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翰墨濡染自绝尘——访中国书法名家汪建长先生

 九州过客 2018-07-29

鲁网5月25日讯(记者 贾已冰 孙开珍)平素喜爱读书,颐养心智,把玩奇石,收藏古品,涉猎广泛,滋养书艺。这些集于一身,你或许觉得这是一个清闲之人,然而他却从事教学20余年,坚守“转益多师,务求自我”,深入到教学实务之中。多年来,他览书史典籍,研古今碑贴,徜徉艺术。在传道授业解惑间,追求着中国汉字书法艺术。在攀登书法峰峦的求索中,在千姿百态的艺术苑林里,书法家汪建长的艺术追求,可谓天方独到。

中国书法名家汪建长先生近照

 饱饮书法琼浆甘露 心至无求品自高

  2001年,《世纪丰碑》一书对汪建长的学书过程及书法特点进行了介绍,言其幼承家学,在研习古人正楷碑帖的基础上,尤喜颜米行草,魏碑笔法,二十余年间,临池不辍。

  早年在北大荒学书求艺,继而进入无锡书法艺专及行草研究班学习,后师从中国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著名书法家张虎先生。汪建长始终严守法帖,一路饱饮自然琼浆甘露,汇聚了众家流派的风神,最终致得五体皆工。

  在书法、书艺、书道的三界中,多年的积淀像悦耳的泉水在其笔下汩汩流淌,同时也随其声誉的扩大而渐播渐远。1997年,《香港文坛》杂志总编颜其麟先生看过其书写的行草条幅后,就曾大为惊异。认为其作品的整体造型及墨法变化,尽显古人之功,颇得书理。近年来,行家也纷纷赞誉其书:行藏高古驰駃,神出风行长岭,藤绕之姿,龙飞之影,视若烟霞成画,情满曲涧幽林……

  然而,当今书坛潮涌,不乏无根戏墨者,本捷足先登之径,以险怪之笔博众人闲趣,可不曾其根基不足,学书不实却哗众取宠。但汪建长却不屑于此,他矢志不改,临帖习碑,笔不离身,醉心翰墨,始终把书法作为一门学问研究探索。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他愈加锲而不舍,甘于寂寞而抖落名缰利索,终至水到渠成。

  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博士滕飞对其所赞誉:水之变幻无穷,皆归于瀚海。而在这千变万化中,能固其清源,时时持本我身姿而终成化境者寥寥无几。幸临汪先生之书法艺术殿堂,如入奇美风光自然,其篆如深涧挂藤,源正圆醇;其隶如平湖秋色,宽博流润;其楷如甘泉奔涌,锋棱秀出;其草如白云飞瀑,帘悬疑真。观其书,犹如心聆“水”之流喧,“水”之曼妙,“水”之灵动,尽感水之柔韧与包容。

汪建长先生书法作品欣赏

桃李芬芳天下 心尊墨法循自然

  汪建长先生曾有自题小像曰:一介教书匠人,舞文弄墨之流,心直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这也许就是他真实的自我写照。

  不以书家自居,而以学问传世。汪建长以高中语文教学为生业,近乎三十年中,东北、衡水涿州、北京,辗转调动,不变的是他对书法及文艺创作的执着追寻。无论是教学生涯,还是其后担任中学校长时,其每日于夜深人静时,挥毫泼墨以求怡情养心。然至始至终,他从未丢弃教学本业,更未曾撂置投缘之笔。多年不懈努力,不仅为中国的高等学府输送了一批批后学才俊,在艺术的苑林里,亦获得了诸多可喜成果。

  “在众多的行当中,没有比教书育人更有意义的,众多的艺术门类,没有比书法更能体现人文精神的。”汪建长始终认为教学和书法使得其生命获得了价值。

  “建长先生平素喜读书,颐养心智,每遇妙文摘抄裁剪,注重修为善于积累。偶操刀制印,把玩奇石,收藏古品。闲暇或琴棋调趣,或裘派亮腔,院中辟一菜园,耕作种养时蔬,獒犬守户嬉戏,果木花草盎然。”依中国书法家裴墨石先生的了解,其乐此不疲的艺术追求与热爱生活的天然志趣也相得益彰。而在工作之余,除坚持书法创作,汪建长也撰写了大量书画评论,组织并参与众多书画活动。他曾风趣地说:“这与喜种花好养鸟一样是一种玩法。”但这亦是何等的旷达与高雅,非有其智其勇者不能为也。

  而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戴荣里先生眼里,汪建长的字可以让人领略矍铄清瘦的禅家风范。“观其书作,落墨不失法度,章法时见佳构。笔法方圆兼济,墨法五色同行,走笔若龙蛇之状,朗畅似行地江河,轻重相融处巧拙互见,起伏顿挫间跌宕成澜,张弛有节,意态自如,当下生活色彩里渗透着创新精神,尽显风骨。”这也正印证汪建长自身所言:循自然之道,悟人世之理,心遵其法,以求乐成。为人生志趣,享生理而更得书理。在其书中,浑涵、凝重淡然韵托。犹如不舍昼夜之水,川流不息,清净而脱俗。

踏传统之基石 方可开拓创新

  “读画如品茗,甘味自知。好的作品滋润心田,亦与人对话,会让人生发联想。”于绘画艺术,汪建长认为,自然生机与内在意象表达会折射反照,墨法的形态语言亦可通过功力与技艺析离而出,修养与品性格调也因此生发呈现。“未必要追求重大题材,凭借广阔视野、扎实功力和独特笔墨,追求自然顺畅、富于情趣、震颤心灵的东西,大美自在其中。”

  在其看来,画家是否能彰显其独特风格,这与时代潮流、风尚,地域以及环境影响密不可分,更与个人气质、学养、经历及意识有着必然联系。“中国民族文化本就具有很强地域性,其文化包容性和开放性也显而易见。”再其看来,一个真正艺术家一定是有淡泊心态、不为名利所动,并在艺术道路上孜孜以求的坚韧跋涉者。对此,汪建长十分认同吴冠中先生的一句话“没有殉道精神,宁可改行”。

  对传统不固化地继承,延续传统脉络融会贯通,是艺术从继承发展到创新的必由之路,是汪建长始终不疑的一点。“传统内涵必然随着现代中国画家的观念更新而丰富,向着既是‘中国的’,又是‘现代的’方向发展,这种‘中国功夫’将伴随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彰显出其具有现代审美价值的现代意义。”汪建长认为,书法艺术要创新,必须需走传承之路,而进行有规则的融合才可真正有所创新。

  “唯其如此,我们才能从容面对,并有望在历史册页中留下自己创造的墨迹。”

 (编辑 刘明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