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梵眼】什么?阿拉善天眼都是从石头里砸出来的?

 玉见集宝街 2021-02-21

集宝街——玉见魅力石界!

Youth Day

清末潘次耕曾生动地描述:“人唯至灵,乃生双瞳;石亦有眼,巧出天工。黑睛朗朗,碧晕重重;如珠剖蚌,如月丽空。红为丹砂,黄为象牙;圆为鸲鹆,长为鸟鸦。象斗台之可贵,唯明莹而最佳。”据说他描述的便是戈壁天眼石。

(阿拉善天眼矿脉

说起阿拉善天眼,经常玩阿拉善玉的石友们无一不为之倾倒,除却体量不大,价格不菲,其神秘灵动的眼睛纹理,令人“才信倾城是真语,直教涂地始甘心”。

可美则美矣,阿拉善天眼是怎么来得呢?“如珠剖蚌”可以说十分形象了,因为阿拉善天眼都是从石头里砸出来的。

天眼泥蟠不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成矿过程要求非常苛刻。

首先火山熔岩流二氧化硅的含量必须在45%到52%之间,只有这个浓度的熔岩流才能在地表缓慢流动,气孔才可能被拉成圆形或棒型的形状;

其次,要有富含二氧化硅和各种复杂化学成分的热液反复填充,一层层地次第收附形成同心圆的石眼;

三是母体玄武岩的孔壁必须光滑;四是形成天眼石的地质结构要十分稳定,只有同时达到这几个条件,才可能形成包裹天眼的巧石,可谓世间不可多得。

这样繁复的形成过程,使天眼矿脉的开发很难,小小的一枚天眼,经过开凿矿石,将外部包裹的玄武岩与其分离,表面完整温润的天眼原石才会显现。

同时,在雕刻师创作过程中,天眼原石大料的产量小,也很可能有为数不少的贯穿裂纹,再加上目前的技术手段尚且不能全面、准确的探知原石内部的裂纹位置及纵深,得一件质地通透,成色逼真,雕刻精美的天眼作品难上加难。

然乾坤百精物,至宝无文章。雕琢为玉器,真性一朝伤。

天眼的升温使得天眼雕刻作品一时走俏,蒙天珠、挂坠、手把件等多元的艺术形式在奇石市场各放异彩,同时也致使天眼原石愈发难得。

比起雕琢后的天眼作品,原石给人以更加原始的震撼。从石头里砸出来的天眼原石表面完整圆润,与外部包裹的玄武岩成分质地截然不同,有的天眼立体有如浮雕,俏色明亮鲜艳,“脱胎玉质独一品”,令人不禁感叹自然巧工,其貌不扬的石头里竟能砸出如此精巧的天眼!

原石之心,大朴若素,原石之魂,大巧若拙。天眼,是世间真实而具象的符号,它从混沌中来,以眼聚集自然的精魂,以眼描绘自然之灵韵。从石头里砸出来的,是历经风雨后的婉转成歌,是天地造化的人间至美。

原创:西贝

编辑:西贝

以上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