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习作指导 | 点评苏丽香的《美意延年》

 guo618 2018-07-27

  中国画发展到今天,其表现形式和描绘题材的多样性远远超越了过去。当代画家不再满足于自我情绪的表达和对野卉珍禽的再现;而是将绘画提升到视觉艺术的层面,并配合展览、画册等传播方式,在表达自己审美情怀的同时,给观众带来最大化的视觉冲击并引发其共鸣。来自河南平顶山的苏丽香同学创作的六尺整张工笔画《美意延年》(见下图)为河南省新人新作展的获奖作品。此作便展现出当代审美意识。 

  此作所表现的内容属于传统中国画中较为常见的清供题材。清供是室内放置在案头供观赏的物品摆设,主要包括各种盆景、插花、时令水果、奇石、工艺品、古玩、文具等,可以为厅堂、书斋增添生活情趣,并含有祭祀、供奉之意,在美化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苏丽香在《美意延年》中既描绘了百合、芙蓉、石榴等寓意吉祥的时令花卉,也刻画了木雕、瓷瓶、瓷碗、屏风等物品。依据所绘对象色泽和大小的不同,作者对每件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朝向,尤其是所有物体组合后形成的气脉走向进行了精心设计。画面主体是居于左中部的一组百合花,右下方的芙蓉花也是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二者之间的呼应关系得以强化,作者巧妙运用了一块蜡染衬布作为二者之间衔接的桥梁。图中百合花除了要呼应右下方芙蓉花,还需要和上方的屏风以及远景的芭蕉相联系。于是,画面中盛放石榴的瓷碗,右上的枯树根、湖石,甚至屏风上仙鹤身体的走向,共同形成了由下往上延伸的气脉。作品的总构图曲线近似于反“S”形。以这种构图形式进行表现,画面的重心容易取得均衡。在色彩的处理方面,为了突显画面的古意并考虑到色彩的和谐关系,作者刷染了大面积的古铜仿古底色,色彩与各种清供物品的搭配呈现出堂室的古雅之韵。画面的远近空间也处理得较为得体。后方的窗棂和庭院中的芭蕉树都采用淡彩手法进行绘制,色彩的纯度渐变效果也较为理想。

  从此作的虚实、构图、色彩效果以及物体造型的准确性方面而言,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准确的造型、合理的空间以及自然的虚实效果组合在一起,是否就能构成一幅完美的作品呢?绘画显然并不会这么简单。简单的物品、色彩堆砌和常见的构图套用,在初级阶段可能会立竿见影,取得一定的视觉效果。但是随着画家到达一定层次水平,画面的大局观更为重要。我们不能仅仅着眼于局部的精细刻画,而要将精力放到全局的关联呼应,特别是气脉的流通上。此作不足之处主要还是所有物体几乎是相对独立的,无论是光影还是色彩都各行其是。画面的拼凑感较强,气韵的处理上有紧无松,一些可以充分表现毛笔线条韵味的地方,如衬布的皱纹、根雕的墨线等,都没有强化其表现力。远景屏风上的仙鹤墨色过浓,屏风后方的芭蕉树暗部色泽也过深。这些都说明作者在构思时没有很好地绘制色彩小稿,没有充分推敲画面的全局关系,而是过多依赖于图像素材,满足于局部的精致描绘,最终让画面显得有些散乱。优秀的工笔画作品应和音乐一样,拥有优美的韵律。这种韵律具体到画面上,就是由色彩的纯度、物象的大小、留白的疏密、空间的远近、线条的粗细等细节来共同打造的。苦心经营是画家能够绘制出成功作品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