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十三讲 诗词写作基础训练(一下)

 田牧 2018-07-26

诗词写作基础训练(一下)

                          ----忆仟樽诗词常识第三十三讲

舍得之间

七律似文,五律如歌,五绝神秘,至于排律,因为长而求工,很易表现古板木讷,那就是很难出彩的诗体。七绝则不同了,大小适中,简易上口,流畅灵动,语气“惊”人,风格多变,非常符合“诗”味的。而且七绝很容易上手,我们做写诗的基础训练,就从七绝开始吧。

对七绝这种形式的特点特征不很了解的,舍得建议去参考一下舍得在以前做过的一次关于七绝的讲座讲义---《浅谈七绝》。舍得个人空间有,今天讲座后,舍得群管理也会将其放在群空间论坛供大家参考的。

这里强调一下写作思维的问题。网络上关于七绝有各种写作的资料和教材,诸如什么绝句五十六法一类的文章,可以参考性的去看看,但不推荐按照他们说的那什么“法”来死板的模仿和死记。其实,所谓的多少多少“法”,是没什么实际意义的,不看也罢。法无定法,才真正的大法之道!七绝多少法?七律多少法?那五律五绝又多少法?以其教条来说法,其实本身就是在扼杀“诗性”本质。舍得讲座中最常说的一个观点就是“思维模式”,或者是“视角”问题。不论是诗的结构谋篇还是炼字等问题,其实归结到底都是视角问题。

我们学七绝,练七绝,写七绝,不需要依哪条哪条的法来按法填字,我们要掌握的是它的本质特性和形式特点。比如我前面说的,七绝字少个头小,需要以灵动流畅见长。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心思去琢磨如何实现这个“灵动”?这才是主要问题!

所谓“灵动”,就需要新颖,机警,不平淡,突兀,使人一睹之下便有为之神情一振的感觉。那么怎么实现这样的效果呢?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在语气上动脑筋。同样一个意思,语气不同,效果自然就不同。舍得在做七绝讲座的时候推荐的是,七绝要善用特殊语气辞,例如“疑问句”“否定句”“否定之否定句”。尤其是七绝的转句处,往往很平淡的一首诗,如果在此语气如此一变,那么必然就凭添了几分诗意的灵动!强调转句的“突兀性”,是从结构角度来分析的,借用“黄金分割法”的理论,在这里也最易出彩,呵呵。比如杜牧的这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精彩之笔在哪呢?当然在这“借问”之句了,它使前面沉郁的氛围立即有所突破,你下雨惹人烦,那我就借酒来浇愁。笔法上,以问代叙,这就是用“语气”来的突破突兀来表现诗味的手法了。

 

再看小杜的另一首“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我们注意到,这“商女不知亡国恨”则采用了“否定”语气来说话的。否定,则意味着一种“转折”或突出的效果,使诗句不流于平淡而精警提神。

看,若实现七绝的“灵动”特性,我们这就有法可依了。我们的“法”是客观的艺术审美规律之认识,是依据七绝这样体裁的特点而来的,而非人为规定的几条几条。象我说的这样的“特殊语气”,是我们写七绝时尤其要善于使用的。说的严重点,这就是七绝最大的特点。这种语气不一定非要在转句处使用,在起句,转句已及结句上都可以考虑使用。但是,一般而言,比较忌讳在承句上使用。至于是什么原因,以后在分析作品时我可详细再讲解。总之,我们要掌握的,就是这“语气”与“七绝”的关系。

七绝还有一个特点不能忽略,那就是起句要“压阵”!为什么呢?七律体裁就没这样的规律要求,七律的惯常起法多为平铺而起,是因为它有足够的渲染铺垫的空间,可以从容的谋篇,渐渐的进入佳境。而七绝则没这样的天然条件,还没等它从容铺垫好呢,这28字的指标就早被用完了。所以,七绝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想办法,“先声夺人”才是他的出路。这也是它的特性之一。看一下杨巨源的《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起句先醒目地把题点出来了,后面再从容描述。这就是起句“压阵”。

我们写七绝这样的体裁,先要认识它体形娇小的先天特点,根据这样的特点,再总结出其相应的表现特点。然后则可采取办法,“量体裁衣”,采用例如我上面说的两个“办法”来实现这样特点下的诗意写作。既然七绝是个应该灵动的诗格,那么我们就应该灵动的看待它表现它。

                         (源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