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胜、吴广:农民革命是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

 了脱人身 2018-07-25


有话来说历史
百家号07-24 08:13
关注
陈胜、吴广起义后,昔日耀武扬威的地主分子纷纷隐匿山林,而原来被秦政逼迫逃亡的劳苦民众纷纷走出深山野泽,扬眉吐气,汇入革命洪流。这两股相反方向的人流,正反映了农民革命改造世界的巨大力量。

在大泽乡起义以后短短的一两个月时间里,以陈胜、吴广建立的“张楚”政权为中心,其东侧和南北两翼,出现了十几支农民起义军,兵力总数不下10万。不堪暴秦统治的贫苦农民、刑徒、戍卒、流民和奴隶,组成了这一支支革命的队伍。他们和陈胜、吴广的主力军遥相呼应,震撼着秦王朝的反动统治。


在这些队伍中,也还有其他的社会阶级和阶层。因为当时的社会矛盾,除了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这一基本矛盾外,还存在着其它复杂的矛盾。游侠、儒生、商人、富豪、下级官吏、六国后裔都不同程度地同秦政权有着对立的因素。他们或则不满秦王朝无休止的盘剥和严刑峻法,或则仇恨奏灭亡其国,而欲恢复故国,在革命浪潮滚滚涌来的时候,或主动或被动地纷纷卷迸了反秦洪流。他们中有的人为推翻秦王朝做出了重要贡猷,也有的人半途背叛革命、分裂革命队伍,成了革命队伍的蛀虫。浪潮滚滚来,不免泥沙俱下。但如火如荼的农民革命运动已成席卷全国之势,起自东方的革命洪流正以排山倒海之势,向西、向着秦王朝统治的心脏猛烈地冲击。


中秋的淮北平原,已不再是终日阴霾。太阳一旦破云而出,金色的阳光便将大地铺染得五彩缤纷。

陈县上空飘扬的“张楚”大旗,在满地金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耀眼夺目。

陈县的“张楚”政权,自建立以来,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陈胜、吴广以及葛婴、武臣、邓宗、宋留、吕臣等农民领袖、将领为核心的反秦联合阵线。旧贵族官僚及秦下级官吏出身的张耳、陈余、周市、蔡赐、周文以及孔子的八世孙孔鲋等鲁国儒生,也都是陈县农民政权的成员。遍布于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大多数都遥受陈县政权的节制。

陈县的张楚政权实际上成了全国一切反秦革命力量的总司令部。


早在攻取陈县以前,在刚刚攻下蕲县不久,陈胜就分兵一支,派葛婴进攻蕲县以东地区。其战略意图显然是一方面向西迸军,一方面还要扩大影响,广泛打击秦的反动地方政权,并以此免除后顾之忧。葛婴军英勇奋战,一直打过淮河,占领了九江郡重镇东城。

张楚政权建立后,陈胜、吴广主力西征、偏师略地的战略思想逐渐形成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他们在农民革命战争的舞台上显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指挥艺术。汉朝初年陆贾所著的《楚汉春秋》中就曾记载了吴广向陈胜建议派主力军西征击秦的重耍战略思想。

请看陈胜、吴广的战略意图:

以起义军的主力向西进攻秦的心脏地区,直捣咸阳,这样就可以遏制住秦的主力部队,使其无暇顾及地方,这就便利了起义军解放其它广大地区,同时趁势摧毁秦二世为首的秦王朝;以起义军的偏师分兵各路,向全国进军,积极发展农民军力量,沉重打击秦地方反动武装,使其无力解救秦中央政权。这方面可以使秦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一方面又可以给予起义军主力西征以有力的配合。西征与攻略各地各有侧重又互相配合。2000多年前的贫苦农民竟能有如此深远的战略目光,这正是陈胜、吴广的杰出之处。

再看陈胜、吴广如何调兵遣将去实现他们的战略意图:

兵分三路。向西、北、南三个方向进军。

西路军是主力军,直取关中[关中这一地理概念是我国后期形成的。司马迁在《史记》中曾多次使用“关中”一词。其地域范围是四个关隘之中的广大地区。四关即:东边函谷关,南边武关,西边散关(今宝鸡市西南),北边萧关(今宁夏固源县东南)]。西路军又包括两支大军。

第一路以吴广为假王(假,暂时代理的意患,比王低一级)任西路军统帅,以田臧、李归、邓说、伍徐为主将,向西北攻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北),再取洛阳,打开秦的东方门户,进逼函谷关。

第二路以宋留为将军,向西南攻南阳,进而夺取武关,从南面迂回攻人关中。

两路西征军如进军顺利,就势必形成对咸阳南北夹攻的局面,攻破咸阳便指日可待。北路军以武臣为将军,以邵骚为护军,以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带兵3000,从白马津(今河南滑县东北)北渡黄河,迸攻原赵国地区(今山西北部、河北西南部)。

南路军以邓宗为将车向南攻取九江郡,深人淮南地区。

三路大军出征后,陈胜又先后派将军周市率军进攻魏国旧地(今河南东北部接连到山西西南部),攻取黄河以南、大梁(今开封以东地区);派召平进攻广陵(今江苏扬州市北),攻取长江下游(今皖东苏北)地区;派武平君畔(武平君是封号,畔是人名,其姓已不可考)为将军赴东海郡(今江苏一带)指挥响应陈胜起义的各部起义军。


陈胜派遣的各路起义军勇猛作战,到处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在短短的两个月中,攻关夺隘,所向披靡,农民革命达到了令人振奋的高潮。

吴广率领的西征军在向荥阳挺进。

荥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它地处黄河与洛水会合之处,东有鸿沟与淮水流域沟通,水上交通十分便利。荥阳以北不远便是当时函谷关以东最大的粮仓——敖仓。由江淮地区和山东一带运来的粮食就储藏在这里。荥阳西越过洛阳便可直趋函谷关。荥阳是秦王朝控制关东地区的重镇。农民起义军只要拿下荥阳,就打开了通向关中的门户。再取敖仓,就可切断秦军军粮供应,同时又可解决起义军军粮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