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宝级十大名方,能治病能滋补,祛湿寒、化血瘀,家家必备!(下)

 爱中医2 2018-07-29

导读

国宝级十大名方,选自医学著作《伤寒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医林改错》、《脾胃论》等,值得收藏。 


(六)小柴胡汤《伤寒论》



【组方】

柴胡 9 克、黄芩 9 克、制半夏 6 克、炙甘草 3 克、生姜 3 片、大枣 3 枚、党参 6 克

【用法】

水煎服。

【功能】

和解表里,扶正祛邪。

【主治】

用于少阳证之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呕恶、口苦咽干、耳聋目弦、舌苔薄白、脉弦而数的人。


【方解】

邪在表者容易出汗,在里者宜泻下,而少阳病是邪在半表半里之间,故既不可汗,又不可下,只能用柴胡透达少阳半衰之邪,黄芩泄半里之热。二药配伍以解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等症。配半夏、生姜和胃降逆以止呕;配党参、甘草、大枣益气扶正祛邪,同时姜、枣相配,可以调和营卫。


【应用】

1.本方善治邪在半表半里,寒热往来的病证。若见心中烦闷而无呕吐者,可去半夏、党参、加瓜萎;若口渴者,可去法半夏加天花粉。

2.可治疟疾,去甘草加草果等。

3.清泄肝胆湿热,如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等病。本方可去参、姜、草、加茵陈、龙胆草、川楝子、栀子等。

4.本方可用于妇女经期前后外感、肾盂肾炎、胸膜炎、症见寒热往来者,均可斟酌使用。


(七)五苓散《伤寒论》


【组方】

茯苓 9 克、猪苓 9 克、泽泻 12 克、白术 9 克、桂枝 6 克。

【用法】

水煎服。

【功能】

利水渗湿,健脾化气。

【主治】

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痰饮病而见咳嗽、吐痰清稀,眩晕心悸等证。


【方解】

方中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为君药;白术健脾运湿,与茯苓配合更增强健脾去湿的作用,为臣药;桂枝温阳以助膀胱气化,气化则水自行,为佐药。诸药合用,既可淡渗以利水湿,也可健脾以运水湿,气化以行水湿,故对水湿内停所致的各种水湿证均可治之。


【应用】

1.本方化气利水,健脾祛湿,为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而致水泻、泄泻等证的常用方。加减变化后,可治多种病证,如湿伤脾胃,大便溏薄,小便短少,可用四苓散(本方去桂枝);若寒湿困脾,脘腹胀痛泄泻,小便短少者,可用胃苓汤(本方与平胃散合方);若水肿较甚,可酌加桑白皮、陈皮、大腹皮等化气利水药,以增加利尿消肿的功效;如治湿郁黄疸,小便不利,偏于湿重者,可用茵陈五苓散(本方加茵陈)。现用于治疗慢性肾炎水肿、急性肠炎的水泄、胃无力或幽门梗阻的振水音等属水湿内停者。据研究本方利尿作用较其中各单味药均强,服用后能使尿量明显增加,并有排钠及增加肾血流量的作用。

2.《伤寒论》中本方原治太阳经证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腑证,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蓄水证。证见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苔白脉浮等。


(八)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方】

当归 9 克、生地黄 9 克、桃仁 12 克、红花 9 克、枳壳 6 克、赤芍 6 克、川芎 5 克、柴胡 3 克、桔梗 5 克、牛膝 9 克、甘草 3 克。

【用法】

水煎服。

【功能】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

胸中血瘀、血行不畅所致的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入暮渐热。舌质暗红、有瘀斑或瘀点,脉涩或弦紧。


【方解】

方中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为君药;当归、赤芍养血活血,牛膝祛瘀通脉并引血下行,3药助主药以活血祛瘀为臣药;生地黄配当归养血和血,使祛瘀而不伤阴血,柴胡、枳壳、桔梗宽胸中之气滞,治疗气滞兼证,并使气行血亦行,共为方中佐药;甘草协调诸药为使。合而用之,使血行瘀化诸症之愈。


【应用】

1.以胸痛、舌暗红、脉涩或弦紧为辩证要点。

2.血瘀经闭、痛经,可用本方去桔梗加香附、茺蔚子、泽兰等;胁下痞块属血瘀者,本方加郁金、丹参等;兼有气虚见症加党参。



(九)归脾汤《济生方》

【组方】

白术 9 克、茯神 10 克、黄芪 12 克、龙眼肉 10 克、酸枣仁 10 克、党参 12 克、炙甘草 5 克、当归 10 克、远志 10 克、木香 10 克。

【用法】

加生姜 6 克、大枣 3 枚水煎服。

【功能】

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主治】

1.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健忘、失眠、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色淡白、脉弱。

2.脾虚不摄所致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以及皮下出血等证。


【方解】

方中四君子汤(党参、茯苓、白术、甘草)补气健脾,使脾胃强健、气血自出、气能统血为君药;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使气固血充,为臣药;龙眼肉,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均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凑益气健脾、补血养心之效。


【应用】

1.用于心脾两虚的心悸、失眠;对于脾虚血少的血证,可加入阿胶、首乌、鹿角霜等补血、止血药同用。

2.月经后期,色淡量少,或停经再生,淋沥不断,以及月经过多,伴有头晕、心悸、体倦等心脾两虚见症,可用本方治疗。

3.可用于久病体虚遗精、盗汗、自汗、脏躁等证。


(十)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方】

半夏 6 克、竹茹 6 克、枳实 6 克、陈皮 9 克、甘草 3 克、茯苓 5 克、生姜 3 克、大枣 3 克

【用法】

水煎服

【功能】

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主治】

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以及惊悸不宁,癫痫等证。


【方解】

方中以半夏为君药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以竹茹为臣,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佐以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俾湿去痰消。使以姜、枣、甘草益脾和胃而协调诸药。综合全方,共奏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


【应用】

1.本方治证为湿痰微有化热之象。以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滑或略数者为证治要点。

2.若心内烦热者,加黄连、麦冬以清热除烦;口燥舌干者,去半夏,加麦冬、天花粉以润燥生津;癫痫抽搐,可加胆南星、钩藤、全蝎以熄风止痉。

3.适用于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美尼尔综合征、妊娠呕吐等属痰热内扰与胆胃不和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