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乡村到企业 山东科特派有了新战场

 阿牛哥8mi3kbb7 2018-07-26

 “高端专家+科技企业”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它可以是全球首台零挥发5.5T超导磁选机,可以是半导体激光器全产业链,也可以是OLED终端显示材料的商业化应用……


   当越来越多的专家教授走进山东企业的生产车间,一项项核心技术被突破,一个个成果被产业化,这种因果逻辑被山东省科技部门总结并迅速上升为全省政策推广:6月1日,山东省推出其雄心勃勃的《山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千人服务千企”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按照《方案》,山东每年向全省300家重点科技型企业派驻科技特派员;三年内,累计服务科技型领军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辐射带动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0家。

   科特派的设立初衷是为解决三农问题;在将农业战线的科特派做成国内标杆之后,山东又将科特派的内涵做了拓展——他们欲在企业转型的战场上复制农业科特派的成功。

    

不是所有的专家都是科特派

   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导磁体是核磁共振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其磁场强度、稳定度、均匀度对系统形成的图像影响较大。去年,由新力超导与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合作研发的全球首台3.0T/850型核磁共振分子成像超导磁体样机研制成功。

   企业的资金、效率加上科学家的智慧、成果,最终促成了“全球首台”的诞生。但专家进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关键技术,更有人才人脉和商业伙伴。

   走出实验室,复旦大学平板显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谷至华马不停蹄赶到千里之外的烟台显华化工科技公司,那里有他的一间办公室。

   这位国内显示行业的领军人物,长期以来专注于实验室里高精尖产品的研发,但现在,他更愿意化身成显华化工的顾问——用其技术积累和广泛人脉,帮助后者在开拓高端TFT液晶材料市场、OLED终端显示材料应用市场上斩获颇丰。

   新力超导和显华化工的成功经验,符合了科技部门对科特派的期待。前者决定推展科特派内涵,让更多企业享受到人才红利,于是企业科特派被提上桌面。

   或者企业出题,专家答卷,或者专家献技,企业推广,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团队和复旦大学谷至华教授团队做得不错。由此,他们成为备受企业欢迎的科特派。

   “选拔一批高校科研院所中工作热情高、创新意识强、创新资源丰富、了解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的科研人员,派驻企业担任科技特派员,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及科技成果同企业市场紧密结合,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山东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为了在海内外专家库中遴选出合适的企业科特派,除了上述软性规定,《方案》设定了“硬杠杠”:它强调选派的企业科技特派员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研发及组织协调能力,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

    

他们要为企业量身定制技术

   曾经,困扰山东福航新能源环保公司董事长王志恒的头号难题是技术。

   他的公司研发了一种学名叫做“智能高温好氧污泥处理设备”的立式发酵罐,但面临着发酵效率低的难题。这一消息,被山东大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禄山听到了。他和团队在公司一待就是半年,解决了这个难题,设备的销量很快提高,福航公司也成功挂牌新三板。“没有科技的翅膀,它飞不起来,就只能跑;和我们合作了以后飞起来了。”王禄山说。

   

       山东大学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禄山(右一)在禹城市推动建成了山东大学禹城生物工程应用技术研究院。受访者供图


   生物技术行业是禹城市的主要财政来源,王禄山推动建成了山东大学禹城生物工程应用技术研究院。他说:“解决了生物技术的问题,城市的一半就发展了;引进我这个教授,带动它的行业,就激活了这个地方的经济。”

   引进一个科特派,解决一项技术,带动一个企业,成就一个产业。《方案》的设想很清晰,但对科特派的要求很高。

   对此,《方案》阐述了企业科特派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研发核心产品,培养创新人才,协助企业建立研发创新平台,推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落地,帮助企业享受科技创新优惠政策等方面的职责任务。

   无疑,这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任务:面对快速变化的产业浪潮,为企业“定制技术”的专家教授,如何链接整合最前沿的技术,是新的课题。换言之,他们能不能胜任科特派?

   “普遍招募,优中选优”的选拔原则必不可少。根据《方案》,企业科特派选派工作以企业创新发展需求为导向,以重点科技型企业为目标,以稳定的产学研合作为基础进行选派,采用企业推荐、公开招募、个人自荐、专家推荐等4种形式进行遴选,多渠道选拔企业科技特派员。


教授下基层有了政策保障

   任何的政策都不是孤立的存在。

   去年底,科技部复函支持山东省建设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对专家学者来说,这是转化成果最好的时代。

   不过,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一方面,山东各级政府对产学研合作和项目支持力度很大,不缺资金。但另一方面,高校院所的项目没有从企业需求和行业痛点出发,往往没有实现应有的效益。这意味着企业科特派的设立,旨在衔接国家战略与省级战略,让科学家们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激发团队的创新研究热情,开发出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新技术、新产品。

   

“泰山学者”冯维春在山东艾孚特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技术指导   受访者供图


   同时,科研成果和人才资源在高校院所和地方企业之间流动,需要有完善的法规支撑。现在,《方案》以政策的形式对企业科特派的权益做了明确,技术研发人员能够拿着专利去创新、创业,享受到创新的红利。

   在协同保障方面,《方案》要求山东省科技厅制定企业科特派评价指标,将其纳入山东省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派出单位制订相应的激励措施,为企业科技特派员完成派驻任务积极创造条件;派驻企业为企业科技特派员提供必要的科研保障,把企业科技特派员作为企业创新资源,加快提升企业竞争力。

   而在支持条款上,《方案》强调要从择优实施省重点研发计划及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布局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授予优秀科技特派员荣誉称号、推荐申报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及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列入县域科技创新评价激励工作指引等方面。

   这关系着企业科特派的切身利益。根据《方案》,企业科特派依据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相关政策文件,以技术、管理、资金等投资入股企业并取得相应的报酬;鼓励派出单位制定支持企业科技特派员创新的政策措施;鼓励派驻企业采取有效办法,为企业科特派创新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科研创新支持。

   这些政策落实的程度,将决定着企业科特派能走多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