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第一懒人”23岁受冻饿死,溺爱毁了孩子

 刘沟村图书馆 2018-07-24

01

宁愿饿死冻死

都不愿自己动一动手指头

真实版“寒号鸟”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寒号鸟”的故事。

一只整天哀嚎着“哆嗦嗦,哆嗦嗦,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的小鸟,最终因一次次偷懒、得过且过的态度,在寒冬腊月的一场风雪中被活活冻死。

现在,我们竟然在现实里,看到了真人版的“寒号鸟”

在河南信阳朱堂乡,一个年仅23岁的小伙子,身无残疾,心智健全,却活活冻死在了家中,被发现时,他身体早已僵硬多时,整个人蜷缩着躺在家中的角落里。

23岁小伙冻死家中

网上曾被一则“耸人听闻”的新闻给刷屏。

由新闻事件改编的纪录电影,也因此成为话题,讲述一位23岁小伙杨锁,原本是村中家境富裕的独生子,双亲去世之后,他懒惰成性、得过且过,最后竟活活冻死在家中。

杨锁被称为小康年代里饿死的第一人,更被村民叫作“天下第一懒人”。

如今社会,除了贫困和落后会导致衣食匮乏,让人难免挨饿受冻。

但是,你能想象一个四肢健全的年轻人,竟然会在家中冻死、饿死吗?

双亲去世后,他懒惰成性

杨锁18岁时,母亲去世,他为了生活,卖光了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天冷的时候他就烧家具取暖,连床也被他烧了。好好的一个家,变成了破砖破瓦的土屋。

杨锁的堂哥杨德玉给他介绍了一份建筑队的工作,杨锁嫌工作太累,干了一阵子就“逃”回来了。

村民说,杨锁宁肯讨饭吃,也不愿自己动手做饭,村里的好心人给他送来的菜和肉,都被他挂在窗外,直到发臭都不肯拿来煮。

杨锁不会洗衣服,自己身上的衣服脏了就扔掉,重新捡一件来穿。

有时候吃了一顿饱饭后,他能睡两三天,天气冷的时候,他连大便都懒得去厕所,在屋内挖个坑,之后用土埋上了事。

究竟是什么,谋杀了这个年轻人基本的生存能力。

父母的溺爱是罪魁祸首

杨锁死后,村里人议论纷纷,谈到这个年轻人为何年纪轻轻就饿死家中,村民的表情中并没有多少惊讶。

“他就是被父母给娇惯的,长这么大还什么都不会。”

村民们说,杨锁的父母以前对他很好,什么事都舍不得让他做,已经到了极端溺爱的程度。

杨锁8岁的时候,父母出门还用担子挑着他,不让他走路。

杨锁从小很聪明,但他根本不学,也不写作业,在学校里面只要老师一对他严格点,杨锁回家就跟父母告状,第二天他父母就会找到学校。

每当杨锁要试着干活的时候,他的父母就会及时制止,怕他累着。

后来,杨锁的父亲因肝病去世,家中一切重担落在了母亲身上,可已经被娇惯坏的杨锁,并不懂得体恤母亲。

母亲让他干活,他就发脾气,还动手打母亲,一来二去他的母亲也就由他去了。最后,杨锁的母亲因为操劳过度,得病去世。

正是因为父母自幼没让他做过一次农活,也很少让他体验生活的艰辛,杨锁就像被豢养的“宠物”一样,离开依附就难以自理。

正所谓“惯子如杀子,慈母多败儿”,杨锁过度依赖父母,一旦没有了他们的照顾,一个人就完全生活不了了。

父母一味溺爱,没有好好教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等同于毁掉了孩子本该正常的生活,让他的将来更加痛苦。

02

溺爱不是富人的专利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我们似乎都认为,溺爱孩子只会是富人做的事。

因为富人物质生活充实无忧,溺爱孩子有充分的条件,而优渥的生活条件,也很容易把孩子培养成世俗眼中的“败家子”。

然而,一项调查研究发现:溺爱孩子,存在于一大半普通家庭里。

令人惊讶的是,溺爱,并不是富人的“专利”。

家庭或贫或富,都有可能出现溺爱孩子的长辈。

如今,物质生活条件好了,普通家庭几乎都能给予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充实的物质享受。

一心宠爱孩子的家长,想满足孩子的一些欲望和要求,也并不是件困难的事。

在中国一些普通家庭里,长辈们因自身经历,童年时期便饱受物质匮乏的困扰,生活上并不能够随心所欲,他们必须隐忍和减少欲望,才能应付生活。

所以,那个时代有的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品格。

一旦他们有了后代,这种品格,却被他们从后代身上逐渐“拔除”了。

一方面,经历过穷苦生活的人,到如今做了长辈,自然不愿自己的孩子再受和自己一样的苦,走自己年轻时候的老路。

通常他们会竭尽所能,让孩子衣食无忧,过得更舒坦。

另一方面,那些曾经过过苦日子的人,通过一代代的努力,好不容易才改善家庭条件,而他们的后代享受这些“成果”,应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许多普通家庭的观念里,许多长辈奉行着“再穷不能穷孩子”的思想。

他们认为,上一辈人的苦难,绝不能再传给孩子。

他们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多数时候,宁愿自己凑和,都不愿孩子委屈。

溺爱,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下产生的。

03

多少家长正用溺爱毁掉孩子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过一个新闻,单亲的父亲因为觉得对女儿心怀愧疚,于是,自幼便对女儿百般疼爱。

原本宠爱女儿是天经地义的事,可这位父亲对女儿却是满满的溺爱,对于女儿提出的一切要求,不管有理无理,他都尽可能满足。

在父亲的溺爱下,这位女儿慢慢长大,并且养成了极度自私的性格。

后来,她盗刷了父亲卡内的钱,并且瞒着父亲在外面买各种奢侈品,她拉黑父亲,就这样大摇大摆地过上了潇洒的生活。

最后,这位父亲不得不以命相胁,希望女儿赶紧带钱回家。

这是他一生唯一的积蓄,如果没有这笔钱,他的晚年将再没指望。

曾经路过一所幼儿园,看到一位老人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在幼儿园门外的一所小卖部里与人争执。

原来,小男孩要买店里最贵的一把玩具手枪,而这位老人恰巧没带够钱,但她又怕委屈了孙儿,于是想跟店主还价,谁知两人谈不拢价钱,竟然争执了起来。

店主是个腿脚不便的残疾人,坐在那里语气无奈:“真的不能再便宜了。”

小男孩听了,瞬间哭起来,一直打着老人。老人一边安慰,一边骂道:“什么破玩意卖这么贵,这么黑心,活该你残疾!”

店主又气又无奈,涨红了脸不说话。

这时,只见那个哭闹的小男孩,怒气冲冲地跑了过去,朝着店主的一条腿顺势踢了两脚,老人也没有制止,对着店主骂咧咧,匆匆带着孙子走出了小卖部。

在溺爱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大多会养成骄纵跋扈、自私自利的性格。

这类孩子长大了,极易变成父母口中的“白眼狼”,动则对父母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

其实,许多父母都知道“惯子如杀子”这个道理。

但是,当对孩子的好,成了一种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就会惯着孩子,舍不得孩子受半点委屈,甚至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这些特征,那你就要警惕了,有可能不知不觉中,你对孩子的爱已经变成了一种“溺爱”。

01.孩子自理能力差,从不主动干活。

被宠坏的孩子每天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问题都是父母一手包办。

父母担心孩子做不好,就喜欢什么都帮着孩子做,不给机会让孩子去尝试。

孩子长大后,就会变得毫无生活自理能力,不会照顾自己,什么都要依赖父母,成为了一个生活“低能儿”。

02.在外人面前发脾气,不尊重长辈。

被宠坏的孩子脾气一般很差,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公共场合,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对着家人发脾气,用哭闹来威胁家长。

孩子都有“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所以时常在家里发脾气。

可是,如果孩子会在外人面前发脾气,那很可能是ta觉得自己是这个家的中心,是极度不尊重长辈的做法。

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对长辈颐指气使、呼呼喝喝,变得毫无规矩、不懂礼貌。

03.很难使唤孩子做事,做事必须谈条件。

平时宠坏的孩子,你很难叫得动ta。

每次,你想要孩子帮你做事,哪怕只是简单的一件事,孩子都会推三阻四,有的会直接拒绝,甚至没有回报和好处,ta是不会帮忙的。

每次,你都必须要用玩具、食物、钱去引诱,或者答应孩子提出的条件,ta才愿意去做,这就是你溺爱的表现。

孩子会理直气壮地向父母索要好处,都是平时被惯出来的。

孩子可以用自己的劳动,获取一些鼓励,但是,如果孩子是明显的无理取闹,就属于强盗逻辑了。

比如ta抢了你的手机,不愿还给你,并且威胁“带我去游乐园,我就还你手机”,这属于变相抢劫,千万别让孩子得逞,不然会树立强盗逻辑观。

如果孩子有这种情况,父母就需要反思:是不是经常过于轻易地满足孩子的要求,是不是经常用物质诱惑来要求孩子做事情。

04.孩子很自私,常拒绝分享自己的东西

两三岁的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还是比较正常的,毕竟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中心”观念比较重。

但如果孩子到了幼儿园大班甚至小学,仍然不愿意分享的话,就属于自私。

父母如果任由孩子发展下去,他不但不跟同学分享,甚至都不跟父母、爷爷奶奶分享。

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非常自私,难以处理好人际关系,真心朋友不多。

05.时常想要控制父母

如何区分“撒娇”和“控制”呢?

如果孩子说“我想……”,就是普通的撒娇;如果孩子说“你不要……”,就是控制了。

比如“你不要看书了”,“你别看电视了”之类,如果你不依,ta轻则赌气,重则破坏。

这是孩子试图证明自己的地位的做法,依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

若不改正,长此以往,孩子步入社会,会因为自己不再是“中心”而产生心理落差,变得极端自私、性格孤僻。

06.你的孩子很难被满足。

长期被宠溺的孩子,见惯了家长对ta的有求必应,所以一般都很难满足。

如果你的孩子表现出很难满足的态度,比如永远对玩具不满意,对食物不满意,那就要教会他“自己去追求更好的”,而不是一味去努力满足他。

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要星星给星星,要月亮给月亮,其实无形中也在让孩子养成“伸手”的坏习惯,这样孩子就会试图“偷懒”。

如果得不到,孩子就会哭闹、发脾气、大声吼、满地打滚。

父母过分溺爱,对孩子的性格和人生毫无益处。

不想让孩子长大成为“白眼狼”,就要用理智和分寸来控制“爱”,不能无底线满足,而是更多教导孩子感恩和独立。

04

这五种常见的溺爱方式

你中枪了几个

孩子在家中享有特殊待遇

父母允许孩子在家庭中享受某些特权:比如家中最好的座位是孩子的、吃饭肉先给孩子、孩子看电视不准被换台等等,这些都是过分宠溺的表现。

孩子在家庭中享受到特殊待遇,却不一定在社会中也有此待遇。

这必然会令孩子难以融入社会、融入新群体。

轻易满足孩子不合理的需求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根本不问需求是否合理。

父母轻易满足孩子,会让孩子不懂珍惜,觉得钱很容易获取,导致孩子生活中挥霍无度,却懒惰成性,这是孩子丧失吃苦耐劳精神的源头。

允许孩子生活懒散

无论何时,父母都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想怎样就怎样。

孩子睡懒觉、不按时吃饭、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孩子长大后就会缺乏上进心,容易得过且过,做事有始无终。

包办孩子的一切生活琐事

孩子长大了,应该适当让ta承担一些自己的事。

四五岁的孩子,就可以自己吃饭、穿衣了,家长切记不要替孩子包办一切,否则孩子会丧失基本的劳动能力和自理能力,这对孩子以后的生活并不利。

禁止孩子独立行动

对孩子的态度常常是“含在嘴里怕化掉”,始终不放心孩子独立生活,孩子做一件事,你就忍不住要去帮助和监督,恨不得时时刻刻限制孩子独立行动。

这样的父母,会让孩子养成过分依赖的习惯,长大难以独立、性格胆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