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瑜此计并不高明,但却坑苦了曹操,坑杀了蔡瑁!

 解构经典 2018-07-27

群英会

)QS)3BQ3T3WSS]8B@%6%@MU

蔡瑁用荆州向曹操换来水师都督的职位,但在第一次与周瑜水师交战之际,因为曹军不习水战的原因大为失利。后来在周瑜夜巡曹操水军之时,看到曹操水军训练严整有序,便将蔡瑁、张允视为心腹大患,欲除之而后快。正在此时,蒋干自告奋勇向曹操请命要来劝降周瑜,于是便有周公瑾设计群英会,蒋干盗书献曹操的好戏,也导致了蔡瑁、张允人头落地的结局。但是对于蔡瑁、张允的死,很多人以为是曹操、蒋干或周瑜所为,小编以为,蔡瑁的死与这三人有关,但并未不完全,那么究竟蔡瑁、张允的死与谁有关,各位在此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试析之!

SV%N{EV8XDN0V$0JW1{ZY3T

 

蒋干的不自量力和急功近利害死了二人

蒋干自告奋勇向曹操请命去江东说降周瑜,这个可以理解,毕竟作为曹操账下谋士,有心为自己的主子出力也在情在理,但是到了东吴之后,对于形势的误判就罪该万死了。昔日的同窗好友,今日已成了东吴的兵马大元帅,而且周瑜说的很清楚——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蒋干素以能言善辩而闻名的,但这毕竟属于技术层面的内容,他不明白,相较周瑜早已交付与孙氏集团的那颗忠心来说,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因此他并不甘心就此回去复命,无功而返,贪功心切的此人,被面子、功利冲昏了头脑,对周瑜伪造的一封书信坚信不疑,便做出盗书之举,而也正因此,让蔡瑁、张允二人因此丢了性命,让周瑜除去了自己的心腹大患。

CFT85OT$G%K_4WAQ0EJ0TTC

曹操的生性多疑斩杀了二人

曹操生性多疑,而且做的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作为当时天下第一的雄主,有多少人想要自己的脑袋,所以亦更加的谨慎、多疑。蔡瑁的背主求荣,见利忘义,更让曹操对其厌恶至极,所以在蔡瑁请降当日,面对荀彧的询问,直接给出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答复。而这一答复也说明,蔡瑁、张允对于曹操来说只是一个暂时需要利用的工具,而此二人在曹操心中早就已经是该死了千次万次的刀下之鬼。基于这样的合作基础,一贯以精明自诩的曹操,在看到周瑜伪造的书信时,不仅将自己内心深处的厌恶和不信任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还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精明果敢的秉性,让二人连为自己辩驳的机会都不曾给予就结束了二人的性命。

L5J2](YL0BSOZPL)E]VUFI4

 

二人的不仁不义、不忠不信害死了自己

蔡瑁作为蔡夫人的内弟,曾经效力于自己的姐夫刘表,如果没有姐夫、姐姐大恩,也不会掌握荆州的军政大权,但是此人不仅不思回报,相反却被利益和欲望冲昏了头脑,利用家姐作为妇人的目光短浅和爱子的私心,插手刘表的家务事,几次三番加害刘备、逼迫刘琦远走江夏,在其父临死之时都不允许父子二人相见,最后竟然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视家姐和外甥的性命于不顾,为了自己的一己荣华、安逸,竟然用计将荆州九郡白白让与曹操。如此的不仁不义、不忠不信,将自己立身处世的招牌砸的稀巴烂不说,也并没有为其换来永久的安乐,相反在其归降之初就被曹操谋士荀彧嗤之以鼻,如果不是曹操将领不习水站,二人尚有可利用的价值,估计早就成了曹操的刀下之鬼了吧!

4E@4E8WN]33CE3NUR[}`VT8

周瑜的计策并不高明,但是却让蔡瑁、张允之辈轻而易举就丢掉了性命,该事件看似充满了无数的巧合,但其中又含有太多的必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蔡瑁、张允做人的失败,道德品质上的卑劣性砸掉了自己的招牌,让自己在世人心中成为一个见利忘义、背主求荣的小人,身为将领,既不能享受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荣耀,又没有种下荣妻荫子的善因,怎么可能会死得其所,求得善终?

该文素材均选至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内容瑾代表小编个人观点,欢迎大家不吝指教!

如希望了解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解构经典!

(09DWU[W}_C%Z_95HV~SNH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