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通宝是乾隆时期的流通货币,乾隆皇帝在位的60年里施展其“文治武功”的治国策略,创造了封建社会里最后一个辉煌盛世,之后民间便盛传佩带“乾隆通宝”铜钱可驱灾辟邪,又因乾隆二字谐音“钱隆”而备受后世藏家所喜爱的钱币。 该钱币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背面的满文比较复杂,上面有很详细的价格和钱币拓片。乾隆通宝钱径约25毫米,重约3g。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币种与不同时期形状与大小也有不同 乾隆通宝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背面的满文比较复杂,可以参考华光普的《中国古钱币目录》,上面有很详细的价格和钱币拓片。历史年代为,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绝大部分为小平钱,新疆红钱有部分当十钱,宝泉、宝巩发现有大钱,但应为开炉或后铸花钱,非行用品。 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高宗即位,改元乾隆。铸行“乾隆通宝”,要求仍重一钱二分,该钱书法铸工都比雍正时更为精美。最初清政府仍继续执行通货紧缩的政策。钱局较雍正时有所增减,首先在乾隆四年,停了宝河、宝巩、宝济三局,于乾隆五年时开宝福局,七年开宝桂局,十年开宝直局。乾隆朝以前的制钱不加锡,以铜、铅、锌配制,称之为“黄钱”,在乾隆五年规定在铸钱铜料之中加百分之二的锡,称为“青钱”。官方说是为杜绝私钱,实则无异于减重。 我们知道乾隆做为中国近现代史中最后一个盛世封建帝国,乾隆皇帝也在尽其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开创盛世太平,乾隆通宝正是处于这个时代的一类流通货币,虽说乾隆通宝依旧延续了诸多过往的钱币铸造经营,但是由于设备的匮乏乾隆通宝的外观和康熙通宝也无太多区别,为什么如今的众多的钱币收藏家喜欢收藏呢?那就是乾隆蕴意“钱隆”,大多数的古钱币收藏大家都比较爱吃这一套。什么时候乾隆通宝雕母古币,沿用现代比较流行的现代句子,那就是乾隆通宝的钱币模具,我们知道任何一款可见的产品都是先要通过外观设计师来做一个外观设计,后由工匠打磨成型。那么乾隆通宝雕母就是乾隆通宝的模版,由当时大清知名的古钱币铸造工匠手工打造,做工肯定是非常精良的。所以这里请允许小编夸赞一下我们曾经的工匠,在没有任何现代化的机械替代依旧可以打造无与伦比的惊世之作。 |
|
来自: 昵称58191998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