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北边境行(37): 呼伦贝尔草原千疮百孔,蒙古大营遍地,原始风貌尽失

 老骆驼4753 2018-07-28

【题记】走一次东北边境线,有多少你我所不知道事情......


这一篇是写呼伦贝尔的,2017年呼伦贝尔草原继续干旱,所到之处一片萧瑟荒凉,但最可怕的认为对草原的破坏。


而最大、最多的是各种乱圈乱建,发现同前些年比一下子多了很多“蒙古大营”,仿佛当年各种蒙古部落再现,而印象中“天堂草原”快变得不认识了。

由于干旱,呼伦贝尔今年草长得不好,有很多的荒芜,甚至少见牛羊,但草原上的建设比以前多了很多,到处是给游客提供餐饮、住宿、游乐的蒙古包以及配套建筑,吃住方便了但原始风貌遭到破坏。

昔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原有纵深感,有无限的想象,但现在极目所见,到处都是乱建,没有规矩、没有尺度,仿佛跑马圈地般的任意。

各种建筑越来越高大,似乎很随意,也很任性,完全不顾及草原的整体美感。

游人来呼伦贝尔是看草原的,但现在的草原显得很不完整,仿佛在一点点的蚕食着。越是靠近路边、越是好看的地方、越是靠近水源的地方建筑越多。

不仅建筑很乱,还有一些不该出现项目肆意破坏着草原,比如有坡度的地方就有的“滑草”项目,其实滑的并不是“草”,但对草场地破坏显而易见。

还有大量的卡丁车、沙滩车成了各个旅游“景点”的标配,它们跑在草地上往往都带起尘土了。

干旱固然可怕,但这种对草原的蚕食人为行为更应引起重视。

呼伦贝尔正在渐渐失去原有的魅力。

呼伦贝尔的魅力在于蓝天白云,草原牛羊,添一座建筑都碍眼,多一个项目都是添足,现在的草原有点乱。

谁还敢说现在的草原就是号称“第一草原”的呼伦贝尔,它的野趣与自然风貌正渐渐失去。

无论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还是旅游开发的整体性与持续性,呼伦贝尔草原都到了该惊醒的时候。


    注:“东北边境行”系列游记一共四十篇,这是其中第三十七篇。是作者2017年6-7月沿给东北边境线单人独车自驾26天的心得体会。


     作者:书影 微信 shuying-916;QQ:1154429719;微信公众号“sy916-”(已入住各大网媒,抄袭必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