”自馬丹陽祖師流傳此天星十二訣以來,大家只局限在前面所提的六組配穴,卻沒有人點出其中的精華所在,即此取穴的通則“合擔用法擔,合截用法截”,李教授在百般思索下,突於夜頓悟其中的道理,在此不存私心,毫無保留公開出來,希望針灸醫療界可由此得到一點思考上的突破,使治療效果更好,下針更加靈活自如,讓更多的患者受益。
二、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對後世針灸治療的影響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的流傳,對後世影響極鉅。其中前面所提到的擔法,便發展出後來的蟒針針法、透穴療法及董氏針灸倒馬針法的直三針;截法便發展出許多三針的治療法,例如踝三針、膝三針、腰三針、脊三針、腹三針、足跟三針等,及董氏倒馬針法中的橫三針。
董氏倒馬針法,便是以馬丹陽祖師所傳的天星十二穴取穴通則,再加以發揚光大,董公從馬丹陽祖師的取穴法得到啟示,並且加上自己的創見及臨床經驗,覺得兩針的效果仍不夠,便多加一針,成為三根針的董氏倒馬針法。故董氏的倒馬針法便可分為三種:直三針、橫三針及指揮針法。
擔法發展出直三針,即上下呼應法,主治全身、臟腑的病變,因其用三針等距的倒馬針法,使其可通三焦。
截法發展出橫三針,即左右呼應法,主治局部病痛,因其使用局部等距的倒馬針法,使其治療局部病變。
指揮針法即三角相應法,乃董氏倒馬針法的靈活運用,兩根針同一條經上取穴,另一根針下在另一條經上,形成三角相應,並以後下的那一針,指揮原本的兩針,使原本的兩針效用增加數倍。
三、馬丹陽天星十二穴與董氏倒馬針法之同異比較
董氏倒馬針法的發展,雖然與馬丹陽祖師所傳的天星十二穴有極大的關係,但是董氏倒馬針法乃是董公結合馬丹陽祖師的取穴通則及其為增加療效的獨特創見,所創出的一種獨特針法,其效果比馬丹陽祖師所傳之天星十二穴更好,而使馬丹陽祖師的配穴精神,發揮得更淋漓盡致。
董氏倒馬針法,便是以馬丹陽祖師所傳的天星十二穴取穴通則,再加以發揚光大,董公從馬丹陽祖師的取穴法得到啟示,並且加上自己的創見及臨床經驗,覺得兩針的效果仍不夠,便多加一針,成為三根針的董氏倒馬針法。故董氏的倒馬針法便可分為三種:直三針、橫三針及指揮針法。
擔法發展出直三針,即上下呼應法,主治全身、臟腑的病變,因其用三針等距的倒馬針法,使其可通三焦。
截法發展出橫三針,即左右呼應法,主治局部病痛,因其使用局部等距的倒馬針法,使其治療局部病變。
指揮針法即三角相應法,乃董氏倒馬針法的靈活運用,兩根針同一條經上取穴,另一根針下在另一條經上,形成三角相應,並以後下的那一針,指揮原本的兩針,使原本的兩針效用增加數倍。
三、馬丹陽天星十二穴與董氏倒馬針法之同異比較
董氏倒馬針法的發展,雖然與馬丹陽祖師所傳的天星十二穴有極大的關係,但是董氏倒馬針法乃是董公結合馬丹陽祖師的取穴通則及其為增加療效的獨特創見,所創出的一種獨特針法,其效果比馬丹陽祖師所傳之天星十二穴更好,而使馬丹陽祖師的配穴精神,發揮得更淋漓盡致。
1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與董氏倒馬針法之相同點:
1.1 多穴下針:兩者治療疾病時皆不只使用一針,馬丹陽天星十二穴用兩針,而董氏倒馬針法用三針。
1.2 危險性低:兩者取穴大都在四肢上,避開人體危險的胸、腹部,故危險性皆很低。
1.3 針感強、療效佳:兩者由於在多穴下針,針與針之間相互感應,使下針針感達相乘的效果,如此一來療效亦提高許多。
2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與董氏倒馬針法之相異點:
2.1 下針數目: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下兩針;董氏倒馬針法下三針。
2.2 取穴位置:馬丹陽天星十二穴為按經絡取穴,例如三里、內庭穴,即在胃經上取兩穴;通里並列缺,便是在心經與肺經上取穴。董氏倒馬針法為按區段取穴,例如在一一手指區段有大間、側間、小間;二二手掌區段有土水一、二、三穴;三三下臂區段有土胃一、二、三穴;四四上臂區段有天宗、地宗、人宗;五五腳趾區段有婦靈穴;六六腳掌區段有火連、火菊、火散;七七小腿區段有三重一、二、三穴;八八大腿區段有上三黃、三靈穴;九九耳朵區段有神耳上、中、下穴;十十頭面區段有正會、前會、後會。
由上述的探討可了解,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對針灸的貢獻,不只在於他重點指出十二穴的主治狀況,最重要的是提出主要穴位的配合使用通則,而此通則進而剌激董公發展出療效更好的董氏倒馬針法,使針灸治療研究更加突破,並使更多的患者疾病得以解除,先賢們的研究精神及救人濟世不循私保留的態度,實在令人敬佩。
1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與董氏倒馬針法之相同點:
1.1 多穴下針:兩者治療疾病時皆不只使用一針,馬丹陽天星十二穴用兩針,而董氏倒馬針法用三針。
1.2 危險性低:兩者取穴大都在四肢上,避開人體危險的胸、腹部,故危險性皆很低。
1.3 針感強、療效佳:兩者由於在多穴下針,針與針之間相互感應,使下針針感達相乘的效果,如此一來療效亦提高許多。
2 馬丹陽天星十二穴與董氏倒馬針法之相異點:
2.1 下針數目:馬丹陽天星十二穴下兩針;董氏倒馬針法下三針。
2.2 取穴位置:馬丹陽天星十二穴為按經絡取穴,例如三里、內庭穴,即在胃經上取兩穴;通里並列缺,便是在心經與肺經上取穴。董氏倒馬針法為按區段取穴,例如在一一手指區段有大間、側間、小間;二二手掌區段有土水一、二、三穴;三三下臂區段有土胃一、二、三穴;四四上臂區段有天宗、地宗、人宗;五五腳趾區段有婦靈穴;六六腳掌區段有火連、火菊、火散;七七小腿區段有三重一、二、三穴;八八大腿區段有上三黃、三靈穴;九九耳朵區段有神耳上、中、下穴;十十頭面區段有正會、前會、後會。
由上述的探討可了解,馬丹陽天星十二穴對針灸的貢獻,不只在於他重點指出十二穴的主治狀況,最重要的是提出主要穴位的配合使用通則,而此通則進而剌激董公發展出療效更好的董氏倒馬針法,使針灸治療研究更加突破,並使更多的患者疾病得以解除,先賢們的研究精神及救人濟世不循私保留的態度,實在令人敬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