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良盛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我陪同曾任邯郸市委副书记、峰峰矿区区委第一书记薛好义,市人大副主任许长荣,地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岳邦林,邯郸地区跃峰渠指挥部党委副书记、副指挥长李万增,矿区区委副书记、修跃峰渠时的矿区民工团长侯春江等几位当年亲手组织和带领民工们修渠的老领导、老同志重走了跃峰渠总干渠。所走所见,山高林密、草绿水清,一条大渠,卧似巨龙、蜿蜒东去,引起无限遐思。 跃峰渠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邯郸地市举十万人之力修建的山区水利工程,贯穿涉县、磁县、武安、矿区、邯郸县等五个县(市)区,引水能力为三十立方米每秒,总长度为244.98公里,工程量达1325.39万立方米的人间天河。近四十年来,跃峰渠共引漳河水八十亿立方米,年供水能力远超“世界八大奇迹”的河南红旗渠,已成为邯郸市水资源的生命线,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历史抉择 老同志们说,邯郸是一个缺水的城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历届邯郸地市领导作了不懈努力。一九六五年,邯郸地委、专员公署就作出了修建跃峰渠,从漳河引水的决定,制定了《邯郸地区跃峰渠总体规划》。一九七三年,邯郸地委、行署又开始做修建跃峰渠的前期工作,但有个问题难以解决,这就是引水源头在漳河,属于河北、河南两省界河,当时在界河上修工程必须经两省协商并报水利部批准,这是很难办到的。 李万增当时任邯郸地区农办副主任,他说,为了积累经验,听听各方面的反映,地委决定引渠先行一步,引渠从三省交界的天桥断到涉县合漳公社的台庄,全长52华里,设计流量为15立方米每秒。1973年10月18日,李万增等八人以“山区建设工作组”的名义,进驻涉县西达公社,指导涉县修渠,1973年冬开始,涉县组织4500名民工在浊漳河左岸开始施工,用1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36个月的工程量,提前把浊漳河水引入清漳河的总干渠进水闸。 涉县引渠的迅速建成,加上邯邢基地要建一个年产200万吨钢、500万吨铁的钢铁城,这样跃峰渠既是地区水利工程,又是为邯邢基地服务项目,也得到了中央有关部委的支持,促使邯郸地委下决心要大上跃峰渠。一九七四年秋,邯郸地委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重新作出了修建跃峰渠的决定,一九七五年一月七日邯郸地委召开了涉县、磁县、武安、矿区、邯郸县及有关部委局办参加的跃峰渠施工动员大会。三月二十日,邯郸地委批准,成立了邯郸地区跃峰渠指挥部党委。在邯郸地委召开跃峰渠动员大会之后,四县一区大干跃峰渠的热潮形成,抽调民工,考察渠线,进驻工地紧锣密鼓地进行,当时民工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县区为团,公社(乡镇)为营,村为连班。至此从西起涉县浊漳河天桥断,东至京广铁路,南起漳河,北起洺河100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摆开了引漳 入邯的战场,当时响彻太行的修渠口号是“四年任务两年完,两年时间再提前”,实际上用了两年左右时间,总干渠主干渠就已完工,1977年9月15日邯郸地委在磁县张二庄水利枢纽工地召开了“邯郸地区跃峰渠通水典礼大会”,省革委副主任朱理治在大会进行讲话剪彩,参加人数约三万人之多。 在跃峰渠修建过程中,始终得到河北省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省委副书记王金山多次到工地检查工作,1975年6月24日一行十人到涉县引渠协商,决定把引渠流量增加到15立方米每秒,总干渠流量也由原设计的20立方米每秒,增加至30立方米每秒。1977年5月20日,省委第一书记刘子厚带领四十人视察了险峰渡槽、十里洞、张二庄分水枢纽,刘子厚说这个工程很宏伟,一定要建设好。省委副书记尹哲、吕玉兰,省革委副主任刘英等同志也多次到工地视察。省直有关部门从财力、物力上都给予了很大支持。省对整个跃峰渠工程预算内拨款2270万元,省自筹729万元,这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 无言丰碑 老同志们从张二庄分水枢纽,到跃峰渠首逆水而上,沿途隧洞几乎一个连一个,渡槽一座又一座,有的渠墙离地面落差在百米之上。钻透了54座山峰,跨越了49座山壑,渠道穿越在群山峻岭之间,上到山巅,下到河滩的许多特大建筑物也都集中在这里。据不完全统计,总干渠隧洞23座,总长11.7公里。渡槽11座,总长0.653公里.穿山跨沟总长12.33公里,占渠道长度的35%。在绝壁一号洞至高峰洞的3.855公里渠段中有隧洞8座,总长2.396公里,占渠道总长的62%如渠首枢纽,天桥断,千米洞,跃峰洞,十里洞,马鞍绝洞,飞跃渡槽,险峰渡槽等大难险工程,就像一座座无言丰碑矗立在我们面前,又忆起那难忘的岁月。 险峰渡槽到了,薛好义、许长荣、岳邦林、李万增、侯春江等一行老同志健步登上那一百多级的台阶,举目四 望,险峰渡槽在阳光的照耀下还是那样坚固,那样壮观。我当时也在跃峰渠工地,亲眼目睹了险峰渡槽奇迹般的拔地而起。成为亚洲跨度最大的砌石拱形渡槽,真是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当时建渡槽砌石需要98种规格、26780块料石、达5400立方米。这些料石每一块都达到了“六面十二棱对得齐、长短不差两毫米”的精细工程质量要求,每一块料石都有定位、有标号、有档案,料石锻成后往哪放、运的时候往哪摆、砌的时候往哪砌、都是事先算定、印制成表、人手一册、不差分厘,他们开采的料石就像艺术品一样摆放在人们面前。那时对质量的严格要求,使长212米,主拱跨106米,地面距拱顶高33米的险峰大渡槽经历了四十年风雨冲刷、地形变动、泥石流滑坡,山洪冲击而巍然不动,它就像深山里的彩虹,绽放在我们心中。 十里隧洞到了,从磁县白土镇上寨村南入口,白土村东南出口,全长5186米,为了方便施工,沿线开凿天井25眼,总深度1200米,最深的天井82米,最长的斜井172米,天井除增加施工场面外,还是出渣、进料、通风的通道,它是地区指挥部勘测设计,矿区民工团施工的,参加施工的民工有5000人,1975年4月15日全线施工,1976年11月胜利竣工,总开挖土石方14.1万立方米,至今是全国水利工程最长的地下隧洞。 渠首枢纽,1975年3月动工,1976年5月完工,历时十五个月,整个施工给人的印象是惊心动魄,争分夺秒。如“进水闸”坐落在坚硬的基岩上,需要让“看寨山”半壁搬家,怎么搬,需要打眼放炮,民工用绳子拴住腰部,在陡峭的悬崖上大绳飞荡,锤翻飞舞,几十米高的石壁如斧削刀劈,崖面溜光,连根杂草也没有,从山顶俯视,令人头晕目眩,心惊胆寒,民工们就在这样的危险环境下打眼放炮,经过十七天脱皮掉肉的决战,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在1975年3月27日,7000多斤炸药,1000多个雷管,在9个大炮洞里同时引发,随着惊天动地的巨响,半壁山头应声倒下,民工们又一鼓作气,运走了五 千多立方石渣,为进水闸按时施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今天我们站在渠首枢纽前,看到面前河水滔滔,正按着人们的意志流入跃峰渠,真是风也平、浪也静,但我们眼前回荡着那近四十年前惊天动地的抢险场面,没有风雨怎能见彩虹。 十万人会战 一九七五年修跃峰渠时,薛好义同志任邯郸市委副书记兼矿区区委第一书记,组织领导了峰峰矿区方方面面干部群众参与修建跃峰渠活动,他多次说,虽然过去近四十年,但当时修跃峰渠的许多感人场面至今历历在目,许多事情记忆犹新,并多次提出要再到跃峰渠看一看,现在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他联系了好几位当年曾共同修渠的老同志一道同行,数他年长,已是83岁了,还是那样容光焕发,声音宏亮,步履矫健,不减当年,真不像八十多岁的老人。 当时大修跃峰渠在矿区形成了高潮,“两人工作一人干,抽出一人上前线”,成了普遍现象,农村十一个乡镇成立双民工营,即一个到总干渠,一个到分干渠,分别施工。城市工业、财贸、城建、文教、区直机关也都组成民工营奔赴修渠工地,完全按军事化编制,吃住在工地,现在矿区六十岁左右的人几乎都修建过跃峰渠,人数达几万人以上,集中兵力,集中时间,集中物力,漂亮地打了一场跃峰渠大会战。 在修跃峰渠时,我在矿区区委办公室工作,在峰峰矿区民工团任办公室副主任,知道薛好义对跃峰渠修建非常重视,帮助民工们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如:当他得知工地民工生活艰苦时,召集粮食部门和各公社负责同志共同商讨,把除征购以外的余粮,调剂给民工改善生活,保证民工每天吃上一顿白面,条件好的还可以吃上两顿白面,那时市民才40%的细粮。调动了民工的积极性。当他得知工地资金紧张时,到邯郸水泥厂借纸袋押金款100万元,解决工地急需。当修跃峰渠基本结束的时候,他拨出一部分专项 指标对在工地表现好的劳模农民工予以招工,从农民到城市职工,那可是一步登天的好事。 邯郸市工矿企业和市直机关为什么会到矿区修跃峰渠呢?我们问老书记这个问题,薛好义说,当时市委第一书记力矢考虑到矿区农业刚开了个好头,担心往跃峰渠抽调劳力过多,影响农业生产,为减轻矿区劳动力不足的压力,市委确定成立市跃峰渠指挥部组织邯郸市直机关干部和各个厂矿企业轮流到矿区南分干渠劳动。为此邯郸市成立了工交团、基建团、市直机关团、财贸团、文教团等,组织两万多名干部职工,于1975年12月进入工地。他们承修了矿区南分干渠和100座建筑物,其中四座大型建筑物,包括邯钢总厂承建的团结渡槽,邯郸矿务局承建的胜利渡槽,峰峰矿务局承建的煤海渡槽,邯郸市跃峰渠指挥部设计和组织施工的柳条渡槽。 1975年11月21日,邯郸地委要求,党政军民学各行各业各部门来一个总动员,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物出物,加快一期工程进度,同时铺开二期工程,保证一九七六年七月一日主干渠全线通水。至此,整个跃峰渠工地已达12.5万人,大小机动车辆、马车、排车、手推车3万多辆,不分白天黑夜,刮风下雨,路上挤满车辆,工地人欢马叫,全天候施工景象,时称“十万人大会战”。 跃峰渠工程属民办公助性质,据跃峰渠指挥部在一九七九年工程决算时估算,县区社队(镇村)自筹资金、自备物料、自派运输、民工工资的投入,相当于地区投资的1.5倍,即接近一个亿。其中仅按工值计算,4608.55万个实用工,工值就达5760.68万元,农民为修跃峰渠做出了巨大的物质和财力贡献。 这次再访跃峰渠时间虽短,我们这些老领导、老同志感慨万千,修完跃峰渠的这三十多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跃峰渠也发挥了它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使大家感到非常欣慰,大家坚信跃峰渠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 |
|