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上海饮水二三事【圖文】

 還舊樓主. 2018-07-24
 
 
    盛夏时节,喝上一罐(瓶)汽水,在肚子里酝酿一会儿,然后打出一串响亮的嗝,真是再惬意不过的事了。现在生活在上海的人当然不会觉得喝水会有什么问题,但在漫长的城市变迁过程中,寻找并开发清洁水源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呢。
 
    老上海的汽水
 
    说起来你可能伐会晓得,瓶装汽水在上海的出现要早于自来水。
 
    1832年,一个叫John Mathews的英国人发明了苏打水机器,之后规模化生产的苏打水开始走上街头,并广受欢迎。大批药店引进这种苏打水机器,并以低廉成本大批量制作苏打水,一些有创意的药剂师在其中看到了更多可能:苏打水加上几勺糖浆,椰子酒,或者其它什么调味品,充分搅拌后,倒入高脚杯……最早的汽水就是这样从药店走了出来。
 
 
    药店跟汽水有啥关系?
 
    汽水那时候被叫做荷兰水。
 
    19世纪50年代,汽水在上海出现。因为进入上海的西侨不断增加,洋酒和汽水也随着商船而来。但是进口的汽水价格奇高,这也带来了一些商机。
 

1880年前后拍摄的南京路东望外滩路口。图右可见老德记药房

 
    1858年,英国人亨利·埃凡开设埃凡面包店,制造面包并陆续增加糖果、汽水等。继埃凡之后,英商又建立了两个小型汽水制造厂──末士法汽水公司与卑利远也荷兰水公司。
 

老德记在20世纪30年代为国人收购。丰子恺先生还为其绘制过广告

 
    另一家进入汽水市场的是一家老字号──老德记药房。该药房开设于1853年,并于19世纪末期开始生产“荷兰水”,在市场表现非常活跃。
 

正广和早期包装上有创始人考尔伯克和麦克利格的姓氏


    正广和的前世今生
 
    1864年,英商广和洋行成立,从事制酒及各种瓶装汽水饮料生产。清光绪九年改名为正广和洋行。1892年扩大投资,开设泌乐水厂,俗称正广和汽水厂,从事汽水制造,随后成为上海规模最大的汽水专业工厂。
 
 
    在创业之初,“正广和”为了赢得市场知名度,想尽办法做宣传,报刊登广告不算,还想出了“饮料直接送上门”的招数。
 
 
 
    送货的工具就是马车,而且每辆马车都装上漂亮的锯齿形布蓬,穿街过巷地一路下来,看到的人若有心也就记下了“正广和”的名号。这不仅是送饮料的先河,也是车载广告的一次成功案例了。到后来,汽车替代了马车,“正广和”也没落后,第一个派出汽车送货上门。
 

20世纪40年代的正广和产品展示

 
    在生产方面,工厂不惜花巨资购入最先进进口设备,采用远东地区唯一的改进式三重蒸馏装置,生产出来的正广和汽水“滴滴蒸馏”。不仅畅销上海市场,正广和汽水还被运往中国内陆以及远东各口岸,甚至远销英国和澳大利亚。至20世纪20年代,工厂迁址韬朋路(今通北路),产能进一步扩大。正广和在上海市民心目中,成为瓶装汽水的代名词。
 

早期的屈臣氏汽水广告和饮料瓶

 
    当时上海还有一家有名的汽水厂──屈臣氏。
 
 

20世纪40年代,位于胶州路的屈臣氏汽水公司授权灌装可口可乐

 
    1828年,来自英国的A.SWaston在广州开办一家专售西药的药房,这就是后来的“屈臣氏”。1895年屈臣氏开始尝试推出他们的第一款饮品果味糖水,1905年屈臣氏汽水厂在上海设立,屈臣氏正式形成大药房和汽水公司两家企业,开始分类经营。
 
    那些年喝过的汽水
 
天象牌特级鲜桔汽水是上海市民难以忘却的夏日记忆
 

     莱蒙和幸福可乐是当时的上海汽水厂推出的新产品,在1979年3月9日晚,上海电视台在转播国际女篮赛中场休息时,还插播了一条“幸福可乐”的广告。一时间,“幸福可乐”风靡上海滩
 
一种叫“粒粒橙”的易拉罐,和椰奶是餐桌上最好卖的饮料了。橙汁里有一粒粒的橙子果粒,一边吃一边嚼
 

    全中国的第一瓶盐汽水就是正广和出产的了,到现在已经快60年。让人欣慰的是,正广和盐汽水至今仍然有销售,而且厂方还推出了菊花晶味道的盐汽水
    沙滤水和老井
 
    沙滤水,其实也是很多70后的共同回忆。上海开埠之初已经出现沙滤水行。而20世纪70、80年代,随着用水紧张局面的出现,许多工厂和学校都开始装备沙滤设施,其净水原理与早先的并无太大区别。
 
 
    尽管装了沙滤设备,但很多学校的学生喝的水还是不干净的。或者是沙滤设备不清洗,或者是没有这个设备的学校学生仍然吊井里的水喝。直到1989年,上海全市1000多所学校的饮水问题大部分得到了解决。此后,沙滤水渐渐淡出视线。
 
 
    2010年,全新的直饮水系统出现在上海世博会,新时代的沙滤水又重新唤起许多市民的记忆。
 
    说说喝井水
 
    按上海地区旧志的记载,上海青浦、松江发现了距今五六千年前的土井遗迹。明、清上海县志亦有土井的记载。
 

1901年上海街头的给水点


   上海开埠以后,虽然很早就出现了自来水供应,但是很多地区并无水管接入。《静安区志》记载,19世纪80年代,境内已有自来水供应,但棚户简屋居住区却长期没有供水设施,靠吴淞江水或井水度日。
 

当年的上海租界工部局在夏季颁布卫生防疫告示:“不要喝冰水、酸梅水、甜蜜水.....要喝沸茶”

 
    虽然加大自来水供应是趋势,但土井的使用又有回潮。20世纪40年代中期,上海最大的杨树浦水厂因煤炭货源紧张,减少供水,平均日供水量下降30%。日伪当局限制工商业和一般市民自来水的用水量。工厂、商店、住户开挖土井以弥补自来水的不足。之后一段时间,伪公用局又以时局非常,强化防空设施,鼓励市民开凿深井或土井,作为洗濯、工业、防火、防空和自来水厂遭空袭中断供水时的备用水源,上海出现一次土井开挖高潮。
 

20世纪40年代,龙华古寺门口不远处的一口土井,一位居民正在取水

 
    1966年3月,市区土井共有12219眼。1970年,上海在“备战、备荒”的指导思想下,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组织市公用局、市防疫站、市房地局、市人防办公室等单位组成“市战备土井小组”,市区兴起第二次开掘土井高潮。1972年第三季度统计,市区土井累计达24808眼。
 

20世纪70年代,上海市民使用井水

 
    但是井水的大量使用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一是地下水的无序开发使用,导致地面沉降。另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就是卫生防疫。20世纪80年代之后房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在安装自来水龙头后,将附近的生活用井封闭,逐渐以自来水装接到户代替井水。
 
 
    这样的场景已经深印在很多人对弄堂生活的记忆中,难忘那些年的夏日,在没有冰箱的年代,水井“冰”西瓜、啤酒,隔壁邻舍围坐一起嘎讪胡
 
    曾经的上海,无论市区还是郊县,很多居民区都有一口井,洗漱餐饮都靠它。夏天,把西瓜、啤酒搁置在吊篮里放到井中,吃起来那叫一个清凉。20世纪90年代末期 ,利用浅表层地下水的市区土井基本消失。但仍留有一些遗迹,静静地躺在某个弄堂或者小区的角落,讲述岁月沧桑变化。
 
    水厂建成让上海人喝上干净水
 
    1843年上海开埠后,对清洁水源的诉求使得租界内的居民不断向纳税人会议发出呼吁,当时租界内的主要报纸《北华捷报》时常会出现民众建议设立自来水厂的请愿。与此同时,一些在上海经商的洋行也有水源的需求,其中美商旗昌洋行于1860年“自力更生”在外滩开凿了上海第一口深井以供自用。
 

1886年,外滩旗昌洋行办公楼

 
    缺乏清洁水源,使得传染病肆虐。特别是夏日来临,不洁水源与痢疾、肝炎和霍乱的转播有着密切关联。
 
 
    “1872年《申报》一篇“拟建水池议”社论中这样写道“居民所食之水,每多泥沙而未能清洁。上海居人当潮汛猝至之时,使水工荷担而来,人先己后,至启争竞,水之清洁与否,不遑较也……炎天酷暑,外潮之水,黄沙污泥,入口每有咸秽之味。”
 
    一位挪威侨民19世纪后期在黄浦江边度过了她的童年。多年后,回想起儿时喝水的情景,她依然历历在目:“饮用水是紧俏货。我们喝的水都要先煮一遍,经过滤再重新煮开,放凉后才饮用。唯一安全能喝的是红葡萄酒,我在里面放些糖块……”
 
    1870年4月
公共租界工部局对上海黄浦江及附近河湖进行水源水质调查
 
公共租界工部局委托卫生官员爱德华·亨德森进行调查,这12处的样本(图中黑点标示处)送至英国伦敦做相关检测
    采集12处水样都优于同期英国泰晤士河水,属于可利用的淡河水。其后开始水厂建设的准备。
 
   
1875年
由立德洋行设立的水厂开始供水。水厂在今杨树浦水厂南部区内,占地115亩,建有沉淀池、过滤池等净水设施。
 
 
    由于得不到工部局的支持,该厂无法铺设输水管道,只得用木船将黄浦江水运至贮水池,过滤之后再将水运至外滩,一是向过往船舶供应净水,二是将净水分装到水车上,向租界居民售水。这样生产、运输成本是极高的。据当时的资料显示,立德洋行1吨水的价格抵得上55只鸡蛋的价值,能用这种高价水的人毕竟是少数,水厂经营惨淡,维持数年后停业。
 
   1880年6月16日
虽然一再难产,但这始终是一个商机。英商麦克利沃特等人看准这一商机,迅速在伦敦注册成立上海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与工部局签订了供水合同。
 

杨树浦水厂泵房建造图纸

 
    1880年6月16日,工部局纳税人大会通过水厂建设计划。经过勘查,自来水公司依然选址杨树浦建设水厂,因为那边的黄浦江河道最为宽阔,水质亦佳。该公司先收购了前文提及的立德洋行水厂,并以之为基础,又在许昌路附近黄浦江边购地建厂。
 
    1883年6月29日
杨树浦水厂举行放水典礼。应邀出席的北洋大臣李鸿章亲手拧开阀门,黄浦江水瞬间涌入蓄水池,近代中国城市供水史翻开第一页。
 

建成后不久的杨树浦水厂影像

    1897年元月
英、法租界普遍使用上又干净又方便的自来水后,1897年元月, 由地方绅商曹骧等推举怡和洋行买办唐荣俊和商人杨文俊筹建国人自办的自来水公司, 此事很快得到上海道刘麟祥的官方批准。
 
 
   
1902年9月
这家中国人自办的供水企业命名为“内陆自来水公司”,从1897年动工开始建设,至1902年9月建成正式对外供水,这也是上海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办的自来水厂。
 

民国二年商务印书馆实测上海城厢租界地图中标注的法商自来水厂和华商内陆自来水厂位置

 
    此后,闸北水电公司于1911年10月正式落成,设计日出水量9090立方米,可解决10万居民的饮水难题。
 

1937年拍摄的江西中路(近南苏州路)英商自来水公司办公楼及水塔。现今水塔已拆除,办公楼仍存,为上海市自来水市南有限公司所用



上海市自来水市南有限公司

 
    老上海饮水二三事,也能看到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上海人生活的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