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小凉山打笋季:彝族人抹黑进山拔笋 一日三餐土豆解决

 360_ss_note2 2018-07-29

清晨六七点左右,大雾笼罩在整座大山上,

这是九月份四川小凉山最常见的气候,阴冷而潮湿。

在海拔1500米的山脚下,这里驻扎了许多塑料帐篷。

静悄悄的塑料帐篷里却极少看见成年人出入,

眼前的一切静悄悄的。


过一会后,从泥泞的山路上陆续出现彝族老乡。

这些老乡天未亮就出发,摸着黑打着手电筒就进山打笋。

每年农历八月份马边县的彝族老乡们便会进山打笋,

打笋季约二十来天,过了时间大山里的笋便不够鲜嫩,

为了抓紧时间上山,人们就不得不摸黑进山。

图,未亮之后从山上背着竹笋回来的农妇。



打笋季是彝族家庭一年中主要收入来源,

为了多增加收入,许多十几岁男孩都会跟着父母一起上山。

大山养育出来的孩子既懂事又勤快,虽然生活艰苦但丝毫不会抱怨。


从大山背下来的竹笋还需要剥壳,

才能送到收笋人手中称重。

这些刚出土的竹笋需当天送到成都,

第二天人们就可以在餐桌上享用它。

而每一根送到嘴里的竹笋都是彝族人在山上用手一根根拔下来。

再从海拔1500米上的大山用自己的背背下来。


忙完手里这些活后,彝族人才有空休息吃一顿早餐。


当地人最常食用的便是土豆,

往往一份土豆就可以从早吃到晚。

再加上在山脚下条件简陋,食物就变得更加简单。


稍微吃过早饭后,彝族老乡便又继续上山。

这样的节奏,他们将持续近一个月的时间。

为了采到更多的竹笋卖一个好价钱,

许多人不得不告别家中幼儿独自上山,

这份艰难让人不禁动容。



摄影师胡东进(网名:乐山人)。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就职于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

现已联合去驴行,专注乐山等四川地区民间文化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