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话打油诗

 江山携手 2018-07-24
打油诗的由来及“张打油”其人
打油诗,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诗体的一种。据宋代钱易《南部新书》载:有胡钉饺、张打油二人皆能为诗。张打油(唐代人)《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见明杨慎《升庵外集》)此类诗句所用都是俚语,通俗易懂,且多诙谐,有时暗含讥嘲,后人称这类诗歌为‘打油诗’。”
从打油诗的这段定义不难看出,《辞海》是以北宋初年钱易编撰的《南部新书》为依据的,《南部新书》是一部笔记小说,内容驳杂,绝大部分来源于唐代的小说、正史或杂史、杂传等。书中提及的胡钉饺、张打油二人,相传是中唐时期的一对诗友。有一年冬天,二人在望江亭上饮酒,忽然外面飘起大雪,一眼望去白茫茫一片,张打油遂见景生情,即兴创作了那首“咏雪诗”。
张打油咏完最后一句“白狗身上肿”,胡钉饺已乐得前仰后合,他赞道:“张兄的咏雪诗独树一帜,也可看作是一首猜雪的诗谜。弟不揣冒昧,也作一首,请指教。”诗曰:
漫天坠
铺地飞
白占许多好田地
冻杀黎民都是你
什么祥瑞不祥瑞
张打油一听连连叫好:“胡兄的咏雪诗谜也不赖呀!我再吟一首请兄听听。”说着,又吟诵起来:
此花自古无人栽
一夜北风遍地开
近看无枝又无叶
不知何处长出来
两位诗友兴致越来越高,胡钉饺以诗猜诗,随即也吟道:
天地玉世界
漫天散飞花
远岸飘柳絮
前村压梅花
青竹疑玉树
万枝变琼枒
窗含远山白
落鬓添华发
张打油和胡钉饺望着漫天飞雪,你来我往,一唱一和,虽为咏雪诗,但字里行间却不见一个“雪”字,被后人视为“雪诗”经典。
众所周知,唐代是中国诗歌最为繁荣的时期,涌现出了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一大批杰出诗人。较之当时的名家、名篇、名句,张打油和胡钉饺这种用语直白俚俗,不拘平仄的通俗诗,自然属于非主流,但由于其发源于民间,诗句简洁质朴,讽喻调侃妙趣横生,此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便索性借张打油之名将这类诗冠以“打油诗”的称谓。
秦汉时期已有“打油诗”

然而,也有不少学者认为,钱易的《南部新书》毕竟是一部笔记小说,唐代并无胡钉饺和张打油其人,在盛唐几乎全民皆能吟诗的时代,“张打油”或许只是民间无数“草根诗人”的代表而已。为什么取名“张打油”?打油“二字,亦可谓之”一打“”二油“:因为”油“作为表象,手法上强调突出的是油腔滑调、俚俗通俗、诙谐幽默的特色;”打“则是根本,是内涵,插科打诨的要义恰恰是讽刺揶揄、针砭时弊、鞭挞昏庸。而张姓的由来或许是缘于张乃大姓之一,姓张名打油更说明其代表着民间诗人。
可是,如果以俚语俗语入诗为特点,不讲平仄对仗,描写生动形象,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像是顺口溜的诗被称为打油诗,那么,将其起始年代说成唐代未免过于绝对。因为从中国的诗歌史来看,秦汉时期已不乏这类特色鲜明的诗了。比如,秦末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就留下过一首名叫《咏石塔》的打油诗:
远看石塔黑乎乎
上面细来下面粗
有朝一日翻过来
下面细来上面粗
这首“咏石塔”不可谓不直白,不可谓不通俗,但观全诗,却内涵犀利,含沙射影,那种慷慨悲壮之情和扭转乾坤之志跃然纸上。
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辞赋学家东方朔,也曾留下过脍炙人口的“打油诗”。据传,汉武帝时每年都要给大臣们分肉,一年夏天,又值分肉,可分肉官迟迟不来,东方朔便自己割下一块肉,扬长而去。汉武帝得知此事后责备他“鲁莽”。东方朔急忙请罪:
东方东方,你太鲁莽
肉还没分,怎能领赏
拔剑割肉,举止豪爽
割肉不多,还算谦让
拿给殿军,情义难忘
皇上宽大,谢过皇上
东方朔顺口而吟的“打油诗”,看似自省自责,实乃开脱解嘲。但因其嘲讽滑稽,妙趣横生,汉武帝听罢即转怒为喜,不仅免了东方朔的罪责,还又赏赐了他一些肉。

历史上有几位“张打油”

现在史学界比较倾向的观点是,“张打油”是中唐时期的民间诗人,除了宋代钱易撰写的《南部新书》可以为证外,明代杨慎的《升庵外集》也载有张打油和打油诗的故事。可是,从不少史书上记载的张打油及其打油诗的逸闻轶事来看,所谓“张打油”又并非同一个人。比如,如今很多文章中都提及的一段流传很广的“张打油”创出打油诗牌子的轶事,据考多源于明代才子李开先所著《一笑散》。在《一笑散》中,录有“打油诗”名字的由来,张打油的轶事也被描绘地活灵活现:冬日大雪天,汴之行省掾一参知政事去祭祀宗祠,忽然看到有人在墙上题了一首诗,黑乎乎的一大片。诗是这样的:
六出飘飘降九霄
街前街后尽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
使扫帚的使扫帚
使锹的使锹
参政一见大怒:“何人大胆,敢污吾壁?”左右以张打油对,簇拥至前,答以:“某虽不才,素颇知诗,岂至如此乱道?如若不信,试别命一题如何?”
当时,南阳被围,请禁军出救。遂命以此为题。张打油吟道:
天兵百万下南阳
参政曰:“有气概!壁上定非汝作。”急令成下三句。张打油接着云:
也无救援也无粮
有朝一日城破了
哭爷的哭爷
苦娘的苦娘
张打油“依然前作腔范。参政大笑而舍之。以是远迩闻名,诗词但涉俗鄙者,谓之‘张打油语’。“
《中原音韵》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部曲韵著作,为元代周德清所作。如果从这段逸闻推算,张打油的生活年代应为元代,如果再从张打油乃”汴之行省掾一参知政事“属下的一名小”办事员“推算,这位张打油应为元代河南开封人氏。

大臣皇帝也写”打油诗“

由于打油诗简单明了,大多为即兴之作,用不着讲究平平仄仄,也没必要挖空心思遣词造句,因此上至皇帝、大臣,下至黎民百姓,都喜欢用打油诗来直抒胸臆。民间流传的清代大学士纪晓岚写”祝寿“打油诗的段子,尤其令人捧腹。
一次,有位官员请纪晓岚为母亲写诗祝寿,纪晓岚提笔即写:太老夫人不是人。这位官员禁不住面色铁青,气从心来。纪晓岚不慌不忙,续写道:九天仙女下凡尘。官员遂转怒为喜,连叹精妙。谁知纪晓岚又大笔一挥:养儿偏惯去为贼。次此官又气又恼,当即昏厥倒地。家人一阵手忙脚乱将他弄醒,纪晓岚这才不紧不慢提起笔来,写就最后一句:偷来蟠桃敬母亲。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是个老粗,但在他登基称帝时居然诗兴大发,吟诵了一首名曰《金鸡报晓》的打油诗:
鸡叫一声撅一撅
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来
扫腿残星和晓月
这首诗听上去虽然有点另类、可笑,但却反映出新皇帝对新一天的期盼和欣喜之情,其豪迈与大气磅礴令在场的大臣们无不惊叹叫绝。
据传,清代的乾隆皇帝也留下过一首别具一格的打油诗。乾隆年间,一位翰林上书时,将”翁仲“误作”仲翁“。乾隆皇帝于是批道:
翁仲如何作仲翁
十年寒窗少夫功
而今不许为林翰
罚去江南作判通
乾隆皇帝以毒攻毒,将”功夫“、”翰林“、”通判“写作”夫功“、”林翰“、”判通“,充满了冷嘲热讽、奚落戏弄,辛辣机智,那位翰林无地自容,灰溜溜地去了江南。

明代解缙,堪称打油诗翘楚

历史上写打油诗最多且最出彩的,当属明代的解缙。
解缙号称明朝第一才子,曾任内阁首辅、《永乐大典》总纂修等。他从小聪明过人,8岁已能诗能文。18岁那年,解缙在乡试中得了第一名解元,当时天下小雨,解缙喜极不慎摔倒,村人笑他,喜极出口成章作诗道:
春雨贵如油
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
笑煞一群牛
听到解缙吟出的打油诗,大家笑得更欢了。
解缙才华超众,深得明太祖朱元璋的厚爱,一次,朱元璋想考考解缙的才华,便说后宫有位妃子生了个孩子,解缙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吾皇昨夜降金龙。朱元璋说,是位千金。解缙对曰:化作仙女下九重。朱元璋叹道,可惜死了。解缙跟着来了一句:料是人间留不住。朱元璋又道,丢到金水河去了。解缙仍口若悬河:翻身跳入水晶宫。
还有一次,朱元璋约解缙一起钓鱼,皇帝一条也钓不到,解缙却钓到十几条,见朱元璋面有不悦,解缙乐呵呵地为朱元璋送上一首打油诗:
数尺丝纶落水中
金钩跑去用无踪
凡鱼不敢朝天子
万岁君王只钓龙
关于解缙,明史有《解缙传》记载:”缙幼颖敏,洪武二十一年举进士。授中书庶吉士,甚见爱重,常侍帝前“。野史也有不少传说,说解缙还曾写过讥讽锦衣卫都督佥事纪纲纳妾的打油诗:
一名大乔二小乔
三寸金莲四寸腰
买得五六七包粉
打扮八九十分妖
47岁时,解缙因直言进谏,被明成祖朱棣以”无人臣礼“下狱,最后,被纪纲灌醉冻死在雪地上。
                                                                                                                                                  谢谢原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