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灵之约丨上植常见昆虫(下)

 cxag 2018-07-25
炎炎夏日到来,白天的声声蝉鸣、晚上的啾啾虫鸣不绝于耳——我们身边的昆虫多了起来!除了喊着“热死啦”的“野乌子”,还有“叫哥哥”、“蜢子”、“金乌虫”等等,让我们数一数身边常见的昆虫有哪些。


6. 迷卡斗蟋

拉丁学名:Velarifictorus micado

形态特征:体小型,体长约13-18mm,全身黑褐色。头大,顶部宽圆,具黄色纵纹,前胸背板横方,具淡黄色斑纹。雄虫前翅长达腹端,具发音器。雌虫产卵管长。

“二尾子”、“三尾子”不仅是我们对蟋蟀的统称,更解释了它们的性别,因雄性腹部末端具两根尾须,所以称之为“二尾子”,雌性除了尾须外还拥有长长的产卵针,像第三条“尾巴”,所以称之为“三尾子”。美妙的乐章来自“二尾子”,它们的前翅基部具音齿、音锉等结构,能摩擦发声;“三尾子”翅结构简单,不能发音,但拥有良好的听力,它们“耳朵”长在前足胫节基部,循声来跟雄性约会


7. 华星天牛

拉丁学名:Anoplophora chinensis

形态特征:体中型,体长约35-45mm;通体亮黑色,触角长,多超过体长,口器咀嚼式,前胸背板中瘤明显,侧刺突粗壮。鞘翅散生较多白色斑点,基部具明显颗粒。

天牛因其幼虫孵化后会咀嚼进入树干,上下啃食造成一条条贯通的通道,严重破坏树木,所以有“锯树郎”之称。上海常见的天牛有桃红颈天牛、桑黄星天牛、中华薄翅天牛、云斑白条天牛等等。


8. 中华大刀螳

拉丁学名:Tenodera sinensis

形态特征:体大型,体长约75-120mm,雌性明显大于雄性,体绿色或褐色;头三角形,复眼明显;前胸背板狭长,足细长,前足捕捉足,前胸及前翅带有少许紫色斑纹。

螳螂“细腰肥臀”有魔鬼身材之称。从发达的咀嚼式口器及灵敏的“螳螂拳”不难看出它们是凶猛的捕食者,可以靠具刺的捕捉足牢牢捉住猎物。雌性螳螂有“食夫”的现象,会在交配中把雄性吃掉,这样可以节省大量寻找食物的成本,而雄螳螂并非心甘情愿被吃掉。上海地区常见的螳螂种类还有狭翅大刀螳、棕静螳、广斧螳等。


9. 暗黑鳃金龟

拉丁学名:Holotrichia parallela 

形态特征:体中小型,体长约17—22 mm,体红褐色或黑色,被淡蓝灰色粉状闪光薄层;鞘翅具隆起带,刻点粗大,小盾片半圆形;雄虫生殖板钝圆,雌虫略尖。

金龟子即我们常说的“金乌虫”,多具金属光泽,有闪亮的外表,幼虫蛴螬,多栖息于地下取食植物根茎或腐殖质,成虫羽化出土后以植物叶片或树汁为食,有趋光性,因撞墙落地,故有“瞎撞子”之称。



10.黄脉翅萤

拉丁学名:Curtos costipennis

形态特征:体小型,体长约5-8mm,体橙黄色,头部、翅端及足黑色。复眼发达,腹部末端具发光器,雄性有两节发光器,雌性一节。雌雄均具翅。

萤火虫因其腹部末端具发光器而闻名。点点萤光点缀夜空,草丛里一明一灭,太奇妙了。萤火虫是夜间利用视觉的高手。它们利用亮光“灯语”相互交流着,来寻找配偶,和同伴沟通,同时也警告其他生物:我可难吃了,别来招惹我。

上海地区目前可见3种萤火虫:上海市区的公园、小区等绿地欣赏到是黄脉翅萤,幼虫陆生,呈纺锤形,捕食性,多取食烟管螺等。青浦、奉贤等湿地可见条背萤,体中型,体长约20mm左右,体橙黄色,翅端、跗节及爪灰黑色;复眼发达,腹部末端具发光器,雌雄均具翅。幼虫水生,虫体扁,捕食性,取食水生生物。近年于奉贤等地重新发现天目山雌光萤。雌雄二型,雄性体黑色,具翅,无发光器,复眼特别发达。雌性蛆状,无翅,腹部末端具发光器,雌虫有护幼行为。幼虫陆生,捕食性,多取食马陆等生物。


有人说我们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很难发现野趣,其实在我们身边就生活着众多的昆虫,各种各样的蜻蜓、蝶蛾、甲虫、蜂蚁、椿象、蚊蝇等等,而且近年来随着公园绿地的不断增加,城市中的自然生态不断在改善,昆虫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甚至蛙类、刺猬、黄鼠狼等也越来越多见。自然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