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川沙民谚(三)

 国民一员 2018-07-29

 牛吃稻柴鸭吃谷,

各人生拉各人福


川沙人将稻、麦脱粒以后的稻秆、麦秆或其它农作物的秸秆统称为稻柴。牛,承担着犁田载物的重体力劳动,但吃的是稻柴。鸭不参与劳动,整天在河浜中游荡,回家吃的却是谷子。牛和鸭同为牲畜,却享受着完全不同的待遇。本句民谚用牛和鸭来借喻:每个人的人生不同的苦乐穷富、尊贵卑微,就像牛吃稻柴鸭吃谷一样,那是命中注定的呀!




癞痢勿癞花头大


癞痢又称瘌痢头,是一种由头癣引发斑点状脱发的疾病。花头,有很多解释,在本句民谚中主要为其中的花招和花骗的意思。癞痢与花头本无关系,但川沙人凭着丰富的想象,将呈圈型脱发的瘌痢头比作像开了花的头一样,即“花头”,这样就形成了这句想想都会觉得妙趣横生的民谚。其直意就是:不是癞痢头,却很会耍花头。其多少带有点贬义。




猫来富,狗来穷


以前,在川沙一带的居家当遇见流浪的猫、狗来家时,猫相对受欢迎,而对狗一般都予以撵走。这是因为,猫来了抓老鼠,可以减少老鼠对家中本来就紧张的谷粟的损失;而狗通常用作看门,那时候,川沙城里的许多居家昼夜都不锁门,家中一贫如洗,根本不需要看门的狗,但仍需像对猫(且比猫食量大)那样喂牠。由此,就有了这句“猫来富,狗来穷”的民谚。

顺便说一下,在川沙本地话中,猫不念【mao】而念【màn】。




眼睛像伏线,筷子像雨点


“伏线”在川沙本地话中意为闪电,通常读作【fu xi】或【ho xi】,“雷鸣电闪”在川沙就被说成“雷响伏线”。本句民谚专以用来形容那些在餐桌上不雅观的、极其难看的吃相。当有好菜上桌时,眼睛骨溜溜地透出像闪电般的光线,然后,也不管同桌其他人的感受,心无旁骛,筷子像雨点般来回伸向盘子、塞进嘴里,恰似吹枯拉朽、风卷残云。




横竖横,拆牛棚


牛棚是牛栖身之所,因牛体大力足,故牛棚一般都建得较为牢固。本句民谚很直接、平白:不管结果如何,横下一条心,不计后果,豁出去了,即便把“牛棚”拆了(含有连田也不种了的隐意),也要把(某件)事情干下去、干到底。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川沙本地话中,本句民谚中的“横”读【wan】,而“棚”读近似于【pan】的音,故前后押韵,朗朗上口。




三代不出舅家门


川沙本地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斗争中,用民谚的方式总结了一些无以名状但又不无道理的现象。本句民谚揭示了以下这么一种现象:在家族的三代里,所生的小孩或从其外表长相、或从其脾气秉性、乃至举手投足、处事风格等方面,往往更多的与舅舅相像。

各位看官,您说呢?




   绿苏挑软的捏,

黄瓜拣嫩的吃


茄子,在本地话中即为绿苏。本句民谚中绿苏的“软”和黄瓜的“嫩”喻指在人际圈中相对弱势的一方。持强凌弱,仗势欺人,以大欺小,弱肉强食,或专对别人的软肋、软裆、隐痛、苦衷攻击,是本句民谚的主要含义。其与本地人常说的“欺小货”的意思基本接近。

本句乡谚其实还有其它几种说法,基于大多较为粗俗,在此就不作介绍了。




霉头触到哈尔滨


哈尔滨,对于以前交通极不发达的川沙而言,实在是太遥远了,几乎遥不可及。霉运,霉运当头,而且不断延伸甚至碰到了哈尔滨,真是摊上了大霉运了。

申明:本句民谚所说的哈尔滨仅指其路途遥远,哈尔滨本身与霉运没有关系。哈尔滨是个美丽的城市,充满着诗情画意。那里的人们幸福、美满,好运永远伴随。




   男追女,隔座山;

女追男,隔层纸


本句民谚意思是说,男的追求女的和女的追求男的从难易程度上看是不一样的。男追女,就像需要翻越一座大山那么困难,而女追男,就像捅破一张纸那样容易。一般来讲,男的相对开放,而女的相对矜持,当女的一旦放弃了矜持,找准目标开启恋爱总动员时,男的往往很难招架,很快缴械投降。反之则不然,要赢得女孩子的芳心,男孩真的要卯足了劲,使尽各种招数,历经考验,但最终也未必能成功。




看三四,做三四


本句民谚中的“三、四”已毫无其本身的含义,仅为前后看三做三、看四做四之间的对应,旨在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在学做某件事时,看到别人怎么做的,自己也要能从中学会怎么做,由此延伸用以劝诫小辈要善于开动脑筋,在观察中掌握做事要领,轧得出苗头,悟得出窍门,并不断融会贯通。其与《孟子·尽心》中“观水之道,必观其澜”之句有着相通的含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