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贬责两个人同样对等彼此时会说:“一个半斤,一个八两。”原来,自打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时起,到1949年新政权成立初期,我们一直使用的是十六两为一斤的重量单位。至于为什么以十六两为一斤呢?民间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古人是按照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外加福、禄、寿三星而设定为十六两秤。一颗星代表一两,星的颜色或黄或白,不能用黑色,隐喻买卖人要心底清白、童叟无欺,不能昧着良心短斤少量,否则的话,少一两则损福,少二两则伤禄,少三两就要折寿了。 因此古代的商人每给顾客够秤后,再给顾客添加一点“尖头”上去,以图薄利多销,所以早先的成语是:“无商不尖”。不知始自何时,有些商贩耍起了滑头,千方百计地在秤上玩花样:譬如大秤进,小秤出;短斤少量……小手段层出不穷,广大顾客便借用谐音“尖”、“奸”讥讽道:“无商不奸”。久而久之,成语“无商不尖”慢慢地就变成了“无商不奸”了。 另一说法,估计是西汉武帝以来后儒牵强附会的成分大些。前十三星代表“宇宙”,《淮南子》里说:上下四方谓之“宇”,古今往谓之“宙”。上有日月星“三光”,下有君父夫“三纲”也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加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空间和古、今、往三段时间,这十三星代表宇宙“大道”,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古人在地球上感觉北斗七星是变动的。)加上“福、禄、寿”三星,正好是十六颗星,接下来的说法跟前一种说法都是一样的。 秤杆是“衡”,秤砣是“权”,《中庸》里说:“执两端,权允厥中。”权在秤杆上灵活变通以达平衡为适宜。 有则故事说,孔子在讲到“男女授受不亲”时,有学生怼他道:当我遇到一美女掉进井里时,我是救她还是不救她?若救她,违背了“男女授受不亲!的礼”;若不救她,又违了见死不救的“仁”。孔子曰:“权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