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组珍贵罕见的戏曲老照片,不知你看过没?

 cxag 2018-07-26

戏曲舞台上的钿额花鬓、粉面晕眸,令多少人心驰神往,即便是在百年前的老照片里,仍然美得让人惊心。下面我们就通过不同时期美丽的戏装照,用老照片串联起关于戏曲的时代记忆。


1860年代


(戏装男子)


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戏曲影像多在19世纪60年代。那时候,一般人不愿意将相片拿出来示人,而戏曲演员相反,他们需要这种不花钱的广告宣传。已故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曾这样回忆——我们常去的照相馆是大李纱帽胡同荣立照相馆和廊房头条的荣丰照相馆。到那里照相是不需花钱的,他们将我们照的戏装像放大加印后可以出售赚钱。


1870年代



(戏曲四男子坐像)


被拍摄者衣饰华丽,是清末戏装人物照的佳作。


1880年代



(清末戏装夫妇合影)


由于当时摄影技术等条件的限制,照片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首先,不能到剧场戏园中进行实地拍摄,而只能在照相馆的玻璃棚或室外拍照,因而失去了演出时的气氛,背景与剧情也不相符合,人物也多失之呆板。


1910年代



(碧云霞《霸王别姬》戏装照)


京剧《霸王别姬》定妆照,画面中饰演虞姬的演员为民国京剧名伶碧云霞。碧云霞生于上海,1913年进京,当时正值京剧的鼎盛时期,碧云霞凭借扎实的功底以及新颖的剧目,在城南游艺园一唱而红,成为当时京城最有名的坤伶之一,对之后的京剧旦角吴素秋、童芷苓等人影响深远。


(梅兰芳《一缕麻》扮林纫芬)


《一缕麻》是梅兰芳编演的一出时装新戏,取材于《小说月报》月刊上登载的悲剧短篇小说,由齐观山编剧,旨在警世,使人们认识到父母包办子女封建婚姻的危害性。剧中,梅兰芳无论唱、念、做、表,都能紧扣人物与剧情,突破了某些传统的表演程式。时装新戏,提高了梅兰芳的创新精神,成为“梅派”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1920年代



(谭鑫培与杨小楼《阳平关》戏装照)


图为京剧名角谭鑫培与杨小楼《阳平关》戏装扮相照,其中杨小楼扮赵云(左),谭鑫培扮黄忠(右)。由于杨小楼的父亲杨月楼绰号“杨猴子”,所以杨小楼也被称为“小杨猴”。


1930年代



(京剧《虹霓关》剧照)


上世纪30年代以后,电弧光灯等照明光源被大型照相馆采用,许多戏曲照片的用光造型受到好莱坞影星剧照的影响,从而逐渐摆脱了中国早期戏照的原始样式,变得更为鲜活。图为民国时期照相馆所摄经典传统京剧剧目《虹霓关》剧照。画面中女子为《说唐》中的人物、天下第十一条好汉新文礼之妻东方氏,男子为瓦岗大将王伯当。照片尺幅巨大,上色细腻。


1950年代



(梅兰芳大幅舞台彩照)


图为上世纪50年代梅兰芳《霸王别姬》剧照,十分少见。画面中人物神态自然、表演姿态优美,依然能识得梅郎俏容。有史为证,著名国画家张大千和梅兰芳曾是相互欣赏的好友,有一天梅兰芳请教大千如何画美人,大千旋即应答:“你自己就是一个最标准的美人。你只要把你戏台上的各种样子画下来就行了,千万不用再参照别的样子了。”


1960年代


(周信芳等戏曲人物底片)


图为解放后拍摄的戏曲人物舞台剧照底片,其中含周信芳表演的《清风亭》等影像。周信芳是我国卓越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是'麒派'的创始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