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银夏津”经济与文化调研团队16日实践报告
2018-07-28 | 阅:  转:  |  分享 
  
“银夏津”经济与文化调研团队第二天实践报告2018年7月16日,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赴德州“银夏津”经济与文化调研团队在社会实践第二天前往当地
企业对棉花产业进行实地调研,进一步对夏津县棉花产业的发展和现状有了自己的见解。上午我们到达山东银兴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项目经理
许德宇先生热情的接见了我们,他向我们讲解银兴种业研究出的先进的种子类型——银兴37号,这一型号的棉花相对于以前的类型抗倒、伏产量大
,但是其中仍然存在上升的空间,比如纤维的长度(银兴37号可达到27mm,而新疆棉可以达到29mm、30mm)。而气候、环境(土壤)
等因素也制约着棉花的生产。相较于新疆棉来说,一方面是棉花的种类,新疆的棉花棉秆低,一棵棉秆上的棉花骨朵少,而当地的棉秆高骨朵多,从
而导致下面的棉花没有充足的阳光照射,而新疆的气候干燥,雨水少对棉花的生长有很大的益处,夏津当地棉花采摘的重要时期是雨季,雨水会对棉
花造成相当大的影响,甚至一次大雨可以造成一季棉花产量60以上%的大幅下降。企业的专家告诉我们相对于棉花的种类,夏津的气候是制约当地
棉花产量的最大因素。下午我们深入基层,聆听群众心声,前往夏津县棉花原种繁育场与有着40年棉花种植经验的侯老师进行交流。他对现在农村
种棉现状进行了切实中肯的分析,并对未来棉花种植集中化等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提到了“散户”集中化的问题,夏津县当前散户现象十分
明显,而这一现象导致机械化无法大规模的普遍的实施。“散户集合”是一种偏理想化的行动,其中牵扯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农村中存在的封建思
想、土地结构是否支持机械化作业等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劳动力进城,导致农业种植方面的劳动力明显不足且成本过高,而且粮食行业对棉花
产业也有冲击,相对于棉花而言粮食的种植和采集更容易的进行机械化生产,可以几乎达到从播种到收割的全机械化,而棉花培育过程当中要耗费相
当大的人力与精力。打个比方,一块地如果种植粮食,在此期间农民可以几乎不在此耗费时间,可以通过打工等方式增加自己的收入,而他如果种植
棉花,在此期间他要耗费全部的精力,如果天气恶劣,会导致一年的收入骤减,形成“看天吃饭”的现象。但是夏津县的土壤为盐碱地,不适合种植
粮食,只适合棉花。同时还存在农民对土地当前的成分了解不足,做不到科学合理的施肥。通过一天的走访调研,我们讨论出当前可实施的一些建议
。一:抓住夏津县当期“农民进城”的机会,整合农村大量散户的土地,借此大力提高机械化水平;二:当地企业和高校及专业的测评机构建立联系
,力求在科技方面做到最大的支持,如棉花新品种的培育,土壤成分的测估、气候的预测等。今天的学习使我们真正的接触到了棉花行业,学习到了
对棉花的种植和采摘方面知识,对以后了解棉花的加工及销售奠定了基础,相信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有进一步的提高。
献花(0)
+1
(本文系村雨0oy30pt...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