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公仇大于私惠”,起义失败后英勇就义

 冬不拉拉 2018-07-25

他“公仇大于私惠”,起义失败后英勇就义

他“公仇大于私惠”,起义失败后英勇就义

文/张秀阳

在辛亥革命先烈中,徐锡麟是和秋瑾齐名的人物。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其弟徐伟的供词中牵连秋瑾。1907年7月10日,她已知徐失败的消息,但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14日下午,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她坚不吐供,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

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仅32岁。

他“公仇大于私惠”,起义失败后英勇就义

对于秋瑾的牺牲和贡献,历来没有异议。

对于徐锡麟刺杀恩铭一事,评价却是分为对立的两派的,赞扬者认为徐锡麟是为革命事业而刺杀清朝官员,并为之献身,可歌可泣;但也有人虽然钦佩徐锡麟的英勇,却认为恩铭提携了徐锡麟,对其有恩,算是徐锡麟的老师,现在学生为了自己的追求与事业,反过来刺杀对其有恩的老师,无论如何,都是不道义的行为。如果为了自己的理想可以不择手段,没有了亲情和道义,那么人类的最终意义又是什么呢?

徐锡麟(1873年12月17日 —1907年7月7日),字伯荪,号光汉子,浙江绍兴山阴东浦镇人。

光绪三十一年(1905)9月23日,由徐锡麟、陶成章等光复会成员创办的绍兴大通学堂开学。光复会成立后,主张以暗杀、暴动为手段进行革命。

为了达到反满目的,徐锡麟等人逐渐产生了“以术倾清廷”的思想,他们打算以捐官之法,使光复会的成员学习军事,乘机打入清廷内部,以掌握军权。

他“公仇大于私惠”,起义失败后英勇就义

通过发动利用各方关系,徐锡麟谋得筹办安庆陆军小学之事。后因表叔俞廉三的推荐和徐锡麟本人的精明干练,终于得到安徽巡抚恩铭重用,1906年冬季他到了安庆,向抚院落报到,恩铭接见后,派他为安徽巡警尹。

不久,恩铭引为亲信,又派他兼任巡警学堂会办。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2月,徐锡麟与秋瑾约定在皖、浙同时举行反清武装起义。起义原定7月19日举行,因一会党人员在上海被捕,招供出革命党人的一些别名暗号,两江总督端方电令恩铭拿办。

恩铭召徐锡麟计议,徐锡麟见自己别号在列,决定于7月8日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时举义。谁知恩铭这天有事,要求将毕业典礼提前两天,无奈起义只得于6日举行。

他“公仇大于私惠”,起义失败后英勇就义

1907年7月6日,光复会成员安徽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军起义,攻占军械所,激战4小时,失败被捕。

1907年7月7日,徐锡麟被清廷杀于安庆抚院门前,心肝被挖,用于炒菜,时年35岁。

徐锡麟牺牲得很英勇,那么, 他一心要刺杀的恩铭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员呢?

实事求是地说,恩铭并非一个胸无点墨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一定见识并积极赞成和推行新政的能吏。

于库里·恩铭(1845-1907.7.6),清朝官吏,清末主张新政的要角。满洲镶白旗人。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的女婿。

恩铭是举人出身,历任太原知府、山西按察使、两淮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1906年升任安徽巡抚,相当于现在的省长级别的封疆大吏。

他“公仇大于私惠”,起义失败后英勇就义

1906年,恩铭奉命前往安徽担任安徽巡抚,在短短的安徽为官期间,他大力推行新政,并大胆任用严复等接受过西方教育的新人。而徐锡麟也正是这一开明新政的受益者之一。

政绩里面,尤其于教育方面最为显著,例如创立安徽陆军测绘学堂、安徽讲武堂、安徽绿营警察学堂,安徽将校研究所,另外,也导入西式军事训练于办马队弁目、炮队弁目、步兵弁目、工辎弁目等。

1907年,恩铭奉旨推行“新政”,整顿巡警学堂,开办警察处。

因为俞廉三的推荐,恩铭对徐锡麟青眼有加,大力栽培。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徐锡麟先后担任安徽武备学校副总办、巡警处会办、陆军小学监督、巡警学堂会办等要职。

对于那些关于徐锡麟思想激进,参加革命党的举报,恩铭也一笑了之。而徐锡麟对恩铭,也小心逢迎,拜恩铭为师。

他“公仇大于私惠”,起义失败后英勇就义

徐锡麟被逮后,在公堂之上,审案的官员质问徐锡麟:恩铭待你不薄,为何刺杀。徐锡麟厉言道:“恩抚待我,私惠也;我杀恩抚,天下之公也。”遂自写供词,愿一人承担责任,不牵连学生。

对于这个理由,后人却有部分评价并不认可。徐的“公仇大于私惠”说,评论认为就是在他的逻辑里,私人之间的恩情如果遇上大的目标则一钱不值。排满是大目标,所有戴红顶子的都可以一律砍杀,那么,照此逻推论,当初徐也是清朝官员,不了解内情的人,是不是也可以把他的名字列在别的党人的必杀名单里呢?

他“公仇大于私惠”,起义失败后英勇就义

还有评论的把徐锡麟杀恩铭和关公放走曹操相比较。按说曹操也是关公的公仇,他却因为私惠而放走曹操,后代的人并没有痛骂关公,仍然把他奉为“武圣人”,世代享受百姓香火,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对于上面的不同评价和争论,你怎么看?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