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州盏现代仿品的识别鉴定

 观巷居士 2018-07-27

現代仿品釉色均勻, 大多无分色现象, 施釉方法也与老盏不同, 比如景德镇的仿品多采用“吹釉法”上釉, 釉面平整光滑无“泪痕”, 除足心外无露胎处, 色泽均勻,无变化,给人一种涂料质感。陝西﹑河北等地的仿品多使用“漂釉法”上釉, 即把整个坯体迅速放到釉液里涮一下,捞出后用湿泡沫塑料块将足圈上的釉擦去, 这样除底足无釉外,其它都上釉,所以从施釉上判别,新仿与老盏区别很大。

仿吉州盏做旧,一种用酸浸泡然后入土,釉面腐蚀,有土侵粘结,但用水怎么都洗不干净,且用手抚摸釉面,有发黏的感觉,不像老盏的毛糙刺手。还有一种裹泥入窑或烤箱里面,加热400度上下,做土沁痕迹,这样的土沁是去不掉,但土颜色偏红,偏硬,不符合南方酸性土壤的土沁特征。还有一种,喷砂处理,这招来自对石头的加工,喷砂处理后的釉面,土粒入侵釉中,但有外力的感觉,且大小一致,分布均匀。

吉州盏现代仿品的识别鉴定

洒斑玳瑁盏

用放大镜看仿品吉州瓷器的开片,在开片缝隙中渍满盐粒状物质,而且夹杂黑褐色的球状珠,如同树胶一样鼓起,这些都是瓷器浸入酸液中所致,白色颗粒都是酸与瓷器胎体反应的结果。如果老瓷器,也有开片,有时缝隙也夹杂颗粒,但是土色,偶尔有闪五彩光细沙等,土质非常细腻,可以用粉尘形容。

吉州窑白釉绘花是用乳白釉在黑釉上描绘纹样入窑烧成。除描绘白色直条纹的黑盏外,还有用毛笔蘸釉大笔一挥几下,绘出芦荻、兰竹、折枝等白色花纹的吉州黑盏。还有一种在盏内外,大笔画了几条曲线,烧成产生漂亮的窑变,这样的大写意让人浮想联翩。

吉州盏现代仿品的识别鉴定

看胎质也是鉴定新老的必要条件,老吉州盏,胎质有颗粒感,大小颗粒都可以感觉到,有老粗布的感觉,而仿品胎质相对细腻一致,原理如同过去是用石磨磨碎小麦,而现在是打面机粉碎,是看不到颗粒的,但老瓷器烧制时间长,胎质有熔融感,而现在粗糙如细沙纸,老瓷胎质有泥质感,因为在过滤胎土时,小于筛目的细小颗粒都流入泥池的缘故。

既然仿品与老盏的胎质区别很大,那如何蒙混过关呢?河南仿品大多是在底足露胎处,喷上细细的泥浆,烧成后,底胎感觉非常有老气,如同老胎一样,但用放大镜可以看出,胎的外层有一层均匀的颗粒状覆盖物,而与老胎截然不同,当然那层覆盖物也与化妆土不同。而景德镇等地的仿品,多用酸的腐蚀,腐蚀后的胎底,很粉,很松,如同粉笔的感觉。

吉州盏现代仿品的识别鉴定

鉴别一件瓷器的新老,是先整体后局部,千万不要中一些细微特征鉴别的毒。你什么都不明白,就拿放大镜看气泡,就是把气泡放大到鹌鹑蛋那么大也没有鸟用。气泡只是进一步佐证而已,死亡气泡也不能作为主要证据。如何正确鉴别呢?如同鉴人,人由形与神构成,一般认识知其形,特别熟悉识其神,闻声即可知道。瓷器也是如此,刚玩区别其型,熟悉了,瞄一眼就知道新老,这一眼抓的是神,它器形的样子,它绘画的风格,它釉质的质朴,这决非机器可比。

很多吉州盏的釉下有网状的褐红色纹路,其实是釉的开片所致,因为釉薄,容易产生开片,加之在地下长期与土质反应,就形成独特的开片。当然现在的精修盏,也可以把开片仿的很逼真,要注意真釉面与胶的区别。如果用胶精修,手摸上去像是摸牛皮纸,不实的感觉,而真品就不一样,温度会迅速传导,有质感、滑感。

吉州盏现代仿品的识别鉴定

判断瓷器的新老,首当其冲是看釉质釉色,比如吉州窑的釉非常有特色,我现在还没有发现仿品的釉与老货接近的,虽然是黑色,但也与众不同,一种釉厚,烧制的温度高,釉没有被酸咬,那种黑是油光滑亮的甘黑,在光线下晃动,可以看到有黑丝绸一般的光泽;在放大镜下,逆光观察,可以看到釉的流淌痕迹,一种凸凹有致,相互错落衔接的纹理。还有一种釉薄,温度偏低,有土吃的现象,釉色木光,但也油润。不论那种釉,在放大镜下,都有起皱,翘皮的感觉,如同老年人的皮肤,更像干涸的河床,那种干、裂的感觉。

吉州盏的复烧也是很多的,如何识别重新回炉的老瓷器呢?一是缩釉点比较多;二是,土沁在釉下或釉中,因为釉面重新熔融,或挂釉料,把以前的土沁覆盖了;三是,不该出现釉的地方出现釉,比如残缺部位、缝隙等;四是,底足露胎部位,有的地方出现很深红褐色斑块,是因为不可能清理完老盏的土沁蘸附斑块,而这些含铁量大,加温会变成氧化铁。

吉州盏现代仿品的识别鉴定

老瓷器的品相与埋葬的墓室有没有进水有很大关系。古代埋坟非常讲究,南方多山,一般埋在半山腰,一是怕进水,二是古人有“生如寄,死如归”的说法,就是说活着犹如到世上旅行,死了就回家了。所以,躺在山的怀抱,可以万年无忧。但南方土壤偏酸性,古人发现他们的先人的棺木多腐烂,以为是虫咬的缘故,所以,从唐代开始,会在棺木上方或里面铺上厚厚的石灰,有的大墓厚度达50厘米,以为这样可以万年永固,但恰恰相反,石灰见水腐蚀性更大,一般南方的埋葬,不进水的不到3%,一旦进水,木头几乎上部全部腐烂掉,棺木里面的东西也都面部全非。清代人知道了,腐烂与土壤有关,所以,清代以后的埋葬不再有石灰。

吉州盏现代仿品的识别鉴定

凤纹折枝盏

古代人埋葬先人,非常讲究,还有排水系统,按理应该不会进水啊,但为什么会进水呢?

这是因为,排水系统的洞会延伸到山脚下,但几百上千年的时间,这排水洞,却是老鼠,蛇的天然洞穴,老鼠(或蛇)会在洞里安家,在洞内挖洞,这样就会把排水洞口堵死,如此,水不会排走,而将墓穴淹没,糟糕的是水与石灰反应,具有更大的腐蚀性,所以,当你见到釉面被腐蚀的一块一块凹下的时候,不要以为这是小墓的东西,这恰恰是大墓的东西。那种腐蚀犹如人脸被泼了硫酸。但这样的墓,想找一块完整的骨头都难。

吉州盏现代仿品的识别鉴定

梅花朵朵开

据南方的朋友说,一般30个墓里面,有一个没有进水的就不错了,没有进水的墓葬,里面的东西如同新的一样,这样的东西拿到市面一般认识的不多,所以,他们有自己的渠道,也不可能在市面出现,世人评价来点播去,多半是盲人摸象。我有幸见过一些,对精品略知一二,对古人知之越多,爱之越深,顶礼膜拜,不为过也。

吉州盏不管是喝茶也好,吃饭也好,都是以实用为主,但由于没有底足,热传导快,所以必须加厚碗底,这样做还可以使盏的重心下移,不易损坏。这个从盏口到盏底逐渐加厚的过程,一般肉眼不易察觉,如同现在女人穿的隐形高跟鞋。但我们可以用食指与拇指夹住盏壁,从底到口夹住上移,会感觉到厚薄的变化。而仿品一般不是手拉坯,厚薄均一,用这种方法一摸就露馅了。还有重量的不同,老盏拿在手心有下坠感,而仿品轻飘飘。

吉州盏现代仿品的识别鉴定

吉州窑的撒点是用扫帚苗粘釉甩上去的

上次说到,用食指与拇指捏住盏壁,从下到上划过,可以感知胎的厚薄变化,同样,捏住盏壁,慢慢旋转一周,可以感到有的部分有阻手的现象,这是因为过去是手拉坯,拉好后,外壁稍微修理一下,而内壁不修的,挂上釉后,看不到拉胎留下的痕迹,但手比较敏感,如同,我们看透明胶不知道开头在哪里,但用指甲盖紧贴透明胶外层划过,就会在阻手的地方找到开头。而现在的仿品一般不是手拉坯,比如可能注浆成型,也可能旋压滚压成型,这些都不会在盏壁留下痕迹。

瓷片与整器是一对卵兄弟,一个在农村风吹日晒、粉身碎骨,皮肤粗糙头发黑;一个在城市坐办公室,细皮嫩肉、五支健全,粉面肥颐头发白。他们差异大,不能不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