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清日诵早晚课——《澄清韵》扩展阅读

 愚人道缘 2018-07-28

澄清韵

琳琅振响,十方肃清。

河海静默,山岳吞烟。

万灵镇伏,召集群仙。

天无氛秽,地无妖尘。

明慧洞清,大量玄玄也。

澄清韵源于《道藏》首经《度人经》中,后选入早晚课的经首,“澄清”即指的“玉宇澄清、纤尘不染”的神仙天界景象。澄者明澈,清者寂静。这是道教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引申之意便是使自己身心寂静明澈以与道和真之意。此韵不仅有荡秽驱邪之用,亦有引导诵者净心平和与宁静性灵的功能。

琳琅振响:琳琅指美玉,在这里指道教用的玉磬。据《度人经》开示,玉山上京,有空洞之音,开明天地,分剖阴阳。而这空洞之音,便是金玉齐鸣之音。在此处泛指道教诵经坛场中的所有法器。开经第一句写所有的乐器齐鸣,尤其“振响”二字,将画面一转为动态,给人顿时展现出一幅金玉交鸣的情景,恍惚之间便将诵者带入了仙音袅袅的境域之中。

十方肃清:十方,是指东、南、西、北四个正位,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偏位以及上下二位,此处指天地宇宙。肃清,肃穆清净。《度人经》中记载,经乃是龙章真文,昔日元始天尊在玉山说法之时,金玉齐鸣,十方肃清,呈现出一片祥瑞和气。而使十方肃清的,就是上文的琳琅振响。

河海静默,山岳吞烟:河海最难平静,山中多障云翳,以此二者来比喻烦躁的心,最是恰到不过。此二句字面是在言海不杨波,山不藏烟,其意乃是存思引导,以河海息浪来令心神趋于平静,以山岳清明来扫除心中的霾。

万灵镇伏,召集群仙:灵为神灵,镇伏为镇静住守。这里的神灵不仅指天地之间的神灵,也指人身各窍中的神。如“发神仓化字太元,脑神精根字泥丸”又如“舌神正伦,喉神虎贲”等。

《清净经》中有这么一句:“人神好清,而心扰之”,这里提到身体中的这些神灵都是好清净的,但是心中的欲望却时常扰乱这他们。所以此句便承上句,只有内心平静,扫去云霾,才能使得身中万神镇静住守。

在《上清问答》中,道忠宗师有这样一段话:人身虽小,却暗合天地,万化生乎身。以吾神合天地之神,以吾气合天地之气,神气相感耳。故吾神动则天地之神动,吾气行则天地之气行。否则以天地之大,吾身何以动之,实则人为三才之一,与天地参合矣。

万灵镇伏即指所有身体内的神仙镇静住守,然后以此端肃之意念感应天地之间的神仙,自然乘鸾跨凤,降临经坛。召集群仙,则可理解为人静神自来。

天无氛秽,地无妖尘:上文已经提到以神合神,以气合气,所以此句的天地除指原本天地之外,亦是暗喻人身。“氛秽”“妖尘”则是指浊世迷乱中的七情六欲与诸般障碍。此句的意思应该是,但要虔诚诵经,身心清净,心中一尘不染,使得其原本赤子的清净性情重现,若得如此,心中清净,则天地自归清净矣。

冥慧洞清,大量玄玄也:人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所谓静则生慧,只有心中清净,才能见微知著, 晓阴通阳,洞彻大道。大量是无量之意。玄玄,同道德经中玄之又玄,意思为道中之道,奥妙无穷之义。这里意思是诵经功德,不可思议。


《澄清韵》词,由开言的琳琅振响,以动静结合之意,展现出一方经中的玄妙世界。那里天地间一片宁静祥和,奔腾的河海慢慢趋于宁静,自己烦躁的心也随着河海息浪而感到平静,再也没有丝毫的波澜。接着云雾缭绕的青山逐渐显露了出来,而自己的心中的烦恼也好像随着云雾的散去而变得豁朗开来,没有了一丝的迷惑。正因如此,身中的神仙皆能安稳不惊,然后以我身而感天地,祖师天尊应感而至,顿时天清地朗,秽气消散,身心一片寂静安然。于是通达宇宙,明彻阴阳,洞晓大道,智慧由此而生。岂不应了经末那句大量玄玄也,诵经功德不可思议?也与首句琳琅振响的诵经坛场所照应,喻示弟子当勤而习之,修道修德,不可荒废功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