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最大芯片并购案告吹!高通终止收购恩智浦

 亲斤彳正禾呈 2018-07-26

source:pixabay

耗时21个月,高通收购恩智浦交易案最终以失败告终!


在距截止时间不足3小时之际,高通相关负责人已向媒体表示:”(交易)结束了。


source:高通

这笔交易始于2016年10月,至今已历经21个月,在这期间高通得到了包括美国、欧盟等全球8个主要监管机构的反垄断审核,但却迟迟拿不下来自中国监管机构的最后一张通行证。


据中国现行的《反垄断法》和监管机构发布的《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的指导意见》的规定显示,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那么就应该向中国监管机构申报以进行反垄断审查。


为了得到中国监管机构的批准,高通与恩智浦一再延迟交易有效期。按照原计划,这次收购将于2018年4月25日完成交易,一再推迟至5月25日、7月20日,最终确定7月25日为最后期限。


7月25日早间,高通在发布财报时表示,如果美国东部时间25日23:59(北京时间26日11:59)前仍未通过中国监管机构的审批,高通将终止收购并向恩智浦支付20亿美元的解约金。


当时分析师问及为何不继续延长要约给监管方更多时间时,高通首席执行官莫伦科夫表示:“高通除了通过并购寻求新机遇的同时,也需要提供确定性,不仅是给投资人和合作方确定性,也需要给员工以确定性。” 


截至美国时间7月25日23:59,高通尚未接到中国监管机构审批通过的消息,标志着该收购案以失败告终。交易终止后,根据此前计划,高通将开启最高可达30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


   对高通的影响


恩智浦半导体(NXP Semiconductors)前身是飞利浦半导体部门,2006年从飞利浦分离出去,主要提供汽车电子、智能识别、家庭娱乐、手机和个人移动通信、多重市场半导体等领域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2015年3月,恩智浦以1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老牌厂商飞思卡尔半导体,成功挤进了全球半导体厂商前十的行列,成为全球最大的车用半导体制造商、车用半导体解决方案与通用微型控制器(MCU)的市场龙头。


目前恩智浦在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业务机构,员工人数达30000人,客户群体包括苹果、三星、索尼、西门子等。根据财报,2017年恩智浦全年营收92.6亿美元,位列全球半导体企业前十。


集邦拓墣分析师姚嘉洋分析称,结合两者的业务方向,高通收购收购恩智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车用电子市场,以及扩大其他非智能型手机市场的影响力,如嵌入式、物联网以及网通基础建设等市场,以进一步分散市场风险。


这次并购失败,首先意味着高通这19个月的筹备和努力将会化为泡影,同时需要支付给恩智浦20亿美元作为收购不成功的补偿。


高通方面表示,尽管没能最终完成收购,但凭借在创新方面技术优势以及对于未来明确的战略规划,高通的转型仍将会成功。 


姚嘉洋认为,并购失败对于高通本身在未来的营运上,将有相当大的风险,有鉴于智能手机市场的成长已经是“几乎停滞”的情况,虽然5G将有机会迎来一波新的成长动能,但由于5G所衍生的商业模式不甚明朗的情况下,即便下载速度大幅提升,是否会带动一波新的换机潮,可能还是要看电信业者的态度而定。


目前来看,普遍市场并没有相当乐观的氛围,大体而言,还是以“审慎布局”的态度在看待智能手机市场。


所以高通单凭智能型手机市场很难撑起营收的成长动能,即便有所起色,也有可能会影响获利表现,加上高通在授权业务(QTL)方面的表现,近期也不甚理想的情况下,高通未来的整体表现,可能不会太乐观。


   对中国半导体的影响


据相关财报显示,高通2017年实现收入223亿美元,其中65%来自中国业务,高于上一年的57%。2017年恩智浦全年收入92.6亿美元,中国市场对其整体营收的贡献率超过三成。


高通是中国最大的手机芯片供应商,恩智浦是中国汽车市场最大的芯片供应商,若两者结合势必对中国市场产生影响。


姚嘉洋表示,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来说,高通收购恩智浦不成功,自然也让中国半导体产业(尤其是芯片业者)有了一些喘息的空间。


他指出,中国对于自有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一向投入了不少心力,先前恩智浦在2016年6月,已经将标准产品事业部门卖给中国(北京建广资产),显然恩智浦与以中国为主的基金业者有不错的关系,倘若恩智浦的决策层有意将公司出售,那么中国势必会采取行动,设法买下恩智浦,以进一步强化在车用、物联网与信息安全等芯片方案的技术实力。


若恩智浦决策层无意将公司出售,中国半导体产业势必也还是要加紧脚步发展,设法跟上国际大厂的技术水准,以期在中国的车用、物联网与信息安全等应用市场,达到半导体国有化的目标。


   是否寻求其他收购?


收购恩智浦失败后,高通是否还有收购其他半导体厂商的可能性?


姚嘉洋表示,若高通的最终目标是要扩大在车用市场的市占率,那么采取收购车用半导体的目标,应该是高通必须要执行的策略。


目前全球主要的车用半导体供货商,除了恩智浦外,尚有ST与Infineon等,但这仍要端视高通对于车用半导体的想法与看法,ST与Infineon在车用半导体的方案,并非完全一致。ST拥有较为完整的车载资通讯、车联网、车用雷达与电动车等相关方案,但反观Infineon,则是聚焦于车用功率半导体的方案的开发,在全球电动车市场具有领导地位,在车用雷达77GHz也具有一定的全球影响力。


若高通有意持续扩大在车用半导体市场的影响力,面向不同的收购目标,所产生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


   21个月持久战回顾


2016年10月,高通、恩智浦联合宣布,双方已达成最终协议并说经董事会一致批准,高通将以38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已发行的全部股票,约合每股110美元(溢价11.5%);


2017年6月9日,欧盟委员会启动反垄断审核,并表示将在2017年10月17日给出审核结果;


2017年6月30日,欧盟委员会以高通和恩智浦未能提供相关的信息为由暂停审查;


2017年8月17日,欧盟委员会再度暂停审查高通收购恩智浦交易案,原因仍是高通和恩智浦未能提供有关合并的关键细节;


2017年11月,欧盟委员会表示,对高通收购恩智浦一案的审核推迟至2018年;


2018年1月,高通向欧盟委员会作出将放弃收购恩智浦半导体与NFC相关的“标准必要专利”以及部分非标准必要专利、未来8年内将继续以当前的条件授权恩智浦半导体的MIFARE技术和商标等承诺;


2018年1月18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正式批准了高通收购恩智浦半导体交易;同时,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也已批准公司对恩智浦半导体的收购计划,至此该收购案在全球范围内已获得8个国家监管部门批准(只剩中国);


2018年1月,恩智浦股东RamiusAdvisors表示反对高通以38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半导体交易,称该报价严重低估了恩智浦的价值;


2018年2月,高通同意将其对恩智浦的出价提高至每股127.5美元,较2016年10月提议的每股110美元的初始出价高出16%,整体收购规模增加60亿美元;


2018年4月,中国监管机构发言人表示,监管机构已对高通的这笔交易对竞争对手和市场的影响实施了初步审查,发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使消除该交易的不利影响变得很难;


2018年4月,高通宣布应中国监管机构要求撤回原申报、并将重新向中国政府提交申请寻求批准,同时高通和恩智浦将收购交易有效期从2018年4月25日延长至7月25日;


2018年5月,中国监管机构重新启动对高通收购恩智浦一案的反垄断审核;


2018年7月19日,高通公司CEO史蒂夫·莫伦科普夫表示,高通仍在等待中国监管部门批准其收购恩智浦交易,若在7月25日前得不到中国批准将终止收购,并回购200亿至300亿美元的股票以提振股价。


2018年7月25日,因未获中国监管机构批准,收购案终止。


来源丨全球半导体观察(ID:DRAMeXchan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