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如果大泻后又发汗,胃的津液肯定丧失,致使小便很少,这是什么问题,该如何处理呢? 原文: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大下之后,复发汗”,可能是既有感冒又有便秘,医者把顺序搞错了,先经过泻下,看感冒没有好,所以又再改发汗治疗。 如果放在体质差的患者,恐怕会有大麻烦(如后面的两个病例),还好这个患者应该体质好,这个时候表证已经给治好了,感冒症状没了,只是“小便不利”而已,就是尿少,可能还会有点黄,这是什么原因呢?“亡津液故也”,是因为其他毛病没有了,只剩下津液被伤的缘故。“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这时候大邪已去,只是正气未复,出现了津血不足的表现而已。这样的小毛病可以自己好,“勿治之”。不要一看到小便不利,就用利尿的药去治,患者已经没有水分了,你如果吃利尿药,反倒为逆了(事实上仲景先师在本条主要是怕医者再使用利尿剂),也不要吃凉药。用什么办法来“得小便利”呢?只能通过减少活动量(因为此时身体虚),尤其是饮食调理,可以多吃点煮烂的稀饭,让小便正常。这样,通过饮食调理和生活的调节,通过机体的自我康复机能,阴阳可以自和,疾病自然就痊愈了。病好之后,就可以吃些补充营养的食物,身体就能完全恢复。 仲景先师在这一条里有所简化,并不是所有“小便不利”,“亡津液”者都可以不治疗的,应该是本条的病人体质好,表现出阴阳自和。因此,可以看成是上一条“阴阳自和者,必自愈”的病例。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u/1958094302 |
|
来自: 鉴益堂 > 《38[中医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