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站地的爱情

 西蜀老农 2018-07-27

        我1986年从北京去上海复旦大学念书,我父母每个月给我的生活费是50块钱。第一天去食堂打饭,老远看到低廉的菜价很是兴奋了一阵子,但当卖菜的师傅把我要的西红柿炒鸡蛋递出来后,我看了一眼,立刻就把饭盒递了回去:“师傅,原样再来一份!”                  

      

(上图为我们宿舍的毕业照)


        第一个学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50块生活费全部花在了吃上。第二年春天,当同学们都在商量去哪里过春假时,我口袋里的零钱仍然不够买一张火车票。一个礼拜天的下午,我从亲戚家打牙祭回来,在离复旦还有一站地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路边一个军队大院门前贴了一张海报:礼拜一晚上放映美国片《爱情的故事》,票价两角。这片子当时还没有公映,算是内部片吧。我急忙跳下车,掏出钱包,里面是从亲戚那里刚领到的伙食费。


        如今的我已经想不起来当时哪来的勇气了,我毅然决定拿出40块钱,买了200张票。然后回到宿舍找来一张白纸,写了一份广告贴在了学校食堂前面的公告牌上:美国巨片《爱情的故事》,票价3角。


        这是复旦校园里贴出的第一份学生经商广告,可惜当时没有相机,没把它拍下来,否则就是文物了。

      

        第二天,我怀里揣着一把毛票第一次在电影院里领略了美国式的爱情故事,并发誓效仿。一个礼拜之后,我用这些毛票买了张上海去杭州的火车票,和同学们一起泛舟西湖,并在晨雾缭绕的虎跑泉边向一位暗恋已久的女生发动了攻势。


        回到校园,我突然发现食堂门前的公告栏上一夜之间贴满了经商广告,禁不住金钱诱惑的大学生们扑通扑通跳下了商海。可我却在爱情的力量的鼓舞下开始用功读书,不再做小买卖了。

      

        转眼4年过去了。同学们纷纷道别,互相说一声:美国见!这还真不是吹牛,我们班57个人,毕业两年后就有50个去了美国。


        离校那天,我和一位非常要好的曹君相约结伴同行,一起回上海亲戚家。他马上要去美国读书,我也正在准备考托福,志在必得。等车的时候,不远处一位白衣如雪的少女吸引了我俩的视线。巧的是,我们3人上的是同一辆公交车。曹君胆子小,便偷偷鼓动我充当马前卒。我忘记了我的第一句开场白是什么,只记得我们仨很快在车上交谈起来,气氛融洽。

      

        曹君的亲戚家比我的远一站地,我只好悻悻地下了车,目送他和那位少女一起消失在夜幕中。

      

        2014年,我在美国的家中招待14年未见的曹君,他的小女儿才3岁多,长得聪明伶俐。我拍着她的头说:“你知道吗,当初如果我家多一站地,你现在就是我的女儿了。”她一脸困惑地转向妈妈:“Mama, what did he say?”。

      

        她那漂亮的妈妈含笑望着女儿,白衣依然如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