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守望自然回顾篇】自然教育,一场生命的旅行

 标准生活 2018-07-24


毛虫从出卵到成熟,要躲避多少天敌的追杀,多少风雨的摧残,即便到化蛹之时,前途仍是未卜。海龟从幼年划向大海便失去了父母的照料,一切靠运气和努力生存,才能有如今的身形。



这一幕幕不正是生命的奇迹么?我们为之惊叹!为之感动......


对自然的热爱,让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了一起,他们组建起逐梦的团队,期望能够带领孩子们一起踏上逐梦的旅程。


点击蓝字查看科普中心2017年年终总结

梦想,值得你我守望



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们在南京科技馆举办的我们生活在南京”野生动物摄影科普向所有人敞开大门。老师们化身为科普讲解员, 为一双双求知的眼睛答疑解惑。




这是南京历史上首次举行本土野生动物综合类的图片科普展,展览展示了南京本土自然摄影师和自然摄影爱好者多年来在南京拍摄的哺乳动物、鸟类、昆虫、两栖爬行类动物几大类共计三百多幅作品,涉及近242个物种。





让我们欣喜的是,在开幕式当天,数量超乎我们想象的市民和媒体前往现场,参观报道,让我们看到了漫漫长路上的点点明光。



在展览期间:

我们面向社会招募“小小志愿者”,免费进行讲解员培训

我们开展“我眼中的大自然-自然笔记公益活动”,带领孩子们学会感受自然,记录自然;

我们还邀请到了周开亚教授、张松奎老师、董丽娜老师等多位专家级老师开展每月一期的公益科普讲座,连续5个月,带领前来参加的市民体验了一场别样的知识之旅,或幽默,或学术,或活泼,场场的座无虚席带给我们是感动,也是坚持下去的希望。


展览相关系列公益活动部分照片展示


在过去的一个春天到冬天,我们还带着南京林业大学的学生们,踏遍了南京的每一处树林,多少夜的不休不眠,带来了《万物有灵》系列微纪录片,在开幕式上收获了满满的惊叹。





影片以博物学为基础,立足南京本土,分别从森林、湿地、长江、地质、昆虫各方面入手,介绍了南京本地自然物种,展现了我们周围普通却重要的自然环境,讲述了为保护这些物种默默奉献的人和他们的故事。该片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深深感染了现场观众,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我们还走进了南京将军山小学,南京游府西街小学,我们和学校一起,将自然科普带进学校。我们的老师定期为孩子们带来丰富多样的科普课程,在孩子们心中洒下爱护自然、保护动物的种子,坚定的带着我们最初的愿望走下去。


    

但是,自然科普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守望者中不缺乏有着多年野外考察经历、长期从事自然教育,有着丰富户外探索经验的大咖,他们仍在坚持着不断调整教育的内容,方式以及方向。


我们告诉孩子,每个生命应该平等的对待,但是尊重生命不代表对自然盲目的妥协。我们传授给孩子与自然互动的正确方式,谨记向自然索取的条件,思考生态的秩序。于是,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画面,哪怕是普通的小虫,孩子们也懂得观察后放生的礼仪


我们还听到这样的对话,父子俩走在被污染的池塘边,对污染者严厉的批评。我们为队伍中的孩子反思他人破坏花草的行为而骄傲,也替家长们为阻止他人夜采萤火虫争执而担忧。


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虫一兽

都是自由而蓬勃的生命存在

认识生命,尊重生命

换来的才是热爱与敬畏




这样够了么?


扪心自问,不,不够,我们还有更远的路要走。


张松奎老师说,自然教育说到底也是人的教育。




我们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都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每一个细节都是教育的契机。对此不能不处处留心,事事在意,因为人与自然的交互也是在修复人与人的交往。尊重自然才能懂得与人为善,人际交往的秘密往往隐藏在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中,其代表人物首推中国先秦的贤哲。





如此一来,谁还能说自然科普教育是轻松随意的游戏呢?



今年,我们还带着“我们生活在江苏”野生动物科普校园公益巡展活动,进了南京苏杰学校、新东方满天星幼儿园(南京悦城国际园分校),和南京江宁伊顿智慧幼儿园。


我们为孩子们带来一堂生动的自然科普课,为孩子们讲解江苏本土动物图片、展示世界动物模型,带领着孩子们对野生动物有更深的认识。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包括自己!


敬畏生命更要感恩生命,真正懂得善待自然、善待他人,同样也是懂得善待自己。这不同于自私自利。他们善于从自然中去发现,去解读,去寄托,去享受。


大爱无言,大美无声,正是自然的启迪,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终生受用的灵感之门。这恰恰是生命启迪生命的最高境界。东坡有言:“惟江上之清风,与山 间之明月,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我们为每一个生命的瞬间而感动

因为你我本来就是这世间 最 独特的风景


撰稿 | 守望自然科普中心

           编辑 | 豌豆        

 守望自然科普中心

南京守望自然科普中心是南京首家在民政局注册的综合性自然科普教育机构,以“关注中国生物多样性和倡导体验式自然科普教育”为理念,组建了一支专业从事自然保护研究和自然教育领域的队伍。

根据国家教育部相关精神,致力于自然科普课程体系的研发,制定自然科普教育行业标准,建立认知生命世界的知识与框架。同时培养专业教师团队,以中小学为试点,全面推广体验式自然科普教育,引导青少年发现自然美,体验生活美,培养人格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