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共和时代的罗马军团

 好了明理 2018-07-27

共和时代的罗马从一个城邦发展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罗马陆军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帝国时代的军队迥然不同的是,这一时期(公元前200-104)的军队是由罗马公民组成的,并且是在许多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改进完善而来的,它远不如帝国时代的罗马陆军那样难逢敌手,但是罗马军团的许多重要传统是在共和时代奠定的。

共和国的军队先战胜了萨莫奈人,接着在同盟者战争中击退了皮洛士大王的希腊军队,在布匿战争中战胜了海上强国迦太基,在马其顿战争中击败了当时最先进的马其顿方阵,把罗马的力量扩展到西起高卢东到帕米兰的广大地区。

罗马军团的兵器

马略Marius的军事改革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点,在公元前107-104期间实施的这次改革把罗马陆军变为职业化军队。以公元前2世纪的罗马共和国晚期军团为例,主要装备介绍如下:

1·盾牌

罗马盾牌宽75cm,高140cm,圆形盾面向内弯曲达10cm.盾牌由2层木板胶合在一起,外层加上篷布和羽毛。上下两端覆上铁皮以防御砍杀,盾牌中心部分有铁制的“盾眼”,用以防御投射武器。罗马记载说这种盾牌的设计是源自萨宾人或萨莫奈人。1900年英国考古队在埃及发掘的罗马盾牌尺寸上符合史籍记载,但没有铁皮,盾眼也是木制的,根据文物尺寸复制的样品约重10kg。

共和时代的罗马军团

2 头盔

由于共和时代的大部分时间里士兵是自备头盔的,不象帝国时代那样大批量生产,所以头盔样式并不统一,常见的有Montefortino式Italo-attic式和Italo-corinthian式,士兵们常在头盔上装饰红色或黑色羽毛。

共和时代的罗马军团

3胸甲

百夫长级别的军人穿着锁子甲,通常还在里面穿有羽毛制的夹克。在使用锁子甲以前罗马重步兵在胸前佩有护心铜片(类似中国护心镜),这个护心片是从罗马的敌人萨莫奈人那里学来的。在罗马通过一项法律给普通士兵免费供应锁子甲以后,护心片就被逐渐淘汰了。但直到前1世纪晚期部分士兵(主要是轻步兵)还是使用轻型胸甲而没有戴锁子甲。

共和时代的罗马军团

4投枪

总长1.8m,由1.35的铁矛尖的一半长度插入木柄中制成,在跟木柄结合的地方铁矛厚3.75cm。作为罗马军团的主战兵器,它用于投掷。投枪的穿透力相当惊人,即使不能杀伤敌人,也能击坏敌人的盾牌。

共和时代的罗马军团

5罗马短剑

罗马人的短剑用于刺击,重步兵通常都佩戴一把剑在腰右侧,这种剑是在第2次迦太基战争时期罗马人开始大批使用的,被称为西班牙式短剑,我猜是从汉尼拔的西班牙部队那里学来的。李维记载说,(第2次马其顿战争时期)当希腊军队通过前卫部队的小规模战斗见识了西班牙短剑的威力后,几乎马上就不敢面对罗马人了。当帝国时代来临,长剑逐渐取代了短剑,但是作战方法仍旧是刺杀而不是砍杀。

共和时代的罗马军团

罗马军团的编制和战术

罗马共和国采用公民兵制(类似义务兵役),每个拥有400便士以上财产的公民都有服役的义务,每5年举行的部族大会登记适合参军的人数,并把兵源按财产分为5等。低于财产要求的贫民免除服役义务,但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被征召。被要求服役的公民的年龄介于17岁到46岁,在第3次马其顿战争时上限曾增加到50岁。通常情况下一个公民在一个军团内连续服役6年就行了,最长服役时间步兵是16年,骑兵是10年。服役时支付的饷金为:步兵每天1/3便士,骑兵每天1个便士。

罗马拥有4个主力军团,由2个执政官各统率其中2个。在迦太基战争期间罗马大力扩军,达到了20个军团之多,并组建了辅助军团。(帝国时代有30个军团)

四个主力军团都有番号I到IV,一个军团由6名司令分三组轮流指挥,每组2个司令轮流指挥2个月,2个司令的分工可能是你这月我下个月,也可能是你一天我一天。军团拥有步兵4200人,分为10个大队。每个大队由120名轻步兵,1个中队的中列步兵120人,1个中队的首列步兵120人以及一个中队的后列步兵60人组成,合计420人。每个中队由两名百夫长指挥。两个百夫长中资深的一名先被选出,我且称为正队长,另一个后选出的百夫长叫副队长。正队长在军阶上高于所有副队长,每中队被平分为两部分列阵,正队长指挥右边的60人分队,副队长指挥左边的分队。每个分队还分为10个小队,每小队6人是住同一帐篷的战友。对于后列步兵,由最资深的1个百夫长指挥1个中队60人的老兵,这10个中队长中最先选出的一个也是全军团最高的百夫长,后来被叫为“第一百夫长”。军团的最小战术单位就是中队,每个中队有1名旗手,由正队长指定,而大队并不设指挥官。随着罗马的扩张,军团编制逐渐扩大,庞培时期中队人数达到了200人,军团步兵达到5000-6000人。

作战时罗马人采用“三列阵”,《剑桥战争史》对此有生动的描述并配有示意图。最早的描述来自历史学家李维,简单来说,最前方是轻步兵,由最年轻的公民兵部队(他们不穿锁子甲)组成,负责扰乱敌人阵形,在前卫战后他们将通过第一列的间隙撤回重组并部署到最后方或者两翼。第一列是10个首列兵中队,各中队横向间隔正好是各中队自己的队列宽度,第二列是较有经验的中列兵中队,布置在第一列中队横向间隔之间的正后方,这样在第一列向后撤出或者第2列增援前方的时候不会阻挡行动。最有战斗力的老兵在第三列,位于第一列的正后方。总体来讲罗马人的阵列不太紧密,每名士兵平均占据有边长6英尺的一个正方形的空间。各个中队里的士兵如何布置没有定论,有人认为是排成宽20人深6人的队型。如果这种假设成立的话,每个中队作战正面是40码,军团是800码。拿现代军队对比的话,军团相当于旅,大队相当于营,中队相当于连。三列阵是基础阵形,有许多变型;在战时还可以灵活运用,凯撒对阵庞培时就曾经摆四列阵以抵消敌方的骑兵优势。西庇阿在扎马之役中为了防止汉尼拔的战象冲锋,把三列部队都沿着纵轴线排开,留出更大间隙让战象通过而避免了阵形混乱。开战时首列士兵先投掷投枪,然后拔剑冲锋,当不能取胜时则通过间隙退回本阵后方,第2列士兵同样使用投枪并冲锋,最后的打击来自第三列,他们经验最足装备最好,关于通讯的问题,各个中队通过号手和传令兵联系,统帅可以在战斗中重组队型,展开或停止追击。

罗马人的骑兵来自公民中的骑士阶层,每个军团有300骑兵,分为10个小队,每个小队又分3个10人队。罗马骑兵装备锁子甲,使用希腊式的骑兵矛和骑兵盾牌。

作战时罗马通常还有来自盟友的辅助部队,盟友提供了大量的兵员,比如拉丁同盟者能在战时派15000步兵和1200骑兵帮助罗马。这些部队由罗马派遣的统帅指挥,装备和战术都与罗马人相似。大部分的骑兵甚至战象都是由罗马的盟友提供的,著名的努米亚骑兵和希腊投石部队就是其中的例子。特别是盟友能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轻步兵,导致马略改革后罗马军团中Velites这种轻步兵部队的消失。

参考资料

微软:帝国时代之罗马雄风

HBO:电视剧 罗马

大英百科网络版

剑桥世界战争史

鱼鹰出版社:罗马军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