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江南女子的诗意独白
——读风荷诗集《我的江南》
流泉
“桃花是从前的,春天坐稳了江山/不必备香车宝马/谷雨就在来江南的路上”,读风荷的诗,最好有明月,有清风,最好沏一壶浓浓的桂花茶,让芬芳氤氲。今夜,正是这样美好的时光,我打开了风荷的《我的江南》……。这是春天里一种美的享受,这些纯净而优美的诗句,带着它的温度,一次一次勾起我的情怀,撩拨我的心弦。
我与风荷在网络上相识已久,虽至今未曾谋面,但从她的诗歌中,我读到了她江南一样的灵性,她植物一样的美。风荷是一位中学老师,在繁忙的教务之隙,习诗多年。我一直在读她的诗,对于她的诗歌呈现方式,我也一直非常钦佩。她的古诗词根基丰厚,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很深,行文运笔之间总弥漫着唐诗宋词的风骨。但她是聪明的,目光也是独特的,善于在日常杂碎中发现生活之美。与一般的语文老师相比,她不拘泥,不注重诗歌的逻辑性,这一点,让她的诗更流动,更充满内蕴和令读者想象的空间。从风荷的第一部诗集《临水照花》到现在的《我的江南》,她的诗艺日趋成熟,现代诗歌元素不断的融入,进一步拓展了她作品的宽度和厚度。
风荷生活在江南的山水中,她的诗歌具有浓郁的江南特质,细腻,委婉、秀气,空灵,唯美而不单薄,发散而不杂陈。可以看出,诗人对诗歌的理解是个性的,对诗歌写作的追求也是在不变中寻求着变化。她的诗歌是女性的,细腻中却不乏男性诗人的豪气。一个江南女诗人把诗歌做到这份上,真是凤毛麟角,难能可贵。我为风荷感到高兴。
在《我的江南》中,诗人精选的诗歌,毫不例外都呈现了这一特色。《住在镜子里的人》、《端坐莲花》、《小词,药方》、《香草美人》、《青梅》等等作品,不仅个性鲜明,铺排有致,构思新颖,言简意丰,而且自始自终动静相谐,气运贯通,堪称诗中上品。“诗歌因生命的觉悟和执着才有了对内心挖掘的赞美和倾吐,才有了对生活高姿态的折叠和分解”,读风荷的诗,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她个体审美观与内心挖掘的相衔接,与整体表现力的相衔接。她的诗歌来自生活点滴,不忸怩,不作态,不故作高深,纯粹自然,在诗意的表达中不露痕迹的彰显生活的感悟和之于生命的思考和体验。在小中凸显大,在细微中凸显广博。这种表现力如行云流水,时不时给我们带来心灵的共鸣和冲击。
“须三寸玲珑小脚,青丝轻绾/须会唱青衣,像吴越调子里的咿呀咿呀/高一声,低一声//须日日清水洗脸,衣裳须是桃花红,梨花白/柳丝绿,却是粉色的,谓之出世,出尘,谓之淡//须心简,却是眼里烟波流转/一扬眉,一俯首,一转身是千转百回/须琴棋书画/方才进得镜子里面//外面的你怯生生问:这个,是我么?/镜子里面的人说:小姐,是你,是你的前世末生/是你的心,你摸摸胸口”(《住在镜子里的人》);“不要弄出些夸张的声响/忽略些什么吧。马匹和经卷,秩序和草屑/或者把夕阳吞掉/我也不想再在纸上中种下祸根/小心拣用词粒,端坐莲花/喝月光,听水声,把笑容打开/一只脚已远离红尘/另一只也不打算独占山头”(《端坐莲花》),用如此两首能代表诗人诗歌创作特色的诗歌来作为解读风荷诗歌的佐证,我想是很恰当的。你完全可以透过这些优美的文字,去深入诗人的内心,去把握诗人所要表现的内层次的东西。在诗歌语言特色上,也基本上保持了诗人一贯的风格,干净,洗练,细腻而从容。
事实上,我偏爱于这样的诗歌,重要的是,我偏爱于这样的美。为什么读风荷的诗,要有明月,要有清风,要沏上一壶浓浓的桂花茶,让芬芳氤氲?正因为风荷的诗在给了我们美的同时,更给了我们那一份高于生活的情趣和体验。我认为一首好的诗歌不在于它给了你什么教诲,而在于它很好地契合了你的心理,从而让我们在喧嚣的尘世中收获到一分不可多得的内心的安宁。也许,这正是好诗歌真正所蕴含的力量。
“穿着盛装,你说的是秋天/它有好多只口袋。装着明月,暗香,火焰和波澜……”,感谢风荷,是你的诗歌又一次伴我渡过了这一个如诗如画的春天明月夜。
2012年4月17日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