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人的皇帝,或,希腊国王,是拜占庭帝国皇帝最不愿意听到的名号。希腊在拜占庭的年代,并不是一个多好的名字。拜占庭罗马帝国作为一教、一帝、一帝国的忠实履行着,是看不起多神教的古希腊的,公民也都觉得自己叫罗马人,甚至突厥人打过来后也要叫自己“罗姆”(罗马)。然而在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后瓦解的拜占庭,便成了希腊小领主的无数小国家。拜占庭的后期帝国,无论是人口还是土地,都只剩下了希腊。 ![]() 帕列奥列格王朝(巴列奥略王朝),是拜占庭乃至整个罗马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王朝。开创者米哈伊尔八世努力恢复了一部分丧失的国土,拜占庭将精力花费在重建上,以至于忽视了也没能集中注意东部罗姆的缓慢入侵。尤其是对东部军区的忽视,使得突厥人不断渗透边界区域。 安德罗尼库斯二世从父亲那接手的帝国虽然不完整,但也还算是个地区的帝国。他没有前几位皇帝的谋略和勇气,他的时代军备废弛中央权威衰落,但好在处理政务上不算太糟糕。而他对于学术还比较热爱,终巴列奥略一朝文化都是欣欣向荣。 可这位安德罗尼库斯(其实可以叫安德罗尼卡)有一个骄奢淫逸的小孙子,本来他的儿子米哈伊尔也算是个合格的继承者,但在年发生了一件关键的凶杀案。小安德罗尼库斯调查情人出轨案时不小心让凶手杀掉了嫌疑犯--自己的弟弟。身体不太好的米哈伊尔听闻消息悲痛欲绝当场去世,安德罗尼库斯二世也气的决定剥夺小安德罗尼库斯的继承权。早就被命为共治皇帝的小安德罗尼库斯当然不想丢掉到手的权力,一边组织军队一边和祖父谈判,不想祖父却判了自己一个终身监禁。这一下可炸了,先前早就因管教而不满的小王子与老皇帝彻底决裂。商讨无果后,双方终究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这场内战打打停停,双方也拉来了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突厥人作为盟友。在心腹约翰·坎塔库泽努斯的出谋划策下,小王子屡次击败老皇帝的优势兵力。1328年,小安德罗尼库斯终于彻底击败老皇帝,将安德罗尼库斯二世废黜,几年后逐入修道院。安德罗尼库斯三世由此登上皇位,但是这场战争使得拜占庭永远走向了死亡的收束,大量贵族纷纷找到外国势力庇护,中央政府的权威一落千丈,突厥人找到了机会。而不断开始的人民起义也沉重打击了拜占庭的经济和控制力。 ![]() 在巴尔干打成一锅粥时,东部的小亚细亚罗姆苏丹国也几近灭亡。1308年,末代苏丹被蒙古人处死,罗姆碎成一堆小国。在这个时候和之前之后一段时间,一直都是拜占庭毁灭突厥人的最好时机,但是拜占庭在内战和巴尔干的牵扯让其没有成功,也或许是拜占庭忽略了东部,反而大量采用土耳其雇佣兵。 由罗姆炸出来的国家中,有一支后来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小国家,这个国家在安德罗尼库斯内战中壮大,直到1331年攻占了尼西亚,1337年攻陷尼科米底亚。 安德罗尼库斯三世毫无作为的统治时间完结后,他最受器重的大臣约翰·坎特库泽努斯被任命为摄政王辅佐小约翰五世(甚至一度想让他继位)。摄政王约翰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曾经率军征服了伊庇鲁斯,是拜占庭后期为数不多的较为有能力的政治家。但是,1341年,太后安娜等人趁他出征希腊陷害约翰谋反迫使其不得不反叛成为约翰六世。两约翰之战这场彻底打废拜占庭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 约翰六世兵力不足,不得不依靠土耳其人和塞尔维亚人的雇佣军帮助战斗,而皇后这边也拉来了保加利亚的军队防守。约翰六世为了赢得胜利,不惜将女儿嫁给奥斯曼苏丹以结盟,这在之前是绝无仅有的。奥斯曼趁机大肆侵占帝国领土,而斯拉夫人也不遑多让。最终1346年约翰六世暂时取得了优势并于次年进入君士坦丁堡,与小皇帝一派达成妥协成为共治皇帝并嫁女儿给他。几百年前的这个时候,这种上位的将军一般会带来复兴,但约翰六世却没机会了。 土地的丧失和控制的减弱直接的影响就是军力和财政了,面对无数的敌人,约翰根本无法凑到足量的军队应付 。税收增加人民的起义不断爆发,而就算增加了也没有什么用,岁收不足10世纪的2.5%。土地荒芜,贸易毁坏,热那亚与威尼斯商人纵横君堡。 而约翰五世成年后在1351年的反击使得内战再度爆发,他联合塞尔维亚王国出兵攻打自己的岳父。约翰六世也雇佣土耳其人反击,双方互有胜负。但是占优势的约翰六世由于亲土政策遭到了朝野的反对,1355年约翰五世回到首都拉拢人民起义发动政变,废黜了老约翰。 两约翰内战后,拜占庭再也无法恢复过来了,奥斯曼即将进入巴尔干。 ![]() 1354年,奥斯曼军队借口获得报酬攻占了虚弱的加里波利要塞。1356年,塞尔维亚老国王去世,塞尔维亚与保加利亚都开始衰落,奥斯曼瞅准机会开始扩张。 约翰五世尽管也多次依靠外国力量,但是他明白拜占庭现在已经陷入了极其危险的局势。终其一生都在为拜占庭而做外交努力,希望如同阿莱克修斯那样再招来一支可以为自己打工的十字军,但是罗马和西欧都不太重视自身也忙于争斗。他又不得不找邻国匈牙利求援,也被拒绝。最为悲惨的是,他在归国途中还被保加利亚人囚禁起来,威胁只有他的长子才能救他,而他的长子安德罗尼卡拒绝了…… 还好他的堂弟萨伏依伯爵阿梅迪奥六世率领一支小规模军队前来解围,救出了约翰,但也做不了更多了。罗马皇帝约翰五世受尽屈辱,却在几年后再度前往罗马与威尼斯求援,甚至在1369年皈依了天主教以表真诚。然而高傲的教皇并没有真正采纳他的合并提议,提出先合并再救援。而前往下一个地点时,这次轮到威尼斯人囚禁约翰皇帝了。他的小儿子曼努埃尔拼了命才把他赎出来,约翰也因此把继承人改成曼努埃尔,不料却引发了更大的危机。 1371年,拜占庭不得不向日益强大的奥斯曼臣服,奥斯曼勒令拜占庭交上大量赋税,使得帝国情况更加恶化。而心怀不满的长子的反叛和1376年威尼斯热那亚对拜占庭皇位的干涉使得帝国彻底变成城邦国家。 在之前的对手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相继被奥斯曼击败后,奥斯曼开始如同当年的日耳曼贵族一样肆意干涉拜占庭皇室,指定安德罗尼卡为皇帝。曼努埃尔费劲全力靠着奥斯曼军队才救出自己和父亲,但代价是帮奥斯曼打自己人。 ![]() 1394年,辛劳一生的约翰五世终于去世了,他的外交努力作用没能起到什么作用,反而牵扯过多在防线上一直被突破,他如同崇祯一样拼命,却没有起到救世的作用,这也是末代王朝的悲哀。 如果从地图上看,此时的拜占庭随时都有灭亡的可能,但是大国都愿意把它当做一枚棋子来博弈。不过在曼努埃尔二世的时代,这已经没有意义了,几年后奥斯曼新苏丹巴耶塞特在尼科堡歼灭数万十字军的消息传来,整个皇宫陷入了恐慌。四百年前,阿莱克修斯一世就是靠着十字军打赢突厥人的,而如今十字军都全军覆灭了,拜占庭也没有任何屏障了,一切似乎都结束了。曼努埃尔二世也不可能如曼努埃尔一世一样复兴了,帝国覆亡在即。 ![]() 就在君士坦丁堡人人自危,贵族开始逃亡时,奥斯曼却向东去征服小亚细亚了,似乎想先解决后方。而巴耶塞特指挥的军队确实所向披靡,直到遇见了另一个男人。 ![]() 1402年,双方在奥斯曼的安卡拉展开激战,这场屈辱的战役结果是奥斯曼帝国四分五裂,一个强大的政权似乎就这样崩溃了。骄傲的帖木儿在使节前囚禁戏耍了巴耶塞特,不由得让人想起那个“大明、帖木儿、奥斯曼谁更强”的命题。 拜占庭又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帝国的复兴似乎就在此一举了,可积重难返的国势也障碍了它的反击。 觉得还可以点个赞吧!^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