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书法、剪纸、音乐......这些孩子们的暑假真是多姿多彩!

 玖玖家政 2018-07-27

暑假里,不少外来工子女留在泉州,还有不少留守儿童来到泉州和父母团聚。这些孩子的暑期生活怎么过?是否精彩?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暑假期间,泉州市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公益夏令营、免费培训班,许多外来工子女、留守儿童在这里学习书法、剪纸、音乐、舞蹈、英语……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可谓多姿多彩。

【现场篇】

去年沉迷网络游戏 今年生活变得规律

7月23日9时许,记者在鲤城清正社区青少年活动室看到,20多名孩子正在参加“快乐暑期”夏令营,他们拿着彩纸坐在各自的位置上,跟着老师学习剪纸。

孩子们被足球棋课程深深吸引

今年上小学五年级的李靖杰第一次参加暑期夏令营活动,他坐在最后一排,安静地听老师讲剪纸的历史和步骤,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剪纸这门民间艺术。先折纸、再画线、接着用剪刀沿着线条剪起来,靖杰将自己剪好的纸展开,一朵美丽的窗花出现了。“真好玩,比待在家里有趣多了。”他兴奋地说。

在跆拳道课堂上,孩子们进行体能训练。 (苏敏方 摄)

致和社工文璐用过塑机把孩子们喜欢的剪纸过塑,方便孩子们保存。“每周都会安排社工为孩子辅导作业。”文璐说,她们还联系了老师,为孩子们上手工课。

两个小时的剪纸课很快就结束了,当大家陆续离开时,靖杰走上讲台,询问老师旋转小马要怎么折,在老师的耐心讲解下,他终于学会了。

靖杰的妈妈在一家物流站点工作,这里离清正社区青少年活动室只有5分钟左右的路程。“我们老家是龙岩的,来泉州已经十几年了。”李女士说,公益夏令营帮了她很大的忙,去年,孩子放暑假除了一个月时间寄在托管,其他时间都在玩,玩得最多的就是电脑游戏。

老师给孩子们讲解剪纸的步骤

李女士说,去年得知社区有公益夏令营时,已经错过了报名时间,今年她特别留心社区发出的报名通知,并在第一天就给孩子报了名。“孩子在夏令营有人管,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又是免费的,真是太好了。”她笑着说,如此一来,孩子暑期的生活比较规律,不会像去年那样沉迷于网络游戏。

课程设置更完善 扩宽孩子知识面

7月20日15时许,记者来到丰泽高新园区育成基地,在区妇联同心圆儿童之家活动室,来自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专业的大二学生张浩杰,正在给30多名孩子上课。“小朋友,你们知道量体温的方式有哪些吗?”张浩杰一边问,一边拿出体温计展示,“爸爸妈妈给你们量体温的时候,都是夹在腋下,其实还可以从身体的其他部位测出体温……”

医高专的学生给孩子们上医学常识课

来自四川的杨国苹因个子高,坐在最后一排。今年上小学四年级的她已经是第四次参加“暑期乐园”夏令营。“第一次上医学课,学到很多卫生常识。”小国苹开心地说,不只是医学课,夏令营今年还新增了足球棋课,“虽然听不大懂,对足球的规则也不太了解,但觉得很有意思。”

启凡社工刘伟洪向记者展示“暑期乐园”的课程表,除了医学课、足球棋课外,还有音乐、礼仪、手工、美术、天文学、心理课、法制教育、暑期作业辅导等。他说,参加夏令营的基本是附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其中一部分是“小候鸟”,从老家来泉州和父母过暑假。由于工厂和宿舍就在育成基地内,下课后部分孩子自己回宿舍,部分家长来接。

放暑假前的半个月,10岁的唐莹就从湖南邵阳老家给父母打电话,询问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到泉州与他们团聚。7月3日,她跟着小姨乘坐大巴车从湖南来到丰泽东海街道鸿利来皮塑公司。在该厂多功能活动室,今年有50多名孩子参加“梦圆海丝·共同成长”夏令营,唐莹也在其中,这是她第三次参加公益夏令营。

20日15时许, 来自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大一学生刘诗敏在给孩子们上美术课,根据她的指导,唐莹在纸上认真地画下小兔、小鱼、小鸡。“我负责绘画、英语、舞蹈、交流课等。”刘诗敏说,班上多数孩子都是“小候鸟”,暑期才过来与爸爸妈妈团聚,“考虑到孩子的父母工作忙,孩子在宿舍没人照顾,所以夏令营从早上8点开始,中午12点结束,下午2点到6点”。

民间公益团队 暑期办公益课堂

7月21日9时许,35岁的隆亚平骑电动车载着女儿李香怡来到晋江梅岭街道总工会公益活动室,参加泉州一元公益团队开办的公益课堂。每周六早上,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曾添辉老师,都会为20多名孩子免费上书法课。

小唐莹从湖南来泉州,和父母团聚。

曾老师在黑板田字格里写下了“风”字,并给大家讲解写法技巧。孩子练字时,教室里只有笔尖发出的声音,细微而又悦耳。隆亚平坐在女儿旁边,跟着女儿一起听课。看着女儿在纸上写下的字迹很工整,她露出开心的笑容。2个小时的书法课结束了,曾老师给所有学员布置了作业,要求学员们多加练习。隆亚平则帮着摆正桌椅,打扫地板。

每周六上午,曾添辉老师为孩子们上硬笔课

“今日轮到我值日,平时都是女儿自己坐公交过来。”隆亚平一边打扫一边说,她来自重庆,在泉州已经十几年了,女儿以前写的字不好看,自从上了公益学堂,字写得越来越好。

“每天晚上我都练半个小时的字。”13岁的香怡说,今年暑假,每周六早上公益学堂都有开课,主要是教硬笔书法,接下去也会教毛笔,还有穿插绘本精读课、绘本美工课,“9月份我就要上初一了,趁着这个暑假我要把字练得更好看些。”

【家长篇】

“小候鸟”同父母团聚 有地方玩也有人管

下课后,记者跟着唐莹来到工厂的宿舍区,她家在宿舍楼三楼拐角处,房间内放着一张双层铁床、一张桌子及几张凳子。小唐莹挨着母亲何女士坐在床上,与记者交谈。何女士与爱人到泉州打工十几年,平时只有春节才回老家。唐莹上小学后,夫妻俩每逢暑假都会把孩子接到泉州团聚。

“真的要感谢这个夏令营,帮我解决了后顾之忧,女儿每天有地方玩有人管,我和丈夫可以安心上班。原本女儿英语基础差,去年在夏令营上了英语课,后来成绩也提高了。” 何女士的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平时陪伴女儿的时间少,暑假期间,何女士和爱人每周日休息时都会带着女儿出去玩。“这周日打算去海边。”何女士说,女儿很喜欢大海。

免费学习各类知识 不用孤单待在家里

小国苹的爸爸是一名保安,工作的地方就在夏令营边上的一家工厂,厂门口保安室内的2个房间就是他们的家。下课后,记者跟随国苹来到保安室,她爸爸杨成均刚睡醒。最近轮到他值夜班,时间从晚上8点上到早上8点,因此他会利用白天补眠。

3年前,杨成均带着妻子和女儿从四川泸州来到泉州打工,妻子在育成基地一家电子厂上班,女儿则到附近的一家小学读书,“小苹还有4个姐姐,她们都在老家。”杨成均说,其中3个已经上班,另1个9月要读高三,小苹年纪最小,都带在身边。他说,“很感谢这个夏令营,让女儿这些年暑假有了去处,还能免费学到很多东西,如果花钱送孩子去读兴趣班,不仅家里经济不允许,而且我和妻子工作都忙,无法接送孩子。”

杨成均的工作是两班倒,平时也没有休息日,妻子不仅上白班,晚上也常加班,平时难得有空陪孩子,最远只带女儿去过西湖公园。“除了夏令营,你其他时间都在做什么?”记者询问道。性格活泼的小国苹不假思索地说,“在家做作业、看电视,如果没有夏令营,每天大部分时间就是在家待着,很无聊。”

【部门篇】

在外来工集中区域设立夏令营

据悉,2013年暑假至今,鲤城相关部门已连续6年联合开展“快乐暑期志愿营”活动,为社区无人看管的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和各类课外主题实践活动,累计有3000名儿童受益;鲤城区团委副书记苏素琼介绍,包括清正社区在内,今年鲤城区有29个社区开展了“快乐暑期”夏令营活动,为社区的外来工子女、本地无人看管的儿童上兴趣课和课业辅导,今年将有上千名儿童受益。

记者从丰泽区文明办获悉,丰泽区已连续13年举办“暑期乐园”,今年丰泽区开设了53个活动营,共有2000多名中小学生参与活动。这些活动营均设在外来工子女相对集中的社区、企业、工业园区。此外,为了满足广大青少年的需求,今年所有活动营都新增了足球棋项目。

为参加夏令营孩子免费办保险

丰泽区委文明办主任科员叶生荣介绍,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份安全保障,从去年开始,区文明办联系了一家保险公司,保险机构给所有参加夏令营的小朋友免费提供人身安全保险,并为每个活动营配备医药箱,提供正气水、茶水等解暑用品。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暑期安全教育列为活动营的必修课。

“在外面学一节书法课,至少要80元,而公益学堂只象征性地收取每位学员学费一元,作为一元公益其他活动经费。”泉州一元公益团队负责人苏友情表示,公益学堂自去年7月开始设立,初衷是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的坚毅品质,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启迪智慧、塑造高尚品格方面的积极作用,丰富少年儿童的业余生活,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养。报名的学员主要是外来工子女和本地贫困家庭子女。

【建议篇】

应多培养孩子生存能力

“对外来工子女来说,公益夏令营的形式很好,有钱的孩子可以上夏令营,没钱的孩子也可以上,但好的项目一定要有好的内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教授、著名教育专家张秀云表示,公益夏令营的组织者在课程设置上要考虑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提升孩子的体能。

张秀云认为,公益夏令营的组织者要把这项活动抓成常态化的活动,不要今年办,来年就不办了,这样对孩子不好。此外,建议夏令营时间不要太长,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刚好,应该留一些时间给孩子们自由活动,毕竟时间太长,孩子们可能会觉得疲惫,而组织者也可能感到疲惫。

鼓励单位和社会组织参与

“鼓励更多单位和社会组织参与进来,为公益夏令营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叶生荣表示,今年共有200个左右的单位和社会组织参与“暑期乐园”活动,有的为活动营提供场所,有的为活动营提供资金,有的为大学生志愿者和小朋友提供免费保险,有的为参与夏令营的孩子们提供书包、水杯、书籍等物品;不仅如此,还有的为小朋友及家长提供免费观影,有的为小朋友上传统文化课,与小朋友一起制作木偶和书签、机器人,开展心理拓展、纸币辨别、球类教学等,汇聚了社会各界的爱心,为中小学生的暑期生活增添色彩,实现了政府部门、社会机构、企业、社区、个人等的联动,使“暑期乐园”真正成为社会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大平台。

【编辑:陈钰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