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寒族刘裕的闪亮登场

 鹏天阁隐龙斋主 2018-07-27

当桓玄沉浸在自己的皇位上时,他不知道,危险已经来临,自上而下,怨言四起,公元404年,早就对桓玄不满的刘裕,以打猎为名,召集北府旧将,突然起事,至此,两晋年间最后一个大人物正式出道,以自己的能力周旋于这一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中,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刘裕,字德舆,祖籍彭城县绥舆里(今安徽省萧县县城东北二十里),晋兴宁元年(公元363年)三月生于东晋著名军事重地京口(今江苏镇江)。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寒族刘裕的闪亮登场

这个人很强,强人自然有人喜欢,结果呢,大家可以去网上查查,一股股吹捧之风,把刘裕说的是古往今来第一人,曹操之流,连提鞋都不配。。。。。。呵呵,武力值最高啦,率某某几条街了,这种说法,希望大家一笑而过,当成笑话就好。

当然了,刘裕在那个时代,是真的很强哟。

刘裕据史书记载,乃汉高祖刘邦之弟、楚元王刘交的二十二世孙,因这个关系,还有人询问为什么刘裕建国,国号为宋,而不是汉。。。。。。咋不想想,这离汉多少年了,而且此前,晋才是正统的华夏正朔,要不然那些胡人部落先前都称臣于晋,尽管很多人都不喜欢晋朝。

沧海桑田,倏忽之间,到其父这一辈,早已没落,沦为寒族。刘裕之母生刘裕时难产死掉,其父难以抚养,本欲扔掉,后被刘怀敬之母收养。

许是因为自小寄养他处,所以又有个小名叫寄奴,不久之后,随着刘裕功名日显,寄奴一名,也终于震烁宇内。

刘裕之父在送走刘裕这个拖油瓶之后,就娶了兰陵人萧氏为妻,生下了刘道怜、刘道规二子,好景不长,其父去世,萧氏带着道怜、道规二子,难以为生,幸好此时刘裕已经长大,而且学会了一些绝技,比如编草鞋!昔日刘备也会。

刘裕就靠着草鞋绝技,外加砍柴、种地、打渔、赌博,使得四口之家虽谈不上富裕,但至少冬天有棉,饥困有饭。

可是这日子一过二十余年,刘裕实在厌烦了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三点一线的无聊日子,他想起编草鞋的前辈刘备,忽然顿悟,决心学刘备,于是在其三十几岁的某一天,毅然从军。

至此,历史进程开始改变。

刘裕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特,又兼性情刚毅果敢,勇猛沉着,如此人物,一投军,便大放异彩,很快因功担任孙无终的司马。

孙无终,北府军名将,昔日曾同彭城刘牢之、东海何谦、琅邪诸葛侃、乐安高衡、东平刘轨、西河田洛等一众猛将因为骁勇一同被谢玄选中,组建北府兵。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寒族刘裕的闪亮登场

适逢孙恩作乱,东晋管不了,只好命刘牢之出兵平乱,孙无终推荐刘裕做了劳刘牢之的参军。

公元399年十二月,刘牢之命刘裕领数十人在吴郡(今江苏苏州)侦查孙恩大军,不曾想突遇几千贼众。刘裕知逃无可逃,遂率众与贼人交战,随从战死大半,刘裕本人也深受重伤,在此存亡之际,刘牢之之子刘敬宣率兵前来,骑兵主力一到,叛军寡不敌众,只得逃跑。

后来刘牢之数次击败孙恩,命刘裕戍守句章城(今浙江宁波)。孙恩大军前来攻取句章,刘裕披坚执锐,身先士卒,每战都冲锋在前,数次击退孙恩,但毕竟贼人众多,后刘敬宣自请救援刘裕,最终击退孙恩。

401年三月,孙恩北击海盐县,刘裕跟踪追击,在海盐县城旧址筑起城池。刘裕就挑选数百人组成敢死队,都脱掉盔甲,手持短兵器,击鼓呐喊冲出城。孙恩军遭到震慑,士气大丧,丢盔卸甲逃散,大帅姚盛被斩。刘裕虽然连战连胜,但考虑到众寡悬殊太大,于是假装弃城而逃,诱使贼众蜂拥进城。他乘其懈怠,伏击大败。

六月,孙恩乘胜渡海,突然进军镇江,部众十余万。当时刘牢之还驻军山阴,数百里之遥,京师震动。刘裕日夜兼程,与孙恩大军几乎同时抵达。

虽然当时敌我众寡悬殊,又加上长途急行军,而且东晋守军又无斗志。孙恩率兵数万,击鼓呐喊攻打蒜山,蒜山居民都拿起扁担准备抵抗。

刘裕也不含糊,立刻率部猛攻,大败孙恩,其部跳崖投水而死者甚众。

所谓计穷莫过粮尽,功高莫过救驾。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寒族刘裕的闪亮登场

是年八月,朝廷加封刘裕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派他领水军追到郁洲讨伐,刘裕又大败孙恩。孙恩南逃。十一月,刘裕追击孙恩到沪渎,在海盐,又大败孙恩。三战三捷,俘虏的起义军数以万计。起义军自此之后,由于饥饿、疾病、瘟疫,死了一大半,只好从浃口逃到临海。

在转战三吴的几年中,刘裕屡充先锋,每战挫敌,军事干略得到初步显露。他作战勇猛,披坚执锐,冲锋陷阵,且指挥有方,富有智谋,善于以少胜多。当时不论孙恩或是朝廷,皆纵兵暴掠,涂炭百姓,独有刘裕治军整肃,法纪严明 。后率水军继续追讨孙恩,迫使其投海而死。

孙恩之乱既平,桓玄也趁此良机掌控了朝廷大权,剪除司马道子和司马元显,磨刀霍霍,准备对刘牢之下手。毕竟这时候的南方,刘裕等人只算一个小将,唯有名震天下的刘牢之才能与桓玄对抗。

刘牢之也不傻,恐惧之余,对刘裕说:“桓玄夺我的兵权,大祸临头,我欲北上广陵,召集旧部,你能随我一起去吗?”

刘裕素来不喜刘牢之数度背叛,便答道:“将军当日以劲卒数万,望风降服桓玄,现在桓玄已威震天下,朝野人情均已远去,您哪,歇歇吧,我自去职做个平头百姓。”

不止刘牢之问刘裕,刘牢之的手下大将何无忌也求计道:“大哥,我怎么办?”

何无忌乃是东海郡郯县人,少有大志,忠贞坚定,但容易意气用事,每当有人或事不合其心意,不满的情绪就会写在脸上。他起初获州府命为从事,后转太学博士。因舅舅刘牢之镇守京口,便入军中为参谋,因军功升为国中尉,加广武将军,与刘裕意气相投,情逾兄弟。

刘裕一思量道:“依今日之形势,刘牢之难免一死,我们兄弟犯不着跟他一起赴死,你不妨和我同回京口。现在正是桓玄骄横为所欲为之日,肯定用得着我们。桓玄若能守臣节北面侍君,我就与你归顺他,否则,与你共击之,建不世之功业。”

刘裕说的不错,桓玄的堂兄桓修镇守京口,素闻刘裕大名,不忍将他闲置,请他做中兵参军,并恢复安帝时所封的建武将军、下邳太守,以前所带的军队编制、郡辖范围均不变。

不久,牢之自缢,刘裕却并未做个平头百姓:孙恩虽死,其余部在他的妹夫卢循带领下仍为害一方。桓玄此时只想篡位,遂向卢循招安,任命他为永嘉(今浙江温州)太守。可是卢循毕竟叛贼出身,这白天还好,有个官样,到了晚上,照旧做贼,四处抄掠,荼毒百姓。

桓玄那个气啊,便调刘裕东征卢循。

刘裕毕竟名将,一出手,卢循只好逃跑,从东阳(今浙江金华)逃到永嘉,后又从永嘉逃到晋安(今福建福州),最后渡海南逃。

六月,刘裕得胜班师,途经山阴,在何无忌的劝说下,一度想据山阴北讨桓玄,但山阴地处偏远,并非百战之地,且桓玄尚未篡位,起兵尚无借口,遂作罢。

桓玄得知刘裕摆平了卢循,大喜过望,加封刘裕为彭城(今江苏徐州)刺史。

不久,桓玄自称楚王,准备动手篡夺皇位,篡位之前,他派心腹摸摸周围有身份的人的底。

负责找刘裕问话的是桓玄的堂兄桓谦。

桓谦说:“楚王功勋卓著,德高望重,四海翕翕然无不翘首而盼楚王行尧舜之事,不知道刘公对此有何看法?”

刘裕巴不得桓玄行篡位之事,不然的话,自己师出无名,如今听桓谦问起,立刻拍马屁说:“宣武王(桓温)有再造晋室之功,楚王乃是宣武王之子,功德盖世,谁不心服?晋室微弱,久失民望,楚王乘天运取而代之,有何不可?”

桓谦闻言,心花怒放,说道:“卿乃当世豪杰,既言可,则可矣。”

至此,桓玄最终当了皇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