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孩子问 “咱们家有钱吗?” 这个父亲的做法值得所有家长学习!

 卡卡2FM4 2018-07-25

“咱家钱都是银行买来的吗?”当孩子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已经准备好接受最初期的金钱教育了。而身为父母你,有没有准备好最佳的答案呢?金钱教育关键是在孩子的心里埋下“好奇”和“需要留意”的种子,以时间和经历的洗礼发芽生长,最终能够茁壮成长为支撑他们一生的健康消费观。

《当幸福来敲门》里的黑人老爸克里斯,他在自己事业不顺、生活潦倒之际,没有跟儿子说过一个苦字,而是教育儿子:不要灰心,要捍卫梦想。他带儿子在地铁公共厕所过夜时,(地铁站的卫生间),爸爸告诉儿子这是为了躲避恐龙进了山洞。在铺着几张纸的冰冷地板上,儿子在父亲的怀里沉沉睡去。有人敲门时,在里面的加纳把脚悄悄地抵住门,直到外面的人走开。这时,镜头显示了加纳的脸部特写——一滴泪水流过他黝黑的脸颊。

看到这个场景,我知道很多的父母都会落泪。因为,我们的孩子也曾经用那样的姿势在我们的怀里入眠。而我们也曾被生活折磨过。可是再苦,也要微笑着告诉儿子:一切会好起来的,通过努力生活会变好的。

当孩子问 “咱们家有钱吗?” 这个父亲的做法值得所有家长学习!

《当幸福来敲门》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

不管家里是多么艰辛,都不能让孩子的心灵蒙上这层灰尘,而是要让他们的天空明亮晴朗。

当孩子问 “咱们家有钱吗?” 这个父亲的做法值得所有家长学习!

《当幸福来敲门》剧照 图片来源网络

父女在手机店里的对峙,这不是新鲜事

曾经有一则网络新闻让人看着十分痛心,父亲和十几岁的女儿坐在手机店里无言僵持着。

女儿一定要购买7000元的iPhone手机,父亲表示家境困难难以满足,女儿以离家出走相威胁——不懂事的女儿和被挫折感折磨的父亲,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同情和议论。

网友大多在责怪女儿不明事理,也有少数的人在质疑父亲的教育方式:“为什么家里经济不好,女儿却无动于衷?”

孩子的天性,决定了他们的视野只能落到今天、明天或者不知道具体何时到来的圣诞节、春节,如果缺乏父母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那么孩子凭原始的本能努力维护自己的利益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孩子对家里现金和存款的来源,是否真正了解?

这个“了解”不单单是知道钱是爷爷奶奶的退休金、是爸爸妈妈的工作报酬,而是需要更深一层地感知,家庭成员在获得这些钱的过程中,具体付出了什么。

当一个孩子过着要星星不给月亮,需要什么都有人马上提供的生活时,她对“劳动所得”不会有任何知道的兴趣。

钱等同于安全感的来源,可能带来严重的家庭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哆啦A梦与神灯,是他们所有安全感的来源。

而对于父母来说,在早期教育阶段,孩子的视野有限,其物质需求父母大致都能满足,这容易导致一些父母忽略对孩子消费观念的培养。

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再出现情感养育的缺失,比如长期分离或隔代养育,就很有可能会导致这样的状况:孩子只把父母当成提款机,对家事漠不关心、缺乏共鸣,只有高价、可以炫耀的物品才能带给她满足感与安全感。

这种局面一旦出现,无论是普通的工薪家庭还是中产家庭,都会带来严重的家庭问题。


不如把钱当作“家庭成员”,一早就认识并且熟悉Ta

与其等到将来不知道从哪里着手教育,不如在初期教育中就培养孩子正确的财富观与金钱观。

当孩子到了3、4岁,其活动范围逐渐由家庭向外扩张的时候,父母就需要把支撑家庭经济的“钱”作为重要的家庭成员,而非钞票进行专门的介绍。

“有了钱,我们可以买到食物,买生活用品等一切我们需要的东西;可以乘坐交通工具出门旅行,做很多很多的事。”

“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都是花钱买来的,钱能让你快乐,但如果没有了钱,这些就没办法实现喽。”

当孩子认识到这位家庭成员的重要性后,自然会产生好奇。


劳动创造生活,言传身教“三观正”的孩子

孩子只要走出家门就会遇到工作的人:餐厅的服务员、开车的司机、医院的医生、便利店的收银员等等。

此时是向孩子灌输“劳动很重要”的最好机会——因为劳动和工作,因为成为了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会获得相应的报酬,进而支撑起家庭经济,满足家人的各种需求。

请不要忘记向孩子解释全职妈妈的概念:日常家务在世界上一些国家也被视为是正常工作,从事家务一方如果申请报酬,法律会判定从家务中获益的另一方配偶给予支付。

劳动、工作是制造价值的过程,值得所有人尊重,孩子在早期对父母有原始崇拜的情结,这种情结在成长过程中依据环境慢慢转化为理性的尊重和欣赏。

而认真工作,也是身为父母“修行”中,言传身教的重要组成。如果父母好吃懒做不务正业,那么孩子也容易对金钱认识产生偏差进而人生观也发生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