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汉字,你知道是什么时候才定型的吗?

 明远小筑 2018-07-27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汉字,你知道是什么时候才定型的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的历史,相传在文字出现之前,一些原始社会部落,以结绳记事的方法,把战争、猎获、会盟、选举、庆典、联姻、生育、疾病和灾害等大大小小的事件记录下来。到了夏朝时期,汉字开始产生,在河南登封夏文化遗址发掘出的陶器上发现的文字,是迄今为止我国有确切时代的最早的文字。商代的甲骨文则是现存最早可识的成熟汉字系统。

汉字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动荡和急剧变化,各地文字的形体和读音都有所不同,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当时,同样的字,不同的国家往往写法不同。典型的例子是“马”的诸多字形,仅在齐国有3种写法,在楚、燕国有另外2种的写法,在韩、赵、魏还有2种不同的写法。这不但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各地人民间的交流,而且给秦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困难。

秦国是消灭其他六国而统一起来的,为了加强统治,维护统一,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于公元前221年发布“书同文”的诏令,规定以秦国小篆为统一书体,与小篆不同者全都废掉。为了在其他六国推广小篆字,秦始皇命李斯、赵高、胡毋敬分别用小篆书写《仓颉》、《爱历》《博学》3篇,作为文字范本。李斯等人所书的小篆字范,其实是对中国几千年来文字自然发展的一次总结。

尽管上述3篇范本早已失传,但是小篆被大量使用在秦始皇出巡时的纪事石刻中。据记载,这些石刻大多是李斯的手笔,其中《泰山刻石》存有九字,《峄山刻石》有南唐的摹本,《瑯台刻石》尚存86字。这些小篆字形结构有较大的变化:字体整齐划一,布局紧,笔划匀称,很明显地纠正了六国文字结构繁杂、难写难认的缺点。

在秦朝,除了小篆以外,还流行一种比小篆更为简易的隶书。这种字体,以前认为是程邈创造的,但是实际上是人们在抄写公文狱讼时,仓促中用不规则的草书篆体,渐渐创造出来的。这种“草篆”最初主要由狱吏使用于徒隶,所以叫隶书。秦始皇对隶书也进行了整理,经过整理后的隶书,笔划直线方折结构平整、书写方便,不仅民间使用甚广,而且各级政府的官方文体也多用隶书,只有少数重要诏书除外。

秦始皇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从此,汉字的结构基本定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