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产商转型特色小镇潜藏的“十大隐患”,针针见血!(附金融支持政策)

 meixitaba 2018-07-27

特色小镇已进入实质性开发阶段,无须讳言,绝大部分开发商都是由房地产转型过来的,大型房企如恒大、碧桂园、绿地、绿城等抢滩登陆,中小房企更是不甘落后。


地产商转型小镇是良机,但同时又极有可能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近段时间,很多准备进入或者已经进入小镇开发的“开发商”,他们承袭着地产开发的理念、模式去做特色小镇,但根本没有认识到地产开发和小镇建设完全是两码事,不言而喻,风险巨大。



我从来不认为小镇开发要去房地产化,而我从来就认为没有房地产开发,就没有小镇。


我们必须认识到,特色小镇确实为房地产开发开辟了一条新路,是大小房企转型的一次良机。


但我也一再强调,小镇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不是一回事,抱着房地产开发的心态、理念、模式、流程、经验绝对会痛不欲生、万劫不复!



6.开发模式不同

地产开发节奏快、资金滚动快、产品单一,后期运营简单。而小镇开发是个漫长的过程,融资渠道多。小镇的产品除房子外,更多的是游客和服务设施的建设,后期运营至关重要。

在清楚了地产开发与小镇建设至少有6个方面的不同后,其实我们就知道了转型的路上到处都是陷阱,稍有疏忽,“满盘皆输”就不再是一句口头禅。遗憾的是,很多人视而不见,依然以一个地产开发商的心态贸然进入。


谨慎过头是畏惧的表现,但盲目冲动却是失败的开始。因此,我们必须当心。


当心一:有规划无策划



我告诉他们,所谓适合做小镇的地方,就是自然资源非常好,环境和空气都不错。但挂着小镇的名头做地产开发,同时又远离城市且交通不便,周围没有任何市政、生活配套,这样的项目不是小镇开发,也不是大盘开发,那叫自以为是的无知开发。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大连、广州、丽江、成都……太多太多,这样的项目不死,连上帝都不会原谅。为什么?这就是根本不懂小镇,根本不了解小镇和地产开发区别的结果。


策划之于小镇更甚于地产。因为地产开发的只是一个项目只是房子,而小镇开发的是一座“城”,是生活、生产、休闲,涵盖了人生全部的一座城。这个“城郭”存在的根本意义是什么?存在的基础又是什么?主人是谁?客人又是谁?凭什么在几千个小镇的比拼中活下来?我们说特色,她的特色是什么?你说是就是了?


不做好小镇的定位,不做好小镇的顶层设计,你请设计师画个图就敢开工?


怎么定位?定位的基础和原则是什么?顶层设计包含哪些内容?顶层设计的模型怎么设计?这些就是策划!这些策划根本不是规划设计院能做的事。本末倒置是当心踏入的第一个陷井。


  当心二:重地产轻游乐


因此,小镇的游乐是决定小镇是否能够具有吸附力的关键。游乐不是简单的刺激,更不是安装几套玩耍的设施就大功告成。游乐注重的是情趣、情愫、情韵、情景、情节……哪怕一片枯叶、一节断壁、一盏旧灯、一块门楣、一棵小树,都必须让游客有所触动和感受,或者会心一笑,或者恍然如梦,或者低头沉思。


  当心三:重开发轻运营



经过近一年的喧嚣,目前小镇的热度终于降了下来,也就是说哪些概念啊理论啊定义啊,大家都基本都清楚,现在正式进入开发的阶段。既然小镇定位有了,开发模式确定了,盈利点也找到了,规划通过了,开工!轰轰烈烈,只争朝夕。酒店、客栈、餐饮、商业街、度假公寓、别墅、景点打造、文化植入……一切尽在掌握中。



可是,可是,酒店谁来经营?客栈怎么出租?餐饮什么特色?商业街如何招商?公寓别墅卖给谁?还有服务体系呢?安保环保呢?危机处理呢?交通安排呢?所有的这一切都不是一句“车到山前必有路”就能解决的。不在开发之初就做好规划和安排,到时候就极有可能“车到山前是绝壁”。


我在这里再一次提醒,前期开发只是小镇成立的基础。小镇能否真正运转、真正活下来,其根本是后期的运营。凡是只重开发轻运营的,最后必然混乱不堪、难以为继。而要处理好开发与运营的关系,就必须在最初始阶段做好顶层设计,要预判运营后的复杂难度和风险小镇的运行并不是一家开发商能完成的,必须借助社会的资源和力量,让更专业的机构和团队参与,确保运营正常而稳定。

当心四:重资源轻规划


我们知道,文旅小镇成立的基础是看资源的禀赋,也就是看资源是否有特色,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资源是否有特色,很大程度需要看置于什么样的市场背景,前面我们反复讲到的,有些资源在局部市场司空见惯、稀松平常,但放到更大的市场却稀缺珍贵,如喀斯特地貌对桂林人司空见惯,但对全国来说,却秀丽无比,因此才有了“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但是否有了资源就万事大吉呢?再好的资源,如果没有很好地表达,就只是一些散乱的风景,而表达得最好体现就是规划。比如资源的整合、资源的提升、资源的重新包装、资源的文化植入、资源的延伸等等,这都必须通过规划来实现。因此,这里我们就有必要了解小镇规划的原则是什么?


1.突出小镇的特色。不同的小镇应该有不同的禀赋、不同的颜值和气质,规划应该突出小镇的特色。


2.规划产业发展。没有产业,文化、旅游资源再丰富的文旅小镇,也会走向没落。规划好产业的发展,才能保证小镇长远发展。发展产业需要尊重本地化特色,适当引进外部资源,并与旅游进行结合。


3.强调文化表达。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吸引人们前往小镇旅游乃至定居度假的主要原因。规划应该注重文化的表达,而文化表达既可以通过建筑、景观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一花一草实现。同时,文化应有传承,不能随意搬来外来文化。


了解了规划的原则,我们就知道这里所说的规划,就不仅仅是规划方案,而是指战略规划。方案规划是战术层面的东西,相对简单,战略规划则不然。战略规划的第一步就是研究分析资源与定位的关联关系。在分析资源的基础上,我们至少要搞清楚四个问题:


一是游客为什么一定到你这里来?
二是哪些人到你这里来?
三是他们什么时候来?
四是他们来这里能干什么?



当然,规划不仅仅是对资源的再整合和再表达,规划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小镇的功能布局,而功能布局是由需求决定的。这里有一种现象非常可怕——没人认真研究小镇到底应该具有什么功能,而是随意地按照房地产大盘的模式进行布局,无非就是综合商业、酒店、餐饮、菜市场等,而另一种则照搬照抄城市的规划,什么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公园、写字楼、大型购物中心等等,一应俱全。


我反复强调,小镇建设既不是房地产开发,也不是大型城市建设,小镇就是小镇,他不能像地产项目那样单调,也不需要像大城市那样繁华和喧闹。小镇,特别是文旅小镇,就是一个让人放松、回归、随意、小憩的度假之地,所以,其规划的核心就是营造一种氛围,追求一种境界。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小镇开发,资源固然重要,但规划决定小镇的境界!我再说一次:发现资源需要智慧,表达资源更需要情怀!


当心五:重文化轻产业


记得在小镇刚刚兴起之时,有关小镇的灵魂讨论非常之激烈,其中“文化说”得到大多数人认同。后来虽有“产业灵魂说”、“策划灵魂说”等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我不敢苟同。


注重文化的发现和挖掘,无论上升到什么高度都不为过,但是,如果将文化作为小镇的救命稻草,作为小镇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条件,将文化极端化,却极有可能弄巧成拙。因为,小镇生存和发展另一大条件是产业,没有产业的注入,无论多么好的文化,也只能是过眼烟云。因为文化需要载体,更重要的是文化需要转换,转换成商业价值,文化才更具活力。特别是小镇的文化,我们花那么大的气力和成本去发现、挖掘、表达,绝不仅仅是为了传承。而小镇的产业正好是文化最好的载体和转换器。比如,民宿客栈为什么风起云涌?有的客栈价格甚至贵过五星酒店,但客人仍然蜂拥而至,这就是因为客栈很“文化”。再比如,迪斯尼为什么人满为患,就是因为迪斯尼的影视、书刊、动画无孔不入,激发了更多人对迪斯尼的向往,亲身体验比影视书画更真实。


再比如,目前台湾的商业模式正在国内大小商业中心蔓延,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休闲商业,在很多爆品商业项目里,都能看到台湾美食、台湾咖啡馆、台湾动漫、台湾文创零售等的“身影”。它们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气的保证。


上述例子说明,文化只有依托产业,只有通过产业转化,其价值才能更大化。而小镇因其非村非城的特点,恰好是新兴产业最佳的聚集地,也是文化与产业最好的嫁接平台。


这里有一点必须要说明,这一点也是最容易被歪曲被误解,就是小镇的产业必需是农业或者工业,要不就是高科技、金融、信息等新兴产业。其实,旅游业、商业、服务业都是产业,只要形成规模,具有一定的品牌价值,并能够上下延伸,就是很好的产业。目前很多地方要求小镇必须有主体工业,甚至还强调必须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要不就必需引进科技产业、金融业,否则一律不得申报。这实际上是对小镇产业的歪曲。如果是产业小镇,我尚能理解,但文旅小镇非得生拉硬扯就明显是曲解。


小镇不能没有文化,小镇更不能没有产业。“重文化轻产业”的小镇必将昙花一现,“重产业轻文化”也必将流落为加工基地。


当心六:重商业轻文化



这是目前所有旅游景区的通病,丽江如此、大理如此、阳朔如此、鼓浪屿如此、凤凰城如此,所有景区无不如此。无商不活,无商不富,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所以,本以纳西文化而闻名的丽江最终也被商业所污染,致使我们如今走在古城的石板路上,再难感受到东巴舞那直击心灵的优雅与狂野,再难听到东巴鼓飘散在小巷的原始颤音。满街满街的金属撞击和嘶声竭力的呐喊,除了热闹和某种不良的憧憬,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商业至上,成就了丽江,也毁了丽江,同样,也正在毁凤凰古城、大理、鼓浪屿……


而更让人担忧的是,小镇开发大有步后尘而居上之趋势,商业街、酒吧街、饮食街那是小镇的标配,所有的开发商都知道,小镇商业不活,小镇必死。因此,如何做好小镇商业成为开发商最为关心的头等大事。


我们必须承认,小镇无商不活!但我们还必须看到,小镇商业相比城市商业更难做活!因为受业态的限制,家居用品、电子商品、大型超市、大宗商品、高端奢侈品一般不会进驻,即使小镇原著居民有需求,也会与旅游商业区别开,仅剩的就只有酒吧、餐饮和风情街了。丽江酒吧闻名于世,阳朔西街享誉全球,但这不等于所有旅游胜地的酒吧都可以这样昌盛。袁家村饮食风靡全国,也不等于所有的小镇饮食街都能如此火旺。君不见,陕西十多个小镇复制袁家村,现如今死得连渣都不剩?丽江、阳朔之所以如此火爆,一是旅游资源独步世界,二是培育期至少20多年,三是游客年达几千万人次。显然,这不是每一个小镇都能拥有的。因此,小镇开发商不得不寻求新的商业模式和创新业态,游乐园、风情街、休闲驿站等等层出不穷,开发商各出奇招。


但是,尽管模式和业态层出不穷,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为什么呢?


我们很清楚小镇商业的主要消费者是游客,其主要特征是休闲消费,注重的是体验感受,而体验感受最能引发情感关联的就是文化。无论形态和业态,包括商品、场景、展示、包装、服务等等,只要与文化相关联,就不再仅仅是商业价值的体现,而是商业与文化价值的叠加,因此具有了某种情感因素。比如,同样一双鞋,在商场它就是一双鞋,在某个小镇它却代表了旅游者的一段经历、一次回忆、一次见证。当然,这双鞋必需注入了某种文化因子,如很民族的鞋面绣花、传承几千年的制鞋工艺、独特的造型、很原始的材料等等。这双鞋的功能可能不再是穿,而是纪念。


所以,小镇的商业能否真正活下来,不是招商,而是如何与文化关联。小镇文化氛围越浓,人气越旺;人气越旺,商业越活。小镇文化因子越多,商业与游客情感关联越深;情感越深,商业价值越高。重商业轻文化,商业不活!


当心七:重近利轻长效



一是投资功能:我曾经断言,中国最安全、最具投资价值的将是旅游地产,而以海南、云贵为甚。城市房地产开发终有一天会遇到天花板,市场无论多么大,总有承载不下的那一天,尤其目前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堰塞湖现象日趋严重,风险犹如一把悬空的利剑,晃悠晃悠,令人提心吊胆。而中国的旅游地产才刚刚开始,因为资源的稀缺和唯一,不可复制、不可再生、不可移动的特性,使其价值更加凸显。海边的一栋别墅,山顶上的一座庄园,湖畔的一幢洋房,小镇拐弯处的一座小院,还有怡人的气候、洁净的蓝天,这些都将成为国人奋斗的新目标。所以,我说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将是旅游地产,包括文旅小镇的房子。



但是,文旅地产最具投资价值是因为资源(包括山水、植被、环境、空气、交通)的稀缺,那么整合和提升资源、表达资源(如将有些资源创意性设计成体验项目或者观光项目)就成为基础和前提,这需要首先投入。资源纵然再稀缺,如果没有很好地表达,无非就是原始的山水,最多让人到此一游。只能到此一游的地方,建再漂亮的房子,也就是一堆钢筋水泥。这样的房子当然不具备投资价值。


小镇房子的第二个功能是度假。度假不是观光,也不是休假。这里我有必要解释一下度假和休假的区别。休假就是疲劳之后进行的一次放松,而度假则是蓄谋已久的一次享受。放松和享受的区别是:一个是身心的恢复,一个是情感的需要。那么度假既然是情感的享受,就不能仅仅着力于房子,而是要统筹考虑整个小镇所有环节和细节与情感的关联,就是说,哪怕一个花池,也要匠心独运地打造,至少要表达某种情趣,如果能暗含某种情愫那更是另一个境界。说白了,度假房是否真能度假,一切功夫在“室”外。


小镇房子的第三个功能是养老。因为小镇选址一般都在山水、植被、空气、气候很优越的地方,无疑对老人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为什么海南的房子卖疯了,就是因为上述原因。但是,养老不能仅仅只有这些,老人生活、身体、精神的需求更不能少,比如医院、健身设施、老年大学、生活超市、户外休闲……等,海南早期很多房地产项目就是因为没有这些配套,一直销售不畅,而乌镇雅园却一飞冲天,对比一下就什么都明白了。


上面论述的说明,无论小镇房子属于哪一种类型,都必须首先完善功能,也就是说资金首先要投向这些功能的打造,这不同于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功能配套,小镇功能更复杂、更全面、更庞大,意味着前期投入更大,而这些又不可能销售变现,但这些功能是小镇地产开发,小镇房子销售的前提和基础。抱着房地产开发的心态,急功近利,到头来极有可能不仅是你的房子无人问津,甚至小镇都会黯然消失。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首先,做好观光区,这就像是地产项目的体验示范区。每一个小镇都一定会有一个观光区以吸引人气,投资不大,优选几个项目,一方面可以产生门票收益、餐饮收益,一方面凸显小镇的未来,增加游客的想象空间,为地产销售做好准备。


其次,做好商业街。有了一定的人气,商业就可以顺势而上,商业商铺的销售和租赁同样有很大的收益。先做商业街,一是进一步巩固人气,并将观光消费转换成商业消费,吃、玩、购、住初步实现;另一方面就是增强小镇的滞客能力,如果游客留宿一晚,其夜间消费是日间消费额的三倍,无疑加强了小镇的盈利能力。


其三,做好产品组合。度假别墅为先,养老公寓最宜。但别墅购买门槛高,为了尽快回笼资金,组合好别墅公寓的开发比例非常重要。我最不同意别墅和公寓混搭,两类不同的购买群体,其需求和要求都有很大不同,把他们置于一个社区是非常尴尬的事情。


其四,有选择地同步进行功能配套。前面分析过,光有房子不会有销售,必须功能配套同步,才能激发购买热情。但又不可能提前将所有的功能做好,所以,有选择性同步才最为明智。


其五,用情怀去对待一切细节和环节。小镇不是房地产开发,我们反复提醒就是让大家明白,客户购买的不是房子,不是外立面、不是面积、不是户型、不是景观、不是地段、不是交通、不是繁华,他们购买的是资源、是功能、是情感关联、是人生享受。所以,小镇开发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都必需注满情怀、匠心、专注、创意,都必须隐含五情:情愫、情趣、情韵、情缘、情境,这急不得。只有这样的小镇才能稳定健康地发展,开发商的收益才能最大化,也最长效!


当心八:重模仿轻独创


模仿确实成本最低、风险最小,但那是针对房地产。小镇模仿,也许成本一样很低,但风险却很大。


风险一:资源不可复制性。我们说特色小镇特在哪里,首先看基础资源,而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移动性。基础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不同的资源决定了小镇的定位。乌镇之所以不能被复制,是因为“江南水乡”这个资源不能被复制。大理之所以不能被复制,是大理的苍山洱海不能被复制,丽江之所以不能被复制,是纳西文化不能被复制。没有了特定的资源背景,一味地照搬照抄,你搬过去的只是建筑风格和配套设施,却搬不走她赖以生存的“基础”,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风险二:灵魂不能被复制每一个小镇都有自己的灵魂,或是自然资源,如桂林山水;或是文化(包括历史、传说、古籍、风俗);或是人物(历史正反面著名人物、近现代有影响的人物);或是产业,特别是最先进、最前卫、最有科技含量的核心技术产业;或是氛围,说不清道不明,但就是能感染人。


总之,灵魂决定一个小镇的生命力度,赋予小镇内涵、气质、颜色、味道、层次,一个没有灵魂的小镇就像一具没有灵魂的僵尸。而不同的小镇,其灵魂一定不同,无法复制,更不可能模仿。即使在同一资源下的两个小镇,因其灵魂不同,小镇的特色也绝不相同。在丽江,围绕着玉龙雪山、依附于纳西文化申报了不少小镇,但是,鹰猎小镇摆脱东巴文化的束缚,深耕纳西人游牧狩猎的民族特性,精选鹰猎这一主题,弘扬纳西民族的壮勇,独辟捷径,打造中国首个运动加休闲的鹰猎小镇,相信未来的丽江,鹰猎小镇是所有游客不得不去的一个地方。鹰猎小镇的灵魂就是鹰的壮勇,纳西人的雄迈!这与所有依附纳西文化的小镇直接形成了差异。


风险三:环境不能被复制。气候、土壤、空气质量、植被、山湖林海,这些都是构成环境的重要条件。这些也正是小镇定位依据的必要条件。可以说,有什么样的环境决定小镇的背景和特色。如果不考虑这些环境因素生拉硬扯,照抄照搬,其结果也只能走上亡途。因为,你不可能在珠三角开发一个戈壁小镇,不可能在黄土高原开发一个乌镇,你也不可能在江汉平原建设一个鹰猎小镇。


做养老小镇,最注重的是空气质量和气候,做度假小镇最注重的是山水的秀美,做观光小镇注重的是季节对农作物的影响。不经过科学手段,椰子树不可能在大东北成活,渤海湾结不出榴莲芒果。既然模仿和复制有这三大风险,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回自己?不去创新?不去成为另一个独一无二呢?我们当然会承认创新也有风险,创新需要成本,但在如今“创新生、不创新死”的剧烈竞争中,面对生死,你又有什么更多选择?



当心:重推广轻品牌


以房地产思维做小镇开发,有一个惯性必须改变——就是强力推广项目,无视或者忽视品牌建设。因为房地产开发时间短、销售集中,一般都在开盘时利用各种渠道和工具强力推广,而其他时间则偃旗息鼓。推广内容也主要集中在产品细节,推广的针对性和目的性非常明确,在锁定的目标市场,以最快的速度告知产品信息。


无需责怪房地产开发商的短视,这是因其行业特点所决定,地产开发一般为一次性生产,即使大盘开发持续十多年,开发完成后,项目依然要交给物业公司,开发公司撤场走人。所以,很多中小开发商几乎不考虑企业品牌问题,一城一战、一地一战,也无需考虑品牌。


还有一个因素促使中小开发商放弃品牌建设,就是地产品牌需要规模和代表性项目,只有大型开发商、央企有这种实力布局全国,一年几个甚至十几个项目同时上市,他们不断开疆拓土,品牌是他们征服新市场最有力的武器,而中小开发商显然无法和这些庞然大物竞争,也就无法建立自己的品牌,只好将有限的营销费用用在推广产品上。


但是,一旦进入小镇开发,因其开发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改变,注定原来的一切都不适应了。更复杂的功能、更长远的开发周期、更多产业产品的组合、最关键的运营和服务……可以说,决定小镇是否成功的因素很多,但有一个环节却决定生死——这就是品牌。


没有品牌,无论你的资源如何优秀,无论你的产业如何先进,无论你的文化如何醇厚,无论你的建筑如何唯美,无论你的环境如何别雅,无论你的推广花多少钱,你最终都必然步入亡途。因为,你没有品牌就没有市场,就没有人气,就没有竞争力。因为,品牌就是身份的标识,连身份都没有,或者说你到底是个什么小镇都模糊不清,你凭什么让游客青睐?无论产业小镇还是文旅小镇,聚焦和偏爱决定生存和未来。在未来三到五年后几千个小镇的相互搏杀中,你始终被漠视,连搏杀的资格和权利都没有,你会尴尬地连活下去的勇气都会伤失。


没有品牌,你就是一件在街边随手买来的衣服,被遗弃是必然,想登堂入室,即使你美貌如花,也只能自取其辱。所以唯有品牌才是你的依靠,才是你决战制胜的唯一武器。


但是,不得不说,有很多人并没有重视品牌的建设,他们更错误地将推广当做了品牌,以为人尽皆知就是品牌,以为无处不在就是品牌,殊不知,品牌的核心是聚焦和偏爱,是能与消费者进行情感关联。如果没有聚焦,哪怕你无时无刻不在,哪怕你随影身行,我依然会被无视和漠视。如果没有偏爱,哪怕你硬塞硬给,我仍会弃之不顾。如果没有情感关联,我很直白的说一句:关我毛事?推广不等于品牌,这与成本无关,与渠道无关,与投放无关。


当心十:重游客轻居民


那么居民和游客构成了小镇的人的因素,是小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马旦书记说的,居民不稳,小镇不得安宁。安宁都不能保证,又何谈发展和繁荣?纵使你的山水如何秀美?文化如何醇厚?


既然居民如此重要,我们又怎能厚此薄彼呢?就因为他们不是来花钱而是赚钱,就因为他们不是旅游度假的消费者?没有他们,何来消费?


再说,你怎么就能肯定他们不是消费者?他们同样要吃、要住、要玩、要乐,同样要买化妆品、衣服鞋帽,难道这不是消费?


所以,我们必须警醒自己,厚此薄彼和敷衍了事都是短视的行为,我们还要告诉自己,居民消费也是小镇的重要盈利渠道。因此,在小镇开发之初,也就是顶层设计阶段,就必须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就业、娱乐、生产等。


有一种做法是将小镇居民单独成区,同样有学校、医院、商业、菜市场等生活配套,但是在休闲娱乐、环境打造等方面却敷衍塞责,仿佛认为居民就不需要精神生活一样,其居住环境犹如城中村,与小镇游客接待区形成巨大差异。我们承认居民区和游客活动区在功能上确实不同,但居民不是二等公民,他们服务别人同时他们也需要服务,在小镇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他们的需求和追求,一应的生活、生产设施不仅要配套齐全,同样要与先进同步。


第二种做法是混搭,将居民生活生产融进小镇整体设计之中,居住与旅游度假不分离,最简单的规划就是商业街底层做接待,上面住居民。这种布局最大的好处是所有服务设施居民与游客共享。但不利之处也很明显,由于居民和游客的需求不一样,往往在规划时舍弃或者遗漏一些必须的日常生活配套,比如,学校、体育馆、图书馆、老年康复医院游客就不需要。而以度假为主题的小镇,因为消费层次和实力不一样,度假配套的高端消费显然不是居民能够承担的了的。


上面两种做法似乎都难解决小镇居民的安置问题,但我并不这样认为。之所以解决不好,实在是开发者的心态问题,一是因为我们做地产开发时,往往是根据项目的主力客户群进行顶层设计的,包括产品、配套、服务等。即使是大盘开发,也会根据不同组团设计不同的产品和配套、服务。二是因为开发商们还没有明白居民和游客两者之间的关系,套用毛老人家的一句话:“居民是水,游客是鱼。有鱼无水,鱼死!有水无鱼,水枯!”既然同等重要,那么在规划和投入上,就不能厚此薄彼,而是要做到一视同仁,无论是分区处理还是混搭,都要平衡好两者关系。


延伸阅读:特色小镇国家金融支持政策解析


2017年5月26日住建部发布了《关于做好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第二批特色小镇的推荐数量扩大到300个,全国特色小镇建设任务重大。锐思维咨询参与各类特色小镇项目的落地实施,在此过程中针对特色小镇资金需求量大、融资难的问题,国家通过综合运用财政、金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支持力度。


2016年10月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125号),文件中提出鼓励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本文从国家金融政策层面,解析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各大银行提供的金融支持政策。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住建部联合农发行、国开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提出的支持特色小镇建设的金融政策文件如下表:

  


特色小镇的金融支持政策能够指导地方特色小镇的建设规划和项目投融资创新,确保项目资金落地,全面提升小城镇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综合各大银行政策的支持范围包括重点支持项目和优先支持项目。

各大银行重点支持的项目范围总体上包括了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光大集团重点支持绿色低碳项目建设。


对于优先支持的特色小镇项目各大银行有所侧重,能够指导地区特色小镇结合自身优势,对接优先金融支持政策。贫困地区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可以优先申请农发行资金支持,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特色小镇可以申请国开行和建设银行的信贷政策,对纳入全国小城镇建设项目储备库的优先推荐项目可以优先申请国开行的中长期信贷支持。


特色小镇的融资模式国家在政策中积极鼓励特许经营模式、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及重点发展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建设项目,推动项目落地。各大银行也推出综合融资方式和创新融资方式,支持特色小镇建设。



由于特色小镇项目资金需求量大、投资收益回报期长的特点,合适的融资模式对于特色小镇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从各大银行的金融支持政策提出可用的融资方式通常包括贷款、股权投资、债券、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基金、信托、保险资金等方式。


为创新特色小镇的投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保证特色小镇稳定的资金投入,各大银行积极探索以特许经营权、收费权、知识产权、政府购买协议下的应收账款、景区门票收费权、碳排放权等依法可以质押的权利进行质押担保的融资方式。


各大银行提出的创新融资方式能够指导地方特色小镇投融资建设,例如:旅游类、历史文化类特色小镇的融资可以综合运用景区门票收费权质押融资;生态环保类特色小镇可以综合运用收费权、碳排放权质押担保融资;创新科技产业类特色小镇可以综合运用知识产权质押的方式进行融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