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寂哀婉的“乡愁”

 冰戈2018 2018-07-24
歌川广重《东海道五十三次 庄野 白雨》1833年前后 浮世绘 22.5×34.8 cm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中期之后,在当时的武家政权(德川幕府)所在地江户(今东京)流行的民间艺术,以表现市井生活万象的木刻版画为主要形式。浮世绘既是由日本传统的大和绘及风俗画发展演变而来,又吸收了中国明清版画手法和西方绘画的透视等原理,深刻折射出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趣味和思考方式。浮世绘风景画兴起于19世纪前期,此时正值幕府末期,东西方开始出现相互的贸易及文化往来,欧洲铜版画以书籍插图的形式大量进入日本,西方对自然现象的科学理解与表现手法推进了日本绘画观念的更新。歌川广重(1797-1858)作为晚期浮世绘大师,他的风景画不仅体现出西方绘画的影响,并在日本传统美术样式的继承中形成独特的自然情怀,从本质上体现出日本民族的精神性。

风景画业的出发点

歌川广重本名安藤重右卫门,幼名德太郎,其父安藤源右卫门是江户城幕府消防组织的成员,因此在身份上也属于武士阶层。安藤德太郎13岁之际父母相继离开人世,他自幼性格腼腆内向,出于对绘画的兴趣,15岁时入歌川丰广(生年不详-1829)门下研习浮世绘。次年,依照当时浮世绘界师徒艺名的传承规矩,歌川丰广将自己画号中的“广”字加上本名“重右卫门”中的“重”字,将其命名为广重,[i] 因此也有资料称其为安藤广重。歌川丰广有着沉稳的性格和细腻的画风,正与歌川广重的品性相通。师从歌川丰广17年,他继承了师傅雅致的绘画品格。歌川广重现存最早的作品是1818年(文政元年)绘制的狂歌绘本[ii]《狂歌紫之卷》中的插图,[iii]狂歌的修养成为他画业的丰厚底蕴,同时得益于歌川丰广宁静内敛的人品与画风的感化,歌川广重终成大器。

歌川广重于1831年(天保2年)发行的《东都名所》系列是他风景画的开端,与他自身具有文人品位的俳谐趣味相结合,在画面上构成一种感伤的审美情趣。他尽力压缩人物在画面上的分量,力图体现纯粹风景画的概念,同时亦可见西洋绘画技法的影响。其中《高轮之明月》尤值一提,天外飞来的一群大雁打破了构图上的平板,写实与抒情相融合,有限的色彩很好地再现了月光如镜的夜色。歌川广重在风景画中找到了托付自我性情的契合之处,开始显露出不凡的潜质。于此可以说,《东都名所》是歌川广重后来气度无限的风景画大业的出发点。

歌川广重《东都名所 高轮之明月》1831年前后 浮世绘 21.3×34.8 cm

 

《东海道五十三次》

歌川广重在1833年(天保4年)发表了《东海道五十三次》系列,共54幅,奠定了他浮世绘风景画大师的地位。东海道是连接江户和京都的古道,“五十三次”即沿途的53个驿站。1832年(天保3年)8月,歌川广重受命随幕府官员前往京都向皇室进贡,沿途作画记录。歌川广重创造性地描绘了沿途风情,并将西方绘画因素移植到自己的版画中来,浓墨重彩地渲染了旅途气氛。《东海道五十三次》构图设色简练,人物造型及动态富有感染力,生动表现了沿途景致以及季节与天气变化。魅力无限的风雨气象、四季景色以及赏花眺月、悠悠行旅的写照,正是日本传统和歌中常有的意境,透露出单纯、典雅的品格,洋溢着淡定悠远的抒情气氛。

为了再现大和绘的传统季节性诗情画意,歌川广重在画面构成上运用多种手法营造感人气氛。在斜雨如梭的《庄野》中,农夫们行色匆匆,虽然看不见人物的面貌,但背景上层层叠叠的竹林幻化成灰暗的阴影,透露出一股淡淡的感伤情怀。斜坡、斜雨和竹林又相互构成了不稳定的三角形,折射出阵雨中人们不安的心理状态,这是歌川广重熟练驾驭构图的精妙之处。类似手法还可以在白雪无垠的《龟山》中领略到,为了渲染雪后清晨中透明的空气深旷致远,他有意识地赋予主要景物以清晰的方向性,即向右上角倾斜,整体斜线构成了强烈的空间指向,并在色彩上将淡蓝与浅红分别置于天地两端,羽化技法的运用使之遥相呼应、融为一体,凝练的构图和简约的色彩共同烘托出晴空万里的冬日景象。从中可以体悟到歌川广重不仅在艺术上拥有过人的感性,同时在技术上也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在《东海道五十三次》取得巨大成功之后,歌川广重又连续制作了多个系列的风景画。追求水墨画效果的《近江八景之内》,以淡墨为基调,辅以温润的羽化手法,并对光线效果有生动的表现;描绘京都四季风光的《京都名所之内》,在色彩运用上驾熟就轻,从通天桥红枫到岚山樱花,从四条河畔夏夜到祇园雪景,时令季节与风景名胜共同谱写出迷人的古都风貌;《江户近郊八景》堪称歌川广重一个时期的代表作,画面更加趋于静谧氛围,色彩配置愈发古雅苍练。“率直地流露出广重纤细的感受,在壮阔浩荡的景观中,兼具滋润的情趣与高迈的格调”。[iv]

歌川广重于1837至1838年间参与制作的《木曾海道六十九次》系列,与《东海道五十三次》一样,也是以沿途69个驿站为主题。他的画面显得愈发落寞与沉静,重在传达旅途的空寂与人生的哀感。在画面上看不到类似《东海道五十三次》中的景气,也没有鲜活的人物动态。更多的是萧萧冷雨、寂寞孤烟和崎岖小道。《洗马》是这个系列中的经典,画面表现的是洗马驿站西侧的奈良井川,满月下薄云如纱,夜色阑珊,运送薪柴的小舟与木筏顺流而下,垂柳与芦苇随风顺势与人物动态相呼应,墨版与蓝色的羽化拓印更渲染出万籁俱寂的感伤愁情,“是自然与广重浑然一体的屈指可数的名作”。[v]

(未完待续)


歌川广重《东海道五十三次 龟山 雪晴》1833年前后 浮世绘 22.5×35.0 cm



歌川广重《东海道五十三次 蒲原 夜之雪》1833年前后 浮世绘 22.7×35.5 cm



歌川广重《东海道五十三次 箱根 湖水图》1833年前后 浮世绘 22.8×35.5 cm


歌川广重《木曾海道六十九次 洗马》1837年前后 浮世绘 25.2×37.3 cm

 

[i] [日]山口桂三郎:「北斎と広重 その生涯と風景版画作品」,『北斎と広重展』,株式会社サンオフィス,2005年,第5页。

[ii] 狂歌,以诙谐、滑稽的语调编写的带鄙俗气息的短歌。继承日本古籍《万叶集》中“戏笑”和《古今集》中俳谐歌的影响,出现于12世纪的镰仓、室町时代,流行于江户时代。

[iii][日]小林忠監修:『浮世絵師列伝』,平凡社,2006年,第136页。

[iv] [日]日本浮世絵協会編:『原色浮世絵大百科事典』第8巻,大修館,1982年,第42页。

[v] [日]日本浮世絵協会編:『原色浮世絵大百科事典』第9巻,大修館,1982年,第135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