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南行散记(二十)再向武宁行

 金色年华554 2018-07-27

再次和友人及他的朋友们相聚,席间闲聊,谈起江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夫君表现出极其艳羡的神情。友人建议说,既然这么喜欢江南,可以在这里看看有没有中意的楼盘,如果不中意德兴这个地方,还可以前往江西武宁去考察一下,那里的自然环境也不错。正好临南行前夫君的好友曾谈起这个意向,委托夫君帮忙考察一下。

其实,我们南行最初预想的终点只是江山,如今本想把德兴作为此行的终点,然后折返向北,没想到友人又建议我们前往江西武宁。真是人在旅途,心不由己。友人及其在座的朋友对江西武宁只是有所耳闻,并没有人去过。夫君意犹未尽,于是友人又联系了在武宁居住过的好友,约好第二天早晨在酒店大堂会面。

第二天早晨,友人携好友准时出现在酒店大堂。这位温润的中年男子极其详细地介绍了武宁的自然环境以及自己在那里居住的感受。百闻不如一见,夫君早已蠢蠢欲动。谢过友人的好友,辞别友人,出发前往江西武宁。

和江浙一带的公路相比,江西境内的公路显得更加空旷,走很久才会遇上一两辆车。村庄不知道都藏在什么地方,满眼都是辽阔而广袤的丘陵。我们仿佛又进入了无人之境,只有自然敞开宽广的胸怀拥抱着我们这两个来自北方的旅者。

南方水系的发达令我们无比喜悦。公路的一侧出现了油绿平静的水面,茂盛的绿色覆盖在水中的小洲上,小洲的倒影静静地伏在水面,极其温情。鸟儿们不知在哪里唱着动听的歌,偶尔从公路呼啸而过的车辆带来的噪音丝毫没有影响到鸟儿们歌唱的节奏,它们依旧一板一眼,绝不跑调。导航显示这里是江西上饶市万年县七一水库,这个名字极富时代特色。根据我有限的地理知识判断,导航显示得不够准确:七一水库坐落在玉山县,在信江上游。信江是上饶人的母亲河,玉山金沙龙是信江发源地。由于这里属于亚热带多雨湿润型气候,信江要么洪水泛滥,要么大旱,它的“喜怒无常”令上饶人吃尽了苦头。1958年3月20日,当时的玉山县委向上级正式提交要求兴建七一水库的报告,报告中引用了一句风趣的俚语:“玉山雷公放个屁,下游六县喘不上气”。也许正是这句通俗有趣的俚语打动了上级政府,1958年7月1日,七一水库正式动工。

或许是导航系统出了问题,此七一水库和彼七一水库究竟是不是一回事,我也无从知道了。

大约又向前行驶了一个小时,11:56,再次驶上一座长长的桥,水面宽阔。不远处的水面上,另一座大桥与脚下的这座桥遥遥相望,像一对双胞胎。导航显示脚下的这座桥名为瑞洪大桥,位于上饶市余干县,但查阅资料却没有查到任何蛛丝马迹,让我的好奇心严重受挫:也许它就是架在南方众多江河上的一座极其普通的桥吧。在资料中倒是查到了“瑞洪镇”,这座大桥也许是因这座镇子而得名。瑞洪镇隶属于上饶市余干县,至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因“闽越百货所经”而置镇,有“余干小南昌”的美称。明太祖朱元璋大战鄱阳湖时曾在这里休整过。

12:13,一片烟波浩渺的水域出现在路的一侧,导航显示:鄱阳湖。和江浙一带秀气的水比起来,这里的水显得“博大精深”。把车停靠在路边,低矮的栏杆隔开了公路和水面,水面仅距公路几米之遥。风很大,湖水拍打岸边发出清晰悦耳的“哗哗”声。此时万里无云,阳光炽烈,但深邃的湖水似乎有着极其特殊的魔力,让炽烈的阳光散失掉了带来的热量。风带着水的香甜气息扑面而来,险些令人醉倒。我从小在运河边长大,不是我不热爱家乡的运河,和这里的水域相比,我家乡的运河充其量只是一朵浪花而已。

图片发自简书App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古代称为彭蠡、彭蠡泽、彭泽。鄱阳湖是个巨大的水系,汇集了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五大河流及各级支流,为长江源源不断地输送“血液”,由此我不由得想到“地球是个水球”的说法。在地球上像鄱阳湖这样的水系数不胜数,是它们让地球在宇宙中成为一个令人惊叹而又充满灵性的神秘星球。

根据查阅的资料,准确地说我刚刚看到的湖其实应该是“陈家湖”,原是鄱阳湖南部金溪湖湖湾中的一个湖汊,后来演变为受人工调控的水库型湖泊。我眼中的“烟波浩渺”其实只是鄱阳湖的九牛一毛罢了。

在江南,每次看到水,我都觉得自己的内心也变得清澈透明起来,水的润泽让整个人都像久旱的作物遇到了甘霖一样欣喜。假如让我变成一条小鱼,我愿意生活在江南的水中,水流可以带着我在浩渺的自然中游荡。游累了把头探出水面,接受太阳的爱抚。我愿意和每一朵可爱的浪花一起嬉戏,任由它们把我抛起,然后再把我放下,体验心跳加速的感觉。再或者,我也愿意变成水中的一朵浪花,随着众多的浪花一起向前奔涌,汇入到长江中去,去领略“孤帆远影碧空尽”的辽远。

驾车通过湖面上的大桥,两边是水天一色的湖水。请原谅我词汇的匮乏,我不知道该如何形容这种美,只能任凭这些美丽的湖水从我的眼前掠过。车内的音乐轻轻响起,让我莫名地有了一丝伤感:我竟然无法表现它的美,太遗憾了。或许,遗憾也是大自然送给我的另一种形式的礼物?其实任何一种语言描摹出来的美,都无法超越大自然本身的那种美。

穿过南昌市南昌县,进入南昌市青山湖区,穿过湖滨公园那条路,进入东湖区,一座斜拉大桥令人眼前一亮,远远的就可以看到高高在上的四个红色大字:八一大桥。大桥下面是端庄大气的赣江。可惜这里不能停车,据说行走在桥上向西南方可远眺滕王阁。这座大桥建成于民国25年(1936年),本名中正大桥,1949年以后对这座桥进行了改建,更名为“八一大桥”。由于车流量逐年增多,大桥有些不堪重负,1995年11月5日动工兴建新八一大桥,1997年9月29日正式建成通车,成为南昌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图片发自简书App

坐在车上,我还拍到了桥栏杆上的一只大白猫,这是一座石头塑像。大猫两眼圆睁,一只前爪紧踏地面,另一只前爪高高举起,嘴巴张开露出锋利的牙齿,两侧的胡须像坚硬的钢针,尾巴有力地翘起,似乎要去抓住硕大的老鼠。桥栏杆上雕有石狮并不令人惊奇,雕有猫的塑像还是第一次看到。

图片发自简书App

南昌是一座看起来极为朴素的城市,和很多省会城市比起来甚至略显土气,但在唐代才子王勃的眼中,它却是“中流砥柱”: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这几句话绝好地诠释了南昌的地理位置。

在八一大桥上行驶,光顾得左顾右盼了,直到在导航的指引下要从桥上下来左转的时候才发现前面有“外埠车辆禁行”的字样。我们像做了贼一样胆战心惊地驶离了八一大桥。

肚子“咕咕”地叫起来,是该找个餐馆吃午饭了,担心在南昌城里不好找到停车位,于是继续向前走,寻找停车方便的餐馆。根据我的判断已经离开南昌市区到达城乡结合部的时候,一家名为“阿庆嫂菜馆”的餐馆吸引了我们。餐馆里只有老板娘一个人坐在吧台后看电脑,大堂里没有客人。见我们走进来,老板娘很热情地从吧台后面走出来,一边招呼我们一边招呼店里的服务员,一个大约二十八、九岁的女服务员应声从里面走了出来。她带我们走进一个大的房间,里面摆着六、七张精致的方形小餐桌,一个身材魁梧的小伙子躺在两张椅子搭成的“床”上睡得正熟。服务员招呼我们坐下,把正在酣睡的小伙子叫醒,小伙子很麻利地从“床”上起来,向外面走去。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夫君点了几个清淡的小菜,服务员就去后厨了,我们坐在开着冷气的屋子里小憩——长途的奔波确实让我们感到有些疲乏。

大约半个小时,我们点的菜陆续上齐了。服务员坐在另一张桌子旁休息,夫君边吃边和服务员闲聊起来。听说我们从河北来,服务员显得很兴奋:“我老公就是河北保定人,我也算半个河北人呢!河北冬天可冷了,每次过年回去我都冻得不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现在我才领悟到它的含义:在你看来习以为常的事情,对于别人来说也许是很难适应的。服务员说自己是在北方打工时和老公相恋的,后来由于不适应北方的气候,老公就随她到江西来打工了。“那你老公适应这里的气候吗?”“开始也不太适应,后来就习惯了。”说完她站起来给我们倒满茶水。

我们向她打听这里距离武宁还有多远的路途,她摇摇头说:“你们去问老板娘吧,她经常外出的,我也没有去过那边。”

老板娘有着阿庆嫂的干练,听说我们要去武宁,很开心地说:“我去年去过,你们还要开几个小时才能到那边。只是一个县城,没有这边繁华,环境还是不错的。”听了老板娘的话,我有点儿心灰意冷了,现在的行程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想,既然没有那么好,干脆放弃,掉头回去吧!不过夫君是不到黄河不死心的人,听了我的想法,他又揶揄我说:“又变成胆小鬼了吧!别人说的是别人眼中的武宁,说不定你看到后不是这样的感受呢!”

为了在天黑之前到达武宁,我们一路加快了速度。路上车辆稀少,整个公路成了我们两个人的世界。路的两侧看起来一片苍茫,越向前走,两旁的树木越发变得润泽起来。

17:05,山路出现了一个优美的弧线,在即将到达弧线的地方,远远地看到一个建有围栏的观景台:西海观景台。沿着木制台阶向上走,穿过一条短短的木质走廊,是一片开阔的地方,铺着木质地板。一块半人高的石头沐浴在傍晚的阳光下,“观海”两个红色的大字静静地躺在石头上面。

站在观景台的栏杆旁眺望,近处是葱郁的树木,远处是迷蒙的水面,连绵的山峰肩挨着肩卧在水中,似乎在守候着什么。夕阳将光泼洒在水面上,把水染成柔和的橘黄色。

没有游人,没有当地人,我们站在观景台上发呆,惊异在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居然有如此令人陶醉的景致。

这时有一行人登上了观景台。一个操着并不流利的普通话的年轻人向这一行人做着讲解。原来,眼前的这片水域名为西海,旁边的这条公路是S306(也称红修线),这个观景台是S306上眺望西海的最佳位置之一。在连绵的山峰的更远处,就是有名的庐山。西海,原名柘林湖。1970年因修建柘林湖水库(即庐山西海),将武宁县城新城选址于南市岭,旧城于1970年10月开始拆迁。“大家看水面上露出的那棵树,曾经是老县城的见证者,我们称它为沧海一树。”年轻人指着远处的水面说。原来武宁老县城自东汉建安四年建县到被淹没在水底,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1700多年的历史,该有多厚的书页?像千岛湖的淳安古城和遂安古城一样,这些历史都被淹没在汪洋中了,和它们一起消失的还有那些鲜活的建筑。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我知道我要去的只是一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新县城,我的兴趣忽然消失了。离开西海观景台,继续向武宁县城进发。在将要到达县城之前,又遇到一条不知名的河流(或者是江),堤坝上还有新加固的痕迹,防洪用的沙袋还在。虽然河流在河床中平缓地流淌着,但这之前,河堤一定经历过洪水的考验。想到出发前在新闻中看到的南方抗洪的消息,我不禁佩服起我们两个人的胆量来。

傍晚时分,终于到达武宁县城。我们没有急于入住宾馆,而是先在武宁的街道上转了几圈。这个县城的规模和北方的很多小镇很像,虽然历史很短,却显得有些苍老和疲惫。我们决定先住下休息,第二天返航。

2017.12.0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