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稿写作“三重门”

 冬天惠铃 2018-07-25

 提示公务员高参——无内涵,不参阅!


      ►不谈“以文辅政”“文以载道”的崇高,不聊“点灯熬油”“加班加点”的辛劳,只想对“码字”这份工作有一个基本的勾勒和素描。


        从事文稿写作已近四载,对这份工作,也从“无知”慢慢有了“认知”。事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都有必经的发展阶段。如果文稿写作能算作是一门技术的话,要想熟练掌握它,个人觉得大体上要经过“三重门”。


第一重门:“照猫画虎”的“无我”之门



初次接触文稿,欣喜与恐惧应该是“五五开”。作为一个新人,无论写任何简单的材料,都不能摆脱前人的成稿。就像年迈的老人需要一条拐棍一样,“没你不行”、极度依赖。如果接受的工作原有的材料中有参考,心中自然窃喜,心态也异常轻松;如果没有“模板”,心中便慌作一团,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对于领导而言,新人尽快地独立成长起来是他们所期许的。但不可否认,“照猫画虎”的做法在文稿写作的初期是异常有用的,有用在何处?有用在熟悉套路,有用在增强语感,有用在建立信心。“拿来主义”并非一无是处,对材料认知并不全面的“无我”之门也绝不是“不懂业务、不精于钻研”的代名词,毕竟没有几个人是天生含着笔杆子出来的,这种“临摹”的阶段往往摆脱不了。


第二重门:“机械运动”的“自我”之门



满足于“照猫画虎”,你永远都不会成为一个高手。随着“临摹”所积累的信心越来越足,平时积累的素材越来越多,对文稿条块的“拼凑”技术越来越强,往往会让人产生这样一种错觉:文稿写作不过如此,“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于是乎,对任何一篇文稿,你都机械的把它理解为素材的拼凑与堆积,稍加修饰理顺,很快就能形成一篇稿子。就像习武之人,纵然自身内力不够深厚,但凭借速度之快、招式之变,对付一般的人照样是小菜一碟。这个阶段,“老三段”的写法基本掌握得游刃有余,自己觉得材料就应该这样写,所谓的“写材料”就应该是这样。如果非要给一个定位的话,这个阶段可以称之为“素材的搬运工”。


第三重门:“收放自如”的“忘我”之门



文稿写作难在何处?难在适应讲话者的不同口味,适应受众的不同需求,难在求新、求变。“机械运动”的写法时间一长,会让人感到你写的材料只是躺在纸面上,不够鲜活生动,没有“精气神”。这时候自己才意识到,对于文稿,思想上首先要认识到它是活的,是有灵魂、有灵气的。端正了这个态度,从框架设计到内容摆布,从语言雕琢到思想融入,才能有风有骨、活化立体。慢慢的 ,你的文稿开始变的有格局、有思想、有重点、有气场。对于任何一项文稿写作任务,你不再只是堆砌素材,而是有了问题导向,有了哲学思维,有了辩证取舍,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兼容并包、收放自如,达到了一定境界,并慢慢固化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是不固定的,就像我们对水的描写:水似无形,又似有形;随物而变,随地而流。


些许肤浅见解,与诸位同道们交流。


(本文系公务员高参原创,

(本文系公务员高参原创,作者:剑走偏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