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获得真正的大智慧?!

 灵动卜凡 2018-07-28
 (本文是截取一次作者见面会探讨的部分内容)
 “如何获得真正的大智慧?!”,这个话题比较高调,
缘起很多读者常常问我这个问题,好奇我是如何可以获得那么多的与众不同的观点,(估计很多的朋友也想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人生。)当然我也不算是个智慧的人,但是我们可以探讨这个话题,从中找到一点好的经验来帮助我们一起进步。
  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上天为何将神一般的知识赋予我这样一个才智平平的人呢?我猜这原因是想通过我的所作所为来向世人展示一个道理:真正的大智慧和大道理其实是很简单的。我这样的人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晓天地的之奥秘,何况更多智商比我高的人呢?不可否定,我也有个小小的秘密武器,就是因为我找到一条认识宇宙的新思路。可以说这是一个打开智慧的捷径。或许我存在的最大价值就是让更多的人拥有这样的一种思维模式。当然,我的文章和观点也只是我个人的心路历程,或许是狂妄自大,或许是胡说八道,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切皆有可能!
  话题探讨之前,提醒一点,如果哪位朋友有什么疑惑或者我没有表达清楚的地方,欢迎大家打断我的发言,希望自己的思路可以引发大家的讨论,这样的效果是我最期望的。这是我第一次的直面和朋友们敞开的交流,肯定不够完善,欢迎大家拍砖,往死了拍。呲牙 我这个人脸皮厚,遇到不懂的地方我就会实话说,因为本人最善于灵活运用孔子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知也”。害羞 (时刻拍砖的三个理由:1 狂妄自大,容易自以为是 2 语速较快,很多意思不能被表达清楚 3 跑题,会天马行空的翱翔)
  下面开始正式:
  第一 如何获得真正的大智慧呢?这可以算是个伪命题!!! 
  这世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环境,用同一的方式来束缚每个人的创造力,这不是智慧而是教化。所谓智慧,不是硬生生的教条和规律,而是在不同的环境中显示出不同的应对方式。(就让如流行和时尚的衣服并不适合每个人的体态和气质)一个人获得智慧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让自己过的更加的踏实和自在。如果只是为了让自己多一点的教条来约束自己,这就不是智慧,只是某种知识和戒律,是累赘。智慧是为个人服务的一种洒脱。如果每个人自己过的舒服和自在,这就是最大的智慧。这就足以了!这样的人是不需要听我啰嗦的。(九五之尊这个词语大家都听过的,很多人以为一个人获得九五之尊是当皇帝,其实不然。这个说法是有渊源的。这里且不说当皇帝的辛苦,只想重新科普这个名词的原始含义。这个词语是【易经】孔子对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高高在上”的一种解说,它的原话是“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做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孔子认为一个获得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归位,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人做好自己这就是九五之尊的真正含义,而是不去当皇帝)(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倡人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我也想诠释这个观点。天指点的外在,而不是天地的天,人指点是内在,内在和外在的统一就是天人合一。或许有人认为我牵强附会,我这么解释是有理由的。其一 道家的修行分为几个阶段: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还虚,这个虚就是自我的解放。再譬如佛家的无漏三学是戒定慧,其最终的目的是解脱知见,还是回归当下)
  生命的目的不是为了某个形式,而是为了个体自我的解放,这是真正的大智慧。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说的话只是一面镜子,如果可以照出你的人性本色,你可以坚定而快乐的活着,再加一点更加宽广的人生视野,这就是每个人的真正大智慧。如此对照,我也是远没有到达智慧的彼岸,但自信自己已经走在通往智慧之光的路上。害羞 
 (就上面的思路,等待大家的回馈互动几分钟。。。每个人可以认真的思考是什么是自我解放?什么自己的人生之路?)

  第二 在我看来,获得智慧的唯一因素是什么呢?需求,也就是需要,是发自内心对智慧的渴望与追求。这是残酷的,也是现实的,同时也是必须的。(最近有件事我算是搞清楚了。为何有些事情上我显的很高明,这是因为我本来很蠢!很多在别人看来很简单的事情,我因为搞不明白而认真思索,结果一不小心,我把世界上很多所谓深奥的事情也搞明白了。这不是客套话,或许只有骨子里的自卑感才是自我成长的动力。
  智慧只属于有需求的人!西方哲学家鼻祖苏格拉底说过,他的一切所作所为和探索是来自他以为自己是无知的,所以他的一生都在渴求着智慧和知识。强调一点,任何真正的学识都是来自自身的疑惑,这可以说是好奇心使然。离开这个,一起都无从谈起!(孩子学习和进步的关键是什么?现在大部分的教育观点基本都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为这是教育和学习的核心。在我看来,这根本没有触发孩子学习的真正动力。启发孩子学习真正的动力是授之以欲。就是刺激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让他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他学习的动力和需求,这才是学习进步的关键点。一旦孩子学习的欲望被打开,父母所做的就是做好后盾)。
  假如某个人想获得宇宙和生命最彻底的明悟,就需要有这样的发心来求证这内心的欲望,这是获得彻悟的唯一途径。每个人发心不同,获得的收获会不一样。不必强迫自己必须要和我一样的傻和执着,但是既然在这里和我交流,我就是一个不错的诱因。呲牙 这还说明什么?如果你有发心,因缘一定会有。上天真的是个神奇的造物主,如果您的内心深处根植一种坚定的信念,那么答案一定会出现。伟大的孔子说过一句话“汝欲仁,斯仁至也”。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如果你坚定自己的信念,那么一切就会水到渠成。当然这个信念一定从内心发出的呼唤,它不带有世俗的奢求和浮躁的目的,它是人的自性中最原始的冲动,它也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上帝。只有这样的信念才可以不折不挠,才可以召唤到自己的同类,才可以找到自己属于的人生。(有学佛的人问我【金刚经】里的一句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只要你的发心是无上正等正觉,那么你就会获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智慧),其实这也就是中国古文化中常说的“至诚通神”是一个意思。
  以上说明什么?智慧只属于有需要的人,如果你确实需要,无论你在哪里,它自然会尾随着你!

以上两点是最重要的,下面就所谓的人生智慧问题分享我个人的思考。

  第三 自诩自己拥有天机,可以观察到很多的别人无法看到的自然规律,这是因为什么呢?因为在我的脑海深处刻着对宇宙和生命有着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坐标,有此秘密武器在手,我才可以通天彻地的认识许多他人无法看到的事物规律。而这个秘密武器是我想奉献和分享给大家的。
  这是什么呢?老子在【道德经】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让自己的内心回归到本源,万事万物的规律就会付出水面,这就是我想表达的,也或许是大家想要获得的大智慧。
  实际上我们的本心就是一个宇宙,(道理很简单,只有我们的内在世界是完整的,才可以学习和认识我们的外部世界)。佛法说,即心即佛。明代思想家王阳明也提出这个观点,“吾心既是世界”。这都是一个道理。只有回归内心的澄明清湛才可以拥有天大的智慧。一个人的悟性有多少,就是因为有多少的回归。学佛禅定的人通常是很智慧的,就是因为通过修行可以回归内心的清明,才可以了然世间而超然洒脱。(如果不能做到每日的修行,当然也没有必要去做这些,但是在我们的意识深处要不断的去思考宇宙这个最大的空间里有不可改变的规律,那么就会的在生活和工作中找到同样的规律,处理很多事情就会变得简单和从容。)
  简单的说,一个人想获得天大的智慧,那么他的内心世界要与天地平齐。而达到这样的境界就是要打开自己的胸怀,让自己的格局变大。格局有多少,智慧就有多大。每个人的内心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宇宙,只是我们的本性意识被很多习性所屏蔽了。当如果内心世界还原自性的本体,万事万物的规律就会呈现出来。
  孔子是个伟大的智者,可是它为何如此的神明呢?他说吾道“一以贯之”。这个道就是宇宙的终极规律。(古往今来,任何的大成就者都有对宇宙最基本的认识,才可以呈现出一般人所没有的思维和智慧。伟人之间的差别在于对宇宙本体的认识所研究的方向和途径不同。)(道是什么呢?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很难理解。这里解剖一二。说起道,首先是将道归于形而上的精神内涵,道是看不到的自然规律,道的实质是宇宙存在的规律,是趋于空性的变化法则,是周而复始的轮回规律,任何的形式都是道的外显,也不是道的实质,因为显示的存在都是形而下的,所以任何的表达都是一个错误,只能用意会去领会这个含义。这里只谈一点点,有兴趣的朋友有机会再探讨)
  也可以这么说,学道就是探讨哲学,就是深度思考,就是修行,是获得智慧的必经之路。(善良和真实是悟道者最根本的性格品质。善良的人可以认真的感受他人和世界的不解,这就是最好的学习。真实意味着自我的清晰,不欺骗自己的人,世界也不会欺骗他!)
 也许有的人质疑“有些人很智慧,他并没有研究道”。这是因为他的潜意识里已经拥有足够的超然态度来应对自己的人生,这样的人已经算是得道了。只是他的道属于他个人的生命历程,这样的人其实很多,是让我羡慕的饥饿。今天在这里探讨的只是最高意义的道,是属于最高层次的一种态度,我们普通人只需要从中了解一些这样的途径,了解到一种学习方法就是收获。还是那句话,有多少需求就有多少收获,属于适合自己的就是王道、天道、圣道。(如果说有人有志于和我一样的执着,那是让我很开心的事,在成长的道路上,我需要更多朋友一起相伴而行。不过,“朝闻道,夕死足矣”,悟道的人是彻底通透的人,得道者就是得天下,这是人生的大圆满。)
  宇宙的基本的特征和规律是什么呢?在我的书里有比较详细的说明,这里只说一点,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果的,要坚信这个因缘。有些事或许我们看不到未来,这是时间和历程不够,人的智悟在于有多少程度的明白这个因缘果报。(无论是物理学上最难的相对论,还是传统文化最隐晦深奥的阴阳学说,或者被人们最热捧的辩证哲学都是这个因果的折射学说。吹个牛逼,为什么我可以在很多领域写出独树一帜的文章,就是把这个因果拆开去揭露很多现象。其实世间上所有的道理都是很简单的,常常看到很多人物或者大师把很多道理搞的讳莫如深。这是特别让我呜呼哀哉的事情!)
  (再跑题一点,生命中的有些因缘或许是上辈子的,但是只要努力,这辈子的因缘也是可以了结的。如果我们可以真的明白这个因缘所在,就可以知道任何我们射出的箭终究会回归自己,学善就是种植自己的福田。舍就是得,这是真理和智慧。佛家有很多这样的经典说法“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种者是”“吃苦是增福,享福就是消福”“智者畏因,凡夫畏果”)

  宇宙的任何规律都含藏在我们最基本的生活当中,孟子说“道在迩,而求诸远”。孔子说“道不远人”,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闻天道”都是这个意思。(庄子的话才是更加的狂荡不羁,他老人家说“道在屎溺中”。这句话我是顶礼膜拜的,这需要绝对的自信和通透)。慧能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这些话的意思都是说真正的智慧就在生活中体会和挖掘。
  但是很多人会说“我的一切本就是生活啊,可是并没有获得想要的智慧。”的确,这样的智慧是需要练习的,是需要有意识去培养和观察,修道的人一般都会把这种有意识的观察和思考称之为“觉察”。觉察是智慧的光芒,但是要想获得这种察觉力,需要以下几点,这或许是某些朋友所最关心的问题。
  其一 智慧来自自我清醒的认识,可是没有参考目标的话,人就会随着环境而沉沦。
觉察需要一个认识或者思维的依托坐标,所以觉察力的提升是离不开读书或者听老师讲座指点。读书和老师指点是建立个人思想认识的参照物,这是别人留给我们借鉴的宝贵财富,不懂得如何去学习,这是个非常遗憾的。(窃以为,一个善于学习的人远比拥有某些知识的人更加有价值。)
  就个人而言,我喜欢安静的看书。但是这个看书是很重要,有些书是欣赏和愉悦,有些书是需要认真的去体会的。这里很郑重的说一个观点,也是我看书的心得。就是看任何圣贤的书,不要以为那些经典的著作是别人的感悟,每句话要有自己的体验。圣人都是人,他们的优势在于可以将那些若隐若现的思路用具体的文字来呈现出来。实际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都可以是伟大的觉者,都可以写出很多美妙的文字,差别在于是否可以将那些精妙的体会加以提炼和概括。很多人以为我读的书很多,其实不然。我只是可以认真的把每句话的意思尽可能的去领会。(无论是高尚的还是卑鄙的,都需要去学会认同和理解,在对立面里有着我们最需要的成长养分)。实际上,很多书的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看通一本就会一通百通。这不是什么特异功能,而是真正的去理解书中的内容。
  我看很多文字会一眼记住,这不是我有多么专研,而是我内心有着非常清晰的感觉,才可以记住那些词语。所有的文字都是一种情绪的表达,只有真正明白这些词语的情感内容,读书就会容易很多。如果想获得智慧,看书最好是看看哲学类的书籍,越是经典的书籍越值得看,只有这些经典才可以代表主流的人类的集体意识。这是我的窍门。主流思想的脉络一旦把握,偏门旁道就可以分类检阅。哲学类的书籍一般很难懂,这里有两个原因。其一 是作者还是不够清晰,文字自然会模糊。其二 读者没有深度思考的习惯,这的确需要老师的指引。实际上所有的经典著作都在诠释宇宙和事物的基本规律,如果我们在内心里已经有对宇宙和事物的基本认识,那么阅读起来是很简单的,只是同一道理的不同表达。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呢?总结一句话,是通过他人的文字来唤醒自己的体验,可以明白这话的意思吗?这才是精髓。
  其二  认识世界的本源其实也是很简单的,孔子说过“我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我,空空如也,叩其两端而竭焉”。这句话的意思是认识事物的规律需要从最大和最小的两个顶点去考虑问题。读书是一种格局上的大指导,而体验是直接的细微领悟。通常的人没有极其细微的觉察力,敏锐来自细微的观察力,这需要些天赋也需要后天的修磨。以我个人的体验来说,禅修打坐是获得极其细微的观察力的来源,也是获得智慧的一条捷径。如果可以觉察到自己心念的起起落落,那么看任何事情都有超乎寻常的观察力。(禅修有很多功效,大则入道,小则养生。这个话题是很有意思的。很多修行多年的老者会问我很多蹊跷的问题,从理论上我是从未失手,如果有机会探讨的话,也是很有内容的。)
  说到底,智慧需要有两个坐标来判断事物的规律:首先是认识事物的格局。如果仅仅是以某件事的成败得失来衡量每个人的慧根,这只是聪明的举止。智慧是以人生的格局来判断一件事情的方向,以趋势来审视某件事的条理,这才算是智慧的思维。如果想要获得天地的智慧,这需要超越时空的角度来俯视万事万物,方可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如果我们的内心总是有意无意的去这么观察问题,久而久之,一种泰然的人生姿态就会油然而生。其次是认识事情的细微度和深刻度。道心唯微,老子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这句话的意思很少人可以明白的,没有彻悟和体验是无法触及老子的内心。无是指彻底的放空,有指的是观察的细微。“洁静精微,易之教也”),细微的观察力是一种专注力,如果我们总是愿意用持之以恒的态度去关注某件事,那么任何小的细节都可以抓住。提醒一点,专注是一种精神态度,而不是形式上的简单模仿。专注是一种内心长期养成的集中力,是收放自如的观察力,是一种细致的生命感觉,也是一种生命的活力!
  我是个心理咨询师,以前常常在网上做一些心理咨询的辅导和讲座,但是我有个特点,很少给求助者以具体的操作方式来指导和帮助别人,就如很多读者看我的书,觉得并没有给出行之有效的办法直接帮助别人。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道与术的差别与功用。道可以说是智慧,是光;术是运用,是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应对方式和解决之道,智慧只是一掌明灯,它可以照明前方的路,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智慧是靠自己感悟出来的。

  宇宙是因缘果报的平衡,如果树立起精进的未来,那么将会有三道门在等待着你:其一 是学会在孤独中摸索。一个人只有适应孤独,才可能长时间的潜伏在纷纷扰扰的凡尘中,去独自的挖掘内在生命固有的智慧。其二 是学会安静。安静的力量才是最大的,这算的上宇宙最大的一个玄机,若有更多的机会,我会从安静这种体验中分解出宇宙绚丽的核心本质。 其三 是痛苦。没有苦难是不可能获得超越的见识,所以一个人的才智不见得是件好事,它会伴随着与之匹配的苦难。呲牙 所以如果我们的生活品质还可以,是没有必要去获得什么大智慧,那是烦恼而已。
智慧需要经历困苦的洗涤,这是为什么呢?困苦代表生命需求的深度,只有从中走出来才可以获得生命智慧的深刻体验和经验,而这才是智慧的源泉和通道。故佛说“烦恼即菩提”。你准备好了吗?如果你励志成就大智慧,就要时刻准备享受这些自虐的程序。
  很多学者把学问看做第一位,在我看来是本末倒置的。知识和智慧的目的是服务于生活,是服务于自己和大家的一种工具,而不是一种生活的面具和身份。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云在青天水在瓶’这句话说的直白点,该干嘛就干嘛。所有的思考不是为了复杂生活,而是更加简单的活着,这才是哲学的目的,也是智慧最终到达的彼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