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黔山 苍龙吟 纸本水墨 240×120cm 2017年 吞吐自然 意笔纵横 ——岳黔山山水画、花鸟画之语言特征 文 / 贾德江 岳黔山专攻中国水墨写意画,山水、花鸟皆擅,成绩斐然。早年他在贵州家乡师从刘知白、王振中,深受两位老师的影响,二人都是山水、花鸟画兼能的高手,可谓誉满一方。岳黔山初涉画坛,就得到这两位画坛大家之厚爱,给自己的绘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86年,岳黔山考上大学,赴京问学求师,读完本科,又修硕士、博士课程。此后十多年里,他先后得到刘汉、张正恒、王镛、张立辰、周韶华等名师指导,他的绘画也更上一层楼。这段时期的经历也奠定了他在山水、花鸟、书法、篆刻、史论等方面的修养。就此而言,岳黔山是诸多名师共同浇灌培育出的艺术之花。一直以来,岳黔山在绘画方面可谓勤勉有加,他推崇“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观念,在绘画中得山水之清音,获花鸟之神韵。因此,他的作品得以多次参加全国性的重要画展,并多次获奖,可谓名声日隆,影响渐远。 岳黔山 苍龙 纸本水墨 367×288cm 2017年 鉴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他质朴、敦厚的性格,刚过不惑之年的岳黔山于2007年被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任教。置身于中国的最高艺术学府,浸染在浓浓的学术氛围中,岳黔山越发感到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也促使他在山水、花鸟画领域不断进行更深更广的艺术探索和研究。此后,他积健为雄、朴厚苍茂的山水画个性面貌日趋成熟,他豪强放逸、气韵高华的花鸟画风格也逐渐脱颖而出。与此同时,他的山水画开始由“对景写生”逐渐转向“对景创作”,显示了他画作“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造化之境。他的花鸟画则更多地展现出了自然界的生命和谐与盎然生机,用笔老辣遒劲、力能扛鼎,用墨淋漓潇洒、气足韵丰。他崇尚水墨,却不放弃色彩,崇尚大笔挥洒,却也情系小笔写意。此外,他还关爱自然,讴歌美好的事物一直是他矢志不渝的追求。 岳黔山 铁石身 纸本水墨 367×288cm 2017年 就山水画创作而言,中国画坛曾有“北李南潘”之说,北方的李可染和南方的潘天寿两位大师在艺术成就方面各有千秋。岳黔山的老师王振中、王镛是李可染的高足,张正恒、张立辰则是潘天寿的弟子,故而他能够学习到两者的精髓之处。同时,岳黔山对于黄宾虹、傅抱石、陆俨少等名家巨匠的作品都做过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回归传统,由近及远,追本溯源,在山水画历史的长河中忘情啜饮。当他将范宽、李成、董源、巨然、米芾,到“元四家”的黄、吴、倪、王,再到“明四家”的沈、文、唐、仇,直至“清四僧”的渐江、髡残、八大、石涛和龚贤等人作品逐一观摩,并内化于心之后,他的绘画境界又有了质的提升。就此而言,岳黔山可以说是少数对传统用功甚深的当代画家之一。据他的学生介绍,“岳老师在课堂教学上,可以画出历代任何一个名家的笔法、墨法、图式,如数家珍,若临李可染、黄宾虹、傅抱石、陆俨少的作品几可乱真”。可见,岳黔山是一位熔古今于一炉、汇南北于一体的集大成者,其笔墨功底是一流的。 岳黔山 任风雨 纸本水墨 360×140cm 2017年 由于对传统笔墨语汇有着全面深入的把握,岳黔山成为当代画坛笔墨技法最繁复和最有变化的山水画家。他几乎在每一幅作品中,都会根据不同的表现对象使用不同的笔法、墨法、皴法、章法。无疑,李可染、王振中、王镛一脉抓住“写生”这一重要环节,继而推动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思路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近年来,岳黔山差不多每年都要带领学生到云贵、皖南、太行山、天山等地方去写生、创作。在此过程中,他创作出了许多有现实感的,生机勃勃而又清新的作品。他的这些作品给我的印象是深沉雄强、古厚拙劲,流露着金石味,体现在用笔上是老辣苍劲、凝重坚实,笔笔中锋,行中有留,如曲铁斑驳,如壁坼屋漏,如岩石风化。他的用墨则厚重温润、虚实相生,以干皴、渴点、略染辅助用笔,可谓墨与笔会,得气韵生动、气象苍茫之境界。他的构图不求奇险,总是平中求奇,充实、饱满、丰厚,一切都显得那么雄浑、有力、苍厚、深邃,一切都蕴含着无限的生命力。 岳黔山 榴园高秋 纸本设色 367×146cm 2015年 他的这些作品给我的感觉是丰富,即其画作表现内容的宽泛和表现手法的多样。他的作品或取材于壁立千仞的太行,或取材于粗厚苍茫的燕赵,或取材于秀雅宁静的云贵,或取材于积雪满山的新疆,身处真山实水之中,岳黔山逐渐领悟到,所谓山水画并非画山水,而是画感受。因此,若要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就必须寻找、创立自己特有的表现样式,也就是自己的艺术语言。因为表现对象的不同及感受的不同,岳黔山的山水画风格带有某种多样性与不确定性。他可以焦墨点线造型,也可以层层积染写境;他可以水墨没骨写云山,也可以彩墨辉映绘山河。换言之,他的笔墨可以苍,可以润,可以简,可以繁,可以清,可以浑,可以色显墨辉,可以墨助色韵,可以笔取胜,可以墨出彩,从中不难见到宋人的气骨、元人的风韵、范宽的雄峻、米芾的云烟、倪瓒的清逸、王蒙的茂密、石涛的万点恶墨、龚贤的浑厚苍茫,以及黄宾虹的含浑无尽。然而,这一切都被岳黔山的大手笔包孕其中并进行了脱胎换骨地改造,继而也就成为他自己的山、自己的树、自己的云,这也就是他自己开拓的一个博大雄深的山水世界。这些作品所抓取和表现的,实际上都是画家在特定情态下的一种感受和印象,这些作品不仅画出了画家的眼中所见,也画出了他的心中所想,更画出了他的脑中所思。在我看来,紧紧抓住贴近生活、实境写生这一基本点,乃是使岳黔山的作品显得充实而多样,没有空洞和重复的样式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岳黔山 蕉林秋晚 纸本水墨 360×140cm 2016年 岳黔山的花鸟画创作是与山水画创作并行不悖的。他不会因致力于山水画创作而放弃花鸟画创作,也不会因潜心花鸟画创作而冷淡山水画创作。实际上,他总是“一心二用”,分而治之。岳黔山的花鸟画多为大写意之作,和山水画一样,他强调画面的自然气息。他近期花鸟画的表现内容大多源自他在云南西双版纳植物园中的写生经历。在此期间,他不断在观察自然、感受自然、体验自然、亲近自然的过程中,提炼出新的程式,创造出了与之相适应的绘画形式语言,这一绘画形式语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岳黔山 蕉林野趣 纸本水墨 280×210cm 2017年 第一是他将古人折枝花鸟的小情小趣变为构图宏阔的大景花鸟,因此,他的作品往往画幅巨大。他还直接以如椽大笔纵横挥洒,对景写生。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所谓的“写生”不是指对自然景物进行描摹,而是他根据目识心记、根据传统理法、根据想象与创造的“对景创作”。这也充分显示出了岳黔山驾驭大画的非凡能力和他笔墨的深厚功力。 岳黔山 金风飒飒 纸本水墨 280×210cm 2017年 第二是他突破了大写意花鸟题材的固有范畴,将那些从未见过的奇花异木,如南椰、象腿蕉、棕榈、朱槿、西番莲、炮仗花、非洲芙蓉、曼陀罗、火焰花、滴水观音、鱼尾葵、弯子木等都呈现于笔下,继而力求在画面中表现出原始花树幽深丰茂,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岳黔山 蕉林野趣 纸本水墨 367×576cm 2017年 第三是他综合了古今艺术之长。他继承了水墨大写意开创者徐渭的落墨为格、放笔直取、淋漓大气的画风,吸收了吴昌硕以篆籀入画、雄浑苍老的用笔运墨经验,融入了齐白石“红花墨叶”法,还有潘天寿奇崛构成的崇高之境,李苦禅墨气丰厚润泽的生动景象……上述诸家笔墨的精髓被岳黔山融为己用,因此,他的作品往往能够在广取博征、厚积薄发中见出造化自然的活力。 岳黔山 版纳象腿蕉 纸本设色 367×144cm 2015年 第四是岳黔山以感性生命入画,因而,他是最少受传统规范、程式束缚的画家之一。岳黔山的花鸟也因此显得立意开阔、气势宏伟、磅礴大气而生机勃勃,给人以尚意、尚势、尚气、尚力、尚韵、尚趣的艺术感染力,也充分展现出一种“大花鸟”的精神。 岳黔山 南椰 纸本设色 240×120cm 2014年 在岳黔山看来,中国画的传统是一个发展着的艺术体系,传统的概念必然随着现代中国画家观念的更新而不断拓展它的外延,向着既是“民族的”又是“现代的”的方向发展。囿于古人的笔墨是行不通的,游离于传统也是不可行的。就此而言,好的画家应该在题材的开拓、笔墨的更新、立意的独到三个方面融入当代人新的感受、新的思想、新的精神,使中国画成为有感情、有个性、有生命、有灵性的形象载体。这是岳黔山努力的主要方向,也是给当代中国画家的启示之所在。 岳黔山 风雨送秋 纸本水墨 180×90cm 2011年 岳黔山不仅是一位极具天赋又勤奋过人的画家,他也是一位学养丰厚、年富力强又胸怀坦荡的学者,这就决定了他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从容地去面对、去思考中国画的当代使命。就此而言,中国画的希望和前途正寄托在像岳黔山那样的,潜心于艺术创作的中青年实干家身上。 (本文原载《美术观察》2018年第4期) 岳黔山 加榜写生 纸本水墨 50×100cm 2017年 岳黔山 白云深处 纸本水墨 46×68cm 2015年 岳黔山 法轮寺写生 纸本水墨 46×68cm 2014年 岳黔山 官峨沟写生 纸本水墨 68×46cm 2012年 岳黔山 清西岭北望 纸本设色 50×50cm 2012年 岳黔山 古城遗韵 纸本水墨 60×68cm 2011年 岳黔山 吐峪沟 纸本水墨 50×68cm 2009年 岳黔山 太行山崖 纸本水墨 48×68cm 2008年 岳黔山 怀柔夜山 纸本水墨 46×68cm 2002年 岳黔山 秋山诗意 纸本设色 50×50cm 2000年 岳黔山,1963年生,贵州贵阳人。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学院创研部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贵州省黔山书画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荣宝斋画院、新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