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芙蓉石是如何一举夺魁,成为寿山石石后?

 秦岭之尖 2018-07-29

寿山石雕是以福建寿山出产的叶蜡石为原料.经过精心雕刻而成的工艺品。寿山石雕造型有着人物、花果、动物、山水风景、印章,为福建工艺品“三宝”(脱胎漆器、寿山石雕、角梳)之一。


被称为芙蓉石的石料有两类,一是石英石类的芙蓉石,又称“玫瑰石英”、“蔷薇石英”、“祥南玉”。是一种桃红色半透明至透明的石英块体,有玻璃光泽或油脂光泽,多产于新疆、内蒙等沙漠上,硬度较高.普通刀具无法雕刻,莫氏硬度为7,也称为戈壁玉等,价格偏低。



另一类为叶腊石类.为粘土矿物.即寿山芙蓉石,是寿山石中产量最大的一种。其硬度较低.约为3,可以使用常规刀具雕刻。中国的芙蓉石出产于福建福州。芙蓉石主要用于雕琢项链、鸡心以及小型摆件等。芙蓉石以色深为佳,桃红色越深越好,如近于白色的淡桃红色则价值甚低。


芙蓉石又称白芙蓉、白寿山。上品芙蓉石天生丽质,雍容华贵,微透明而似玉非玉,手感特别好。前人形容其“如脂如膏如腴” 、“拂之有痕”。这是形容人们对芙蓉石非常珍惜,唯恐有所损伤,仅仅“拂之”当然不会“有痕”。



与其他坑石相比,芙蓉石的主要特征是:凝结脂润、细腻纯净。而且品玩最容易上“包浆”。寿山石长期在人的手上、脸上摩挲.石与皮肤的摩擦已增加了亮度,而人体的油脂与温度又使石质更加润通灵、火气褪尽、老到成熟。这种特殊的光亮谓之“包浆”。


芙蓉石因色洁质嫩,犹如初开的木芙蓉花,温柔迷人而得名。从乾隆帝祭天时将田黄石作为供品后,田黄石有了“石王”的美称。而芙蓉石雍容华贵,细腻脂润,而且因清朝皇帝将田黄石章与芙蓉石章一起作为下达诏谕的凭信,芙蓉石顺理成为“石后”。



芙蓉石产于福州市加良山东侧山峰。因色洁质嫩,犹如初开的木芙蓉花,温柔迷人而得。开发于明清之际,初期石质略粗,且多含砂团,品位远不及寿山所产。至清乾隆时,将军洞芙蓉问世,始初露头角,备受文人雅士赞赏,被称为石中君子。跻身印石“三宝”之列,与田黄、鸡血并驾齐驱。


在我国古代,人们总喜欢将玉比作君子。《诗经》曰:“言念君子,温如其玉。”南宋以降,上层社会渐兴藏石之风.文士们视赏石、品石为脱俗雅事。芙蓉石以其清白明莹、凝结晃朗、不入俗世、具君子风范而令他们倍加珍爱。郭柏苍《闽产录异》称:“芙蓉石似白玉而纯粹,玉不受刀,逊于芙蓉矣。”陈亮伯在《说印》中更说:“马之似鹿者,贵也。真鹿则不贵矣;印石之似玉者,佳也。真玉则不佳矣。”



芙蓉“石后”因“石王”田黄石在前朝理政,一直以来基本是深藏后宫。至到12年前的2002年4月,在北京华辰拍卖会上,有一对康熙皇帝御用的芙蓉石印章,估价仅80万~100万人民币,成交价却高达390万人民币,创下了芙*蓉石章的天价。这对印章是康熙皇帝晚年的用印,质地温润细腻,平顶浮雕双夔博古钮,雕工精致。根据《秘殿珠林》卷记载,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康熙帝自择“戒之在得”四字印文,以纪念在位即将60年。次年5月,康熙帝在避暑山庄命大学士、著名画家张照拟定字体,并由梅玉凤刻成。这对印章常钤於康熙晚年的御笔书画之中,《石渠宝笈》中屡有著录。两印的印文也是康熙晚年心境的实录。“戒之在得”折射出他内心深处的忧患意识与警惕之心;“七旬清健”则反映了他对晚年身体健康的期待。



近年来,翡翠原石价格一路上扬的行情,让收藏者心潮澎湃。同时让藏家感觉收藏成本开始增高。因此.目前一些投资者开始将目光转移到包括寿山石在内的中国四大名石上。中国四大名石的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多年来的成交价格都是稳中有升,而排在首位的寿山石近年来更是以其色彩斑斓的品种受到了不少人的青睐。其中寿山石中的芙蓉系,目前尤其受到追捧。同时,与其他石头品种相比,寿山石以其色彩绚烂的“天姿国色”打动人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