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疯狂骚扰电话背后缺少的是作为

 文山书院 2018-07-26

社评

疯狂骚扰电话背后缺少的是作为

2018年7月26日

    手机响了,不接怕耽误了正事,一接就是各种广告推销的骚扰电话,什么贷款、商铺、培训、理财、保险,不一而足。公众已经深受其苦,深受其害。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检察院今年5月份在宁波市开展过一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5.7%的受访者认为广告推销电话已经成为骚扰电话。

    除了扰民之外,骚扰电话的丧心病狂甚至到了正常人无法理解的地步。同样是在宁波市,今年4、5月份,一些楼盘推销电话频繁拨打120急救电话,其中最多一天接到90多个。截至5月下旬,宁波市急救中心120急救电话累计接到楼盘推销电话1600余个。

    120急救电话的职责是治病救人,稍稍长点脑子就知道这个电话是不可能买房的。但是,一帮从事楼盘推销的人还是疯狂地拨打这个电话。有人猜测,可能是操作人员设置机器外呼程序的时候,忘记把120剔除出去了。问题是,他们怎么不把110给忘记了呢?因为,如此疯狂地拨打110,是要被抓起来坐牢的。除了110之外,这些有恃无恐的推销者是不会在乎被他们骚扰的人有多厌恶多反感,120也一样。

    有恃无恐,这些人所“恃”的到底是什么呢?当然是职能部门的惰政和不作为。

    2017年底,宁波当地媒体就骚扰电话问题采访宁波市通信管理局,结果被该局推给“省局”。“省局”则接连几天不给媒体回复信息,声称“最近领导很忙”。2018年1月,有宁波市民在网上发帖,质问广告推销“是管不了还是不作为?”宁波市通信管理局回复说:“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针对骚扰电话进行定义与处罚的法律法规。”2018年4月,面对检察机关的督促,该局仍旧强调“对骚扰电话进行处罚,目前尚无法律依据。”

    治理骚扰电话,真的没有法律依据吗?广告法规定,不经当事人同意,不得向其发送广告,包括电子广告。治安处罚法规定,发送信息干扰他人生活的,处拘留罚款。《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规定,未经接收者同意不得向其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发送商业电子信息,违反者处没收所得、吊销许可等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面对骚扰电话,真的没有办法可治吗?面对疯狂的推销电话,宁波120方面不得不选择报警。宁波市住建局约谈了涉案的5家房产公司,处以延缓发放预售许可证或暂停网签等处罚。宁波市通信管理局约谈了问题电话所属的宁波联通公司和使用者恒大天创科技有限公司,并停止所有问题电话号码的接入服务。之后,骚扰电话立即消停了不少。

    《孟子》里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话是这样说的:“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不去为和不能为,大家一眼都能看出来。藏着掖着拖着护着,非要等局面不可收拾了再出来收拾,有意思吗,不惭愧吗?    

    本报评论员周东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