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悦读】海绵城市案例: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

 blablablatu 2018-07-26

参观过上海世博会的人,对世博会的城市最佳实践区肯定不会陌生。这是有着逾百年历史的世博会,史无前例地在上海世博会开辟的以城市为主题的展区。世界各地城市建设的精品在这里荟萃,充分演绎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上海世博会主题。

实际上,“城市最佳实践区”不仅仅是世界各国的城市最佳实践案例的“展区”,其本身在街区规划、工业建筑改造和环境设计等方面,也是街区改造的最佳实践案例,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城市最佳实践区项目获得了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 LEED-ND 铂金级预认证授牌,这是北美地区以外首个获得该级别认证的项目。

这里与大家分享的是这一项目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建设经验,也就是说,采用了哪些建设“海绵城市”的措施,来处理雨水,从而降低对原有自然水循环系统的影响。LEED-ND 铂金认证体系中针对雨水收集利用的考核指标要求是,需将项目范围内至少 90%的降雨,通过渗透、蒸发(腾)或者集蓄利用等措施,在 3 天内就地消化。

怎么达到这一目标?除了透水砖铺装、雨水花园等措施,工程师们针对城市最佳实践区的建设特征,将园区分成北区和南区两个部分,分而治之。

北区:走进活水公园

炎炎夏日,城市最佳实践区内有一处却能带来丝丝清凉。清新的风吹来阵阵水汽,寻源而去,满眼水清花香。这里就是“鱼形”的微缩版成都活水公园,园区的雨水、污水处理中心。

▲  微缩版成都活水公园

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北区面积7.13hm2水收集量为 929m3,其中可用于3天绿化灌溉、冲厕、道路及广场冲洗、洗车的雨水量为 267m3其余 662m3雨水需要在 3 天内就地消化。

北区的雨水先汇聚到 “鱼眼”部分。这里是一个八角形大水井,被称为厌氧沉淀池。池子中央是一朵巨大的石刻芙蓉花,水流从花蕊中喷吐而出,然后进行沉淀处理。

▲  雨水流经“鱼鳞”进行沉淀和吸附

接下来是层层叠叠的“鱼鳞”,每一片里都有水潺潺流过,池底铺有鹅卵石,石上附着生物菌,还种植有具有净化和观赏功能的水生植物——浮萍、睡莲、茭白、芦苇、黑藻等,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沉淀和吸附。雨水途经这片片“鱼鳞”般的水池,得到净化。最后,清水汇集到“鱼尾”——荷花盛开的水池。

▲  雨水流经“鱼鳞”进行沉淀和吸附

荷花池其实也是一个雨水渗透塘,北区内收集的雨水在 3 天内在这就地下渗。雨水通过下渗管渗入地下。下渗管设有盖板,可人工启闭。需要下渗时,盖板打开,荷花池内的水通过下渗管引入碎石层中下渗;如果连续晴天不降雨,为保持荷花池内的景观用水,则将下渗管上部的盖板关闭。

▲  北区荷花池下渗管设计

南区:绿地增渗系统

而在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南区,并没有像成都活水公园这样可以蓄水、净化、下渗的项目可供利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工程师们则利用绿地空间,形成了蓄水下渗的绿地增渗系统。

▲  南区绿地增渗系统位置

南区面积比北区还要大,达到 9.72hm2,需要收集的雨水量也更多,达到1375m3。根据雨水下渗速率,工程师们推测需要使用绿地面积为 1845m2。根据南区实际情况,最终确定,利用南区3#地块的绿地空间,在绿地下面形成蓄水下渗空间——绿地增渗系统,实现南区雨水就地下渗。

增渗绿地主要通过蓄水模块蓄水。这是一种高品质100%优质回收聚丙烯(PP)材质;具有较强的硬度和韧性;水浸泡,无异味,无析出物;较强的耐强酸,强碱性;孔隙率大,便于蓄水。

▲  南区绿地增渗系统施工现场

通过上述两项重要措施以及其他辅助做法,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就地消化吸收了90%的雨水,从而减少了对城市管网的压力和对城市水环境的污染,补充了地下水,而且雨水的回收再利用也使项目实现了节约用水。因此,对于实践海绵城市建设有良好的示范效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