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里有面儿,北京人这辈子都这样儿!

 NGC1952 2018-07-29

这句话的含义里,先说的就得是规矩。


说实在的,

北京的孩子多少都有点儿混不吝,

但再怎么混,出去遇见长辈该叫什么,

还是得尊敬着叫。

“您”字儿要是少了,那就太说不过去了。

因为北京家庭从小儿就是这么教育的,

不您不言,

甭管是跟谁,这个您是尊重,是礼貌。

哪怕是陌生人,一句“师傅,您好”

那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北京人讲究论辈儿不论岁数大小

净是有那个辈分小岁数大的,

但是该叫什么咱还是得叫什么。


除了说“您”,听北京人说话您肯定还有个感受,

那就是好像跟谁都能搭上话,聊两句,混个脸儿熟。

有时候您这儿聊着呢,结果旁边儿人都看呆了,问:“认识啊?”

您来一句:“嗨,人家跟咱说话咱就跟人聊两句呗。”


语言上是一种,生活上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

比方说饭桌儿上吃饭,

不能敲碗边儿,不能直接把筷子杵在饭里,

这些是吃饭前的规矩,


吃饭时候,不能嘴里一边嚼着东西一边说话,

最大的禁忌:不能吧唧嘴!

碰上您再爱吃的菜,

也不能可着一个菜吃,会被人说您没起子。

上面儿的规矩要是哪个孩子调皮不听话,

说也说不听,那家长可能一把筷子就呼上来了!

一下儿就得让你长记性。


上面说的这些,

北京孩子打小儿是被这么教育的,
也是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中成长起来的,

因此不管北京孩子走到了哪儿,

都不跌份儿不露怯,

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心里门儿清。


这句话的含义里,还有面子。


可这面儿绝非只有面子那么简单,

更多的含义是为人处世的通透达练。

与虚荣不同,这里的面儿并不是吹嘘自己坐拥金山银山,

以此获得别人尊重,更多情况下是互相给面儿。


比如说北京人在路上遇见那种朋友的朋友、

有过一面之缘的人,

哪怕根本不记着对方叫什么,

那也得互相乐呵着打个招呼再走。


再比如说走亲访友,

去人家串门儿就没有空手的道理,

尤其逢年过节的时候更是如此。

有句俗话说得好:礼轻情意重!

您手里提着东西去,显着自己懂事儿,体面,

也显出对拜访他人这件事的尊重。


再拿请客吃饭举例

咱北京老话讲“三天为请,两天为叫,

当天为提溜”,您要不想别人挑眼,

请人吃饭一定得提前打好招呼,别露怯失礼。

要是婚礼请客,更得提前一个月,上门去邀请人家。


与此同时,这句话还有点儿没法概括的东西


比如人家帮了您,那您一定得登门带着礼物感谢;

比如人家来您家,您肯定得沏茶倒水不怠慢;

比如谁家孩子在外面跟人打架了,

家长来了肯定都得先说自己孩子的不是,直接上来就撒泼的还真没见过几个。


再比如您朋友当着别人干了不合适的事儿、说了不合适的话,

您肯定不会当面训人,而是私下跟您这位朋友指出其不足。

这都可以称作为有里有面儿。


而且您发现没有?有里儿有面儿往往是在一块儿说,很难界定到底什么是有里儿什么是有面儿

如果让小编说一下自己的理解的话,

那可能就是既能让自己舒坦,也能让别人开心,

不让人说咱这事儿办的不地道!


想必看到这儿您也觉出来了,

有里儿有面儿是一种尊重

有里儿有面儿是一种礼貌

有里儿有面儿是一种周到


它饱含着待人接物的礼数,

更体现着老北京的规矩与讲究。


这,就是专属于北京人的有里有面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