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人的这道家常美食,你可能天天喝,但是却不知道名字怎么写!

 文汇秋雨书馆 2018-07-29


夏天要到了,

想想小编小时候,

暑假就是玩,除了暑假作业,也没有补课一说。


早晨,

拿着竹杆沿着小河边找知了壳,

下午等敲铜锣的糖担子、单车后座的冰棒箱进村,

拿出知了壳换麦芽糖、赤豆冰棒………



下午5点多,

先在澡盆里洗澡,然后开始吃晚饭了。

晚饭一般是大锅煮的大麦cai子粥,

盛在大钢桶锅里浸在井水,

吃的时候已经凉透,滑溜溜的那叫一个爽快啊!

那味道至今让许多扬州人怀念。



但是,

爱喝cai子粥的扬州人,

你知道cai子粥的cai怎么写吗?


其实,cai子粥,在扬州不同的地方,又叫caicai粥、cai儿粥,还有人叫cai仔粥。但是对于cai这个字应当如何写,至今没有官方说法。


因此,根据民间流传最简单的写法,我暂时写作彩子粥。



1
盛夏美食彩子粥


老扬州人的夏天早餐吃什么?


过了谷雨,节气交到立夏,真正的夏天就开始了。人们的一日三餐也比春天有了变化。


单是早餐,喝粥是大多数人家的选择,尤其是喝彩子粥,配上现烙的新麦子面饼,掏个高邮湖咸鸭蛋,那简直是神仙过的日子了。


早上喝不完的彩子粥放到冰箱里,中午拿出来喝一口,那叫一个透心凉啊!



扬州所谓的彩子,就是大麦面。


先放半锅水,加上一小把米,我妈喜欢用隔夜的剩米饭,锅煮沸。


待到米粒开花后,用凉开水把大麦面稀释成糊状,倒入锅中,搅匀,再煮一段时间,直至变稠。


也可以滴几滴碱水,这样煮出来的粥颜色发红。



在泰兴南部、靖江等沿江地区把彩子粥写成“粯子粥”或是“麲子粥”,读“hàn”。


在《康熙字典》粯(xiàn),米屑。麲(xiàn),麦屑。磨碎后未筛分为面与麸的麦屑:“非凶岁为麲粥……以为是天下之美味也”。也有人把去皮的麦仁叫麲子,总是荒年美味。


扬州人把舂去皮的大麦彩或大麦片煮成的饭叫麲子饭。扬州方言喜欢把“咸”xián,读成hán;苋菜xiàn,读作hàn菜,因故,彩子粥变成了粯子粥,也许是十里不同音。



饥荒年代,彩子粥是保命的,今天,精致饮食主导一切,淮扬菜酒楼喜欢做“鸡汤彩子粥煮鲍鱼”,或是鱼翅,海参。一人一盅,鲜则鲜矣,价格不菲。只能算是菜羹,跟彩子粥关系不大。


平常居家,仍有很多人喜欢喝彩子粥,这或许是乡愁,或许是怀旧,或许是养生。


彩子粥可以养生,宋人张耒《粥记》写到:“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陆游有《食粥诗》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2
一碗粥的地域叫法


其实,彩子粥不止扬州有,也是世界美食。


笔者的家乡宿迁管粗碾碎的颗粒状的粮食叫“chǎi”子,不分黄豆、豌豆;也不分大麦、小麦;玉米,高粱,连冬天下雪前刚开始飘落的粗粒,也叫“雪chǎi子”!


chǎi子和彩子粥一样,有音无字,于是各种同音字就被用来替代它了,民国之前宿迁有人写成稖䜺(chǎi)、稖面䜺、䜺子粥。稖是玉米的俗称,玉米面就是稖面,不是“棒子面”,跟人家南、北棒子没有什么关系。大米小麦是细粮,稖子䜺是粗粮。



宿迁人加工䜺子用石碓窝或石磨磨出。石碓窝舂出来的比较慢,产量低。石磨慢磨则成细面,快磨就出粗䜺,有个专用说法叫“剌豆䜺”,剌,快速的破开,破碎的意思。


老年人哄小孩子时,双手拉着孩子的双手,前后拉动,模拟拐磨的动作,嘴里歌曰:拐豆䜺,剌豆䜺,找舅奶,舅奶不在家,找小丫,小丫没有裤,咯吱咯吱小白肚。孩子就会咯咯笑个不停,舅奶就是外婆。



现在的家乡人不再是喝单一品种的䜺子粥了,黄豆、花生、玉米、小麦、大米,至少五种以上杂粮䜺子,还起了一个时髦的白酒的名字叫“五粮液”,其实是五种粮食熬成的稀饭,宿迁是酒乡,洋河酒号称“一镇醉天下”,宿迁人招待外地来的宾朋不光喝洋河梦之蓝,还要喝“五粮液”,如果白酒喝多了,第二天喝一碗杂粮䜺子粥,甚是得味、舒服。



泰兴、姜堰等地,盛产大麦,脱了壳的裸麦又叫元麦,既是很好的口粮,也是极佳饲料粮。泰兴人有用大麦养猪的传统,大麦优于酒糟百倍,所以泰兴的猪远比洋河一带的猪肉美味。


大麦又是主要的充饥食粮。荒年,喝大麦彩子熬成的粥,可以保命,穷人家一天两顿彩子粥能灌饱就是幸福,农忙时候才能增加点面饼之类的“干粮”。


这里人把彩子粥读成“cǎi er zu”。写成糁儿粥。也有写成彩儿粥的。糁字字义吻合,读音甚远。糁(shēn)指谷物磨成的碎粒。如:玉米糁。



初夏的乡村,薄薄的雾气笼罩在绿色的稻田上,庄户人家的柴火灶点着了,炊烟飘到村舍旁边的稻田,和雾气夹杂到一起,勾勾连连更加隐约缥缈起来。灶上煮了一锅大麦彩子,放点食用碱,彩子更容易烂,吃到嘴里滑爽,而且粥会有一股特有的碱香味,即使是胃不好的人也不会泛酸。


炒一盆自己家长的茄子,初夏的第一茬茄子,搭粥,那是一顿让人终身难忘的早餐。三十年前笔者在姜堰白马的曹同学家吃过。喝粥时顺着碗边,粥不烫,滋溜滋溜的声音,生动、美妙、富足!茄子,泰州人叫“qua er”,这种叫法对于我来说也是终身难忘的。



3
你现在还喝这碗粥吗?


笔者的家乡煮粥不叫煮粥,叫馇稀饭。《辞海》(chá)①边煮边搅。如:馇猪食。②熬。如:馇粥。


馇字很生动,一般煮彩子粥都会添加黄豆䜺,还有野菜,那样的粥口感更丰富一些,同时也可以节省不少粮食。豆䜺容易产生泡沫,锅开了就容易潽,边煮边搅动可以扬汤止沸。


粥里可添加各样野菜,春天的小蓟(刺儿菜)和夏天的荒谷菜(苋菜)都是受欢迎的。



记得还是抓阶级斗争的年代,过年前生产队组织社员到牛屋吃忆苦思甜饭,队里男女老少都来了。馇猪食用的大铁锅煮了满满一锅“忆苦思甜饭”,大概就是干的山芋叶子、黄豆䜺、为数不多的米、一点麦䜺子,跟猪食差不多。


队长简单讲了几句“吃水不忘挖井人、牢记阶级苦”之类的话语,开始排队分粥了,看起来热气腾腾的粥,吃到嘴里难以下咽,大人们端着碗蹲在牛槽边“滋溜滋溜”喝着,吹着。比起他们平时的稀饭,也难吃不到哪里去。孩子们却真是苦不堪言,硬着头皮喝点粥汤,黑黑的如干草般山芋叶子还是留在碗里,也留在了记忆里。



划粥断齑这样的励志故事似乎有点过时了,各种心灵鸡汤占据了网络媒体,喝彩子粥不耽误我们吃披萨饼,饮食文化从来都是包容并蓄的。


彩子粥,或者就是䜺子粥、糁子粥、粯子粥,怎么读,如何写,似乎是不那么重要的,重要的是这碗粥,我们世世代代都会喝下去。


你的家乡在哪里?

喜欢喝彩子粥吗?cai字怎么写?

喜欢什么样的小菜搭粥?

欢迎下方留言,惊喜你懂的!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请作者联系,索酬)


原创稿件,转载请联系壹周君授权。


本期编辑:严柳


精彩内容

● 在扬州,这份工作年收入15万元,却没有一个本地人愿意干!

● 突发!扬州泰州机场一架飞机冲出跑道,导致……(附视频)

● 突发!润扬路与328国道交叉口,一男子倒在绿化带上,已无生命体征(附视频)

● 那些年扬州人打过的电话、写过的信,在这里都能找到一些抹不去的痕迹

● 扬州男子花2.5万中介费,想去新加坡捞一桶金,结果到了之后傻眼了

● 扬州吃货私藏的10元以下美食清单,再有朋友问就转给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