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18-07-29

概述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高热、全身酸痛、乏力、球结合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和明显的腓肠肌疼痛。重者可并发肺出血、黄疸、脑膜脑炎和肾功能衰竭等。

病因

(一)传染源:钩体的宿主非常广泛。家畜如猪、犬、牛、羊、马等。野生动物如鼠、狼、兔、蛇、蛙等均可成为传染源。但主要传染源为鼠类、猪和犬。

(二)传播途径:主要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体内而受染;患钩体病的孕妇可经胎盘传给胎儿;进食被钩体污染的食物,可经消化道感染。

(三)人群易感性:人们对钩体病普遍易感。

症状

潜伏期2~20日,平均10日。

(一)流感伤寒型:约60~80%钩体病属于此型,特点为:

1.发热

2.肌肉疼痛。

3.乏力。

4.眼结合膜充血。

5.腓肠肌压痛。

6.表浅淋巴结肿大与压痛,于发病第2日即可出现。

(二)肺出血型:为本病病情最重、病死率较高的一型。

(三)黄疸出血型:早期表现同流感伤寒型。

(四)脑膜脑炎型:起病后2~3日左右,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嗜睡、谵妄、或昏迷,部分患者有抽搐、出现瘫痪等,颈项强直,克氏征与布氏征均阳性。

(五)肾功能衰竭型:各型钩体病人都有不同程度肾脏损害的表现,如尿中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与管型,多可恢复正常。

检查

1.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轻度增高或正常。黄疸出血型常增高,白细胞总数常于20×109/L。约70%患者有轻度白尿,可见红、白细胞及管型。通常血沉增快。

2.病原体检查。

3.血清学检查:取早、晚双份血清,分别查抗原、抗体。

治疗

(一)一般治疗与对症治疗:早期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饮食,保持体液与电解质平衡。

(二)病原治疗:钩体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如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头孢噻吩等以及合成的盐酸甲唑醇(methimidol)和咪唑酸酯。国内个选青霉素G。

(三)肺弥漫性出血型的治疗:采取抗菌、解毒、镇静、止血、强心为主的综合措施。

(四)黄疸出血型的治疗。

(五)肾功能衰竭型的治疗。  

(六)脑膜脑炎型的治疗。
 
(七)后发症的治疗。

 

偏瘫康复‘省钱’秘方(原创) - 子孙满堂 - zheng101052c子孙满堂的博客

 

偏瘫康复‘省钱’秘方(原创) - 子孙满堂 - zheng101052c子孙满堂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